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兵团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云随风行

<h3> 一个小山湾,没有公路也没有电。出门办事或外出劳动全要靠自己划船出行。 “嘟嘟---”,急促的集合哨声仿佛犹在耳边响起,连长在队伍前训话,晨雾弥漫,一排和三排在出工时的划船比赛正处白热化中。轮番上阵的战士哟,头顶冒着腾腾热气,双手用力推木桨划入水中的唰唰声,桨柄与桨圈磨擦所发出的吱呀声,伴随着吆喝声、欢呼声、大笑声、吵闹声,从千岛湖面茫茫的白雾深处——传来,传来……。 啊,别梦依稀,恍如隔世的兵团,我们来了……。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团四营十四连——梓桐口<br></h3><h3></h3> <h3>十月十八日,来自建德、上海、杭州、宁波、舟山、金华、淳安的兵团战友,汇聚一堂,乘坐中巴,向十四连,出发🚗!</h3> <h3>汪建旭与姚余良手里提着酒,和金华来的郑爱英款款而来</h3> <h3>孙玉华、赵海英、谭洁、凌金妹、汪衍伯、叶爱琴,大家久别重逢,握手言欢</h3> <h3>谭洁、孙玉华、焦春凤、赵海英。瞧左边这人真情流露,欢喜非常。</h3> <h3>邵立华、陈茂勤:欲与天公试比亮---(我辈老矣)</h3> <h3>还有:李富强、何永刚、郑爱英爱人万先生、许水生、邵小龙、甘志新、余樟林、钱文芳、张岳春、公建平等。</h3> <h3>车子来到了美丽千岛湖,宛若仙境一般……</h3> <h3>县城到了</h3> <h3>经过雄伟的千岛湖大桥</h3> <h3>回首兵团,心潮澎湃。一路高歌当年曲,众人和唱战地情</h3> <h3>声情并茂,斗志昂扬。展现当年兵团风采</h3> <h3>不知不觉间,第二故乡到了——梓桐口林场</h3> <h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是公路通车后,新建的林场场部,全林场现编制只有六个人。</h3> <h3>现任场长余胜军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摆桌放凳,泡茶倒水,拿出自产的桔子,招待我们。</h3> <h3>余场长给大家介绍林场的情况和变化,之后,还找出了兵团时期的工资发放表给大家看,</h3> <h3>这是我们参加兵团第一年的工资,五十年后的今天还能看到,弥足珍贵,激动异常。</h3> <h3>当年全连共有一百二十多个人,因篇幅关系,不一一展示</h3> <h3>因没有大船,所以只有一部分战友,坐上林场自备的小艇,去对面的十四连连部遗址看看,并带回了一些照片</h3> <h3>“上船小心”,当年兵团的生活,可是有近半个世纪没体验了</h3> <h3>到了</h3> <h3>这条小路,可是当年第一次踏上梓桐口的路,一条改变人生历程之路。</h3> <h3>“天黑黝黝的,一个小山湾,不知谁喊了声:(十四连到了),岸上有很多先于我们参加兵团的战友迎接我们,电筒光在树木間如探照灯似的晃来晃去,时亮时灭,光听见锣鼓响,却看不清人影”。——战友呵……!七零年来兵团的第一个晚上,还曾记起否?<br></h3><h3><br></h3><h3></h3> <h3>连部旧址</h3> <h3>约九十年代造的房子</h3> <h3>曾经的发电机房</h3> <h3>曾经的宿舍</h3> <h3>那边还有……</h3> <h3>残垣断壁</h3> <h3>淹没在飞逝的时光的荒草中,唉……</h3> <h3>残垣断壁</h3> <h3>带着无限惆怅,离开了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摆头相送的松柏啊,留住了我们一部分的汗水,高山耸立的岩石啊,见证了我们一部分的光阴,再见了——我们的第二故乡,再见,逝去的青春。</h3> <h3>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别梦依稀五十年。战友陈茂勤赋诗一首:</h3> <h3>林场为了紀念兵团以及兵团战士曾经的荣光,也为了梓桐口林场的历史,他们将筹建紀念室,收集早期的文物和资料。他们还将划出一块林地,命名“知青林”,并带我们去看了场地。“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感谢你们。</h3> <h3>告别梓桐口,大家合影留念,前往宋村</h3> <h3>顺路,去当年二排的驻地(庙家坞)看了看,曾经的宿舍已经在高速公路的路基下了。</h3> <h3>“我住过的房子呢”?