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2军35师解放淳安

历史记忆

<p>内容来自《山东八千南下干部接管浙江》</p><p>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p><p>作者:刘定卿</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淳安县大部分是山区,境内山峦连绵,群山林立,雨量充沛,新安江就流经淳安境内。过去曾是我党打游击的好地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淳安曾是我党开展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从1935年12月起,闽浙赣省委指示原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刘中林等组成浙皖边区武工队,到淳安、遂昌、歙县边境开展游击战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久,共青团皖南特委书记何英到这一地区加强领导。何英、刘中林等人在歙县茗坑和淳安的汰厦、茶山等地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淳安曾是当时浙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1949年5月1日起,第二野战军第三、五兵团的5个军,从皖浙赣边境分兵相继进入浙江西部。三兵团12军由35师为先头部队,在师长李德生的率领下,由103团和104团率先从安徽歙县进入浙西淳安县境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04团解放淳安时,还流传着一个故事:5月1日,104团政委鲁之沫随二营四连乘船顺江而下,中午前到达威坪镇下街,正遇上刚撤退到威坪的国民党15师1个团驻在镇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四连乘船快靠近下街码头时,岸边有一群国民党军,未曾引起他们的注意。鲁之沫政委叫大家把帽子拿下,岸边一个军官问是哪一部分的?站在船头的鲁政委告诉他是85军的。敌人以为是自己人而没有在意,等四连上了岸,把枪口对准他们时,才发现是解放军,街上的国民党军顿时乱作一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从俘虏中得知威坪镇后山驻有国军两个团,35师李德生师长立即命令104、103团从两个方向对威坪后山之敌进行包围,在威坪附近共歼敌两个团,俘敌1200余人,于5月1日下午解放了威坪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5师攻占威坪后,一路向淳安县城追击,于5月2日解放淳安县城贺城镇。这是建德地区第二座被我军解放的县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淳安县城解放后,35师向建德县挺进,由后续部队36师进城接管。36师进城后,于5月4日成立了军管会,由师政治部主任陈宗普担任军管会主任,并于当天张贴布告宣布军管。当年那份《淳安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一直被淳安县一位朱清文老人保存到现在。布告署名的是主任陈宗普,时间于民国三十八年五月(1949年5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时,淳安解放后,在路西地区的金萧支队忙于配合解放军解放新登、临安、萧山、桐庐等县城。地下党没来得及派人到达淳安协助解放军进行军管,使之许多工作一时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淳安各界人士自发起来协助解放军维护社会秩序。当时在淳安中学执教的方乃木老师、商会会长胡懋恺、民社党方醒凡3人出面组织地方人士协助解放军工作,维护社会秩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4日,经军管会同意,方乃木、胡懋恺、方醒凡等成立“淳安县人民解放临时委员会”,并推荐方醒凡为主任,胡懋恺、余德驹为副主任,由方乃木和各团体的负责人为委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临委会”成立期间协助军管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方乃木是“临委会”的发起人,却有意退居幕后是有原因的,方乃木曾是淳安县第一个中共党员,第一任淳安县党支部书记,是淳安早期党的负责人。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其兄方乃刚发动宗族200余人将方乃木夺回。后其兄和族人有三四十人被国民党逮捕,为了不连累兄长和族人,方乃木被迫去杭州自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抗日战争爆发后,方乃木先后担任淳安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秘书等职,曾做过一些有益于抗战的工作,解放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淳安享有盛誉。淳安解放后,他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十分愧疚,曾千方百计为淳安人民出力。1950年2月,方乃木被选为淳安县首届人大代表、人大副主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初,有大批解放军从安徽省沿新安江水陆南下,陆续经过淳安县城,筹借军粮和军需供应成为当务之急。在淳安军管会统一领导下,“临委会”首先向淳城镇各殷商富户征借军粮,共计稻谷30149斤,并连夜组织加工成大米供应解放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据当时粮秣股移交时的资料统计:5月2日至13日,在12天当中,共征借军粮74989斤(有的付给米票,有的给收据今后向人民政府结报),代购柴60867斤,菜1171斤,马草3860斤,供给解放军各部队,解决了军粮供应的大问题,临委会的工作得到军管会的赞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淳安解放后,国民党的金圆劵已停止流通,银元兑换也很不一致,一时市面上物价混乱,奸商乘机提高物价,从中谋利。军管会主任陈宗谱要求“临委会”组织商会提出管理意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临委会”副主任胡懋恺召开各工商大户联席会议,商讨对策。他们根据杭州《当代日报》上刊登的市面行情为参考,商会建议通过议价,不准随意涨价,限收合理利润的意见为军管会提供决策,使市场物价很快得到控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久,金萧支队派部队到达淳安,开始接管淳安县城。5月15日,军管会宣布解散了“临委会”。尽管“临管会”存在时间只有半个多月,但做了很多工作,这对当时稳定淳安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下集72《国民党遂安县长率部弃城逃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