<p> “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阅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醒悟、大触动”,贾植芳如是评价《西游记》。借《西游记》,武汉市二桥中学七年级语文组特设阅读课,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以多种方式展示阅读成果。</p> <p> 十一期间,学生们用彩色笔在画报上涂抹出自己的“西游”旅途:随书西游中认识的新伙伴——描人物;一路拾捡的的法宝——展兵器;精彩绝伦的故事会——析情节;旅途景点的打卡记录——绘路线……一份份独具特色的作业笔触或许尚显稚嫩,展现的却是学生们初读《西游记》时满满的兴趣与探究欲。</p> <p> 除了静态的作业展示,还有“说话”的动态作业。武汉二桥中学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与展示,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同学们在配音秀APP内上传了有趣而又不失灵魂的配音。学生们分工合作,以更白话的表达方式,演绎出唐僧师徒四人的个性特征。</p> <p> 回到课堂学习,老师针对学生初读《西游记》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引导。通过联系法,将一个人物在不同版本中的形象相联系,引导学生重视原著阅读,以原著为判断依据;将书中人物与人物相联系,解读人物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关系;将书本内容与创作背景相联系,体会一个民族的智慧与想象;将原著与现代元素相联系,新编或续写出自己的《西游记》,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我们的西游。</p> <p> 在玫瑰园小学举行的汉阳区小初衔接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上。李瑞老师上了《读出自己的西游记》课,带领着学生们在名著导读的路上“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他深入浅出,用多种方式带学生们深入阅读《西游记》,让名著尤其是名著人物不再“扁平”,而变得“立体”起来,助每位学生“读出自己的西游记”。</p> <p>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西游记》正是这样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经典,时时读时时新,它的阅读,不会止步于课堂,也不会止步于今天……</p><p><br></p> <p>通讯员:王凯悦 李瑞</p><p><br></p><p>初 审:陈蓉蓉 黄秀岚 彭葆蓓</p><p><br></p><p>审 核:郑 萍 蒋万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