</h3> <h3>宋村吃中饭</h3> <h3>大家向甘志新,余胜军二位致谢</h3> <h3>互相敬酒,共道祝福。</h3> <h3>宋村,兵团时期,我们经常划船来买米,比较熟悉。此饭店地处上溪埠,背山面水,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很多战友留下了饭店的名片,拍照留念</h3> <h3>得意忘形,笑😊~笑😊吧!这么美的风景,这么好的伙伴,这么幸福的生活;尽情的释放吧……</h3> <h3>留念</h3> <h3>留念</h3> <h3>留念</h3> <h3>饭毕,跨过南赋大桥,转道练村</h3> <h3>西湖村到了,兵团时,全连曾经拉练至此近半个多月,多雨时节,一起抗洪排涝,与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半个世纪过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真大啊……!</h3> <h3>现在,也下起了大雨,不管它,去看看……</h3> <h3>道路整洁,楼房漂亮</h3> <h3>小车整齐的摆放在路边</h3> <h3>离开西湖村,来到施家坪,这里曾是兵团时烧过石灰的地方,也是当年高山上桐子坞公社的农民外出坐船的地方。现在是梓桐口林场下属茶厂的所在地</h3> <h3>余胜军场长一路送我们到此,就要分别了,大家恋恋不舍,互留微信,一一握手,挥手告别</h3> <h3>来到了界首乡的一处民宿准备过夜,雨停了,空气特别清新,深深呼吸一口,顿觉神清气爽,超凡脱俗。因离晚餐还早,战友们三三两两去附近逛逛。这里是(淳安亚运会分村)配套的旅游民宿点,所以安置区块是統一建设,整齐划一,五彩缤纷。——哇!还有一片花海。女战友们纷纷在花丛中摆pos</h3> <h3>——她在丛中笑</h3> <h3>甘志新带我们来到一处浮动码头</h3> <h3>一个大约如篮球场般大小的活动网箱,旅游旺季时,游人来参观,网箱拉起,千百条鱼儿蹦蹦乱跳。这该是多么震憾的场面。可惜,没到旅游旺季,不然,可以饱一饱眼福了。</h3> <h3>附近的“2022年杭州亚运会淳安亚运分村”工地正在筹建</h3> <h3>第二天,来到了姜家镇看(狮城)</h3> <h3>姜家街上走一走</h3> <h3>小火车前留个影</h3> <h3>陈列馆前歇一会</h3> <h3>在附近一座方塔边的观景平台,战友们走起了正步,别说,像模像样,个个都非常认真、配合,步调一致。当年兵团战士的风采,又回来了。</h3> <h3>赵海英</h3> <h3>孙玉华</h3> <h3>谭洁</h3> <h3>男战友也不示弱,谁怕谁</h3> <h3>姚余良当过兵,就是不一样</h3> <h3>公建平与赵海英两夫妻,也一起携手来走个秀。</h3> <h3>下午,告别淳安和杭州的部分战友,大部队回建德新安江,顺道转下涯的花海去打个卡。</h3> <h3>这位潇洒,帅气,有动感吧</h3> <h3>好一幅和风斜阳下,轻松、愉快的秋游图</h3> <h3>“赴兵团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圆满结束了。十九日晚上,大家在酒店聚餐,互相敬酒,互致祝福,互约未来。为我们有幸能在人生的起点与各位战友相识、相知;为我们能在五十周年之际欢聚一起,过了一个轻松、愉快、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为大家的晚年安康、幸福;为我们的友谊——干杯!</h3> <h3>阴海燕致词</h3> <h3>汪建旭致词</h3> <h3>谭洁致词</h3> <h3>黎莉因有事没有与大家去活动,但今晚特意赶来,和战友们一起欢聚。</h3> <h3>感谢后起之秀甘志新和余胜军场长,感谢群主,感谢为本次活动出谋划策,尽心尽力的各位战友!本篇图片由众战友倾情提供,犹以万先生、王新启、孙玉华贡献居多,在此一并致谢。</h3> <h3>很遗憾部分战友因各种原因,没能来参加本次活动,在此,谨传递一丝思念和分享一点欢乐予彼此,并祈盼——来年相会。</h3> <h3> 斗转星移,岁月远去;厚重的时光已凝固成每个风雨人生的垫脚石和压仓石。五十年前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欢呼声已化成一曲悠扬而深情的旋律,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中。 兵团岁月岂能忘,战友情义永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