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同评一堂课系列之三——基于实验教育功能的同一堂课课堂教学评析

melody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撰稿人:荣蓉 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曾志武 肇庆市鼎湖区教育局教研室</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龙国勇 肇庆市高要区教师发展中心</b></p> <p>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推广我省化学学科育人方式优化的做法与经验,推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教研深度融合,10月27日上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了“粤教同一堂课•走进广东实验中学”2020年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新课标新教材网络教研活动。活动中,全省化学教师齐聚“云端”,共同观摩了两堂网络直播课,这两堂课由分别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柳先美老师和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尹红老师进行同课异构,他们新授课的课题内容是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p> <p>活动现场</p> <p>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教学要讲究实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应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程式化和表面化;应把握好探究的水平,避免浅尝辄止或随意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应避免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span></p> <p>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意见》中提出“<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切实扭转忽视实验教学的倾向。”</span></p> <p>  2020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span></p> <p>柳先美老师</p> <p>尹红老师</p> <p>  本次活动的课例展示中,两位老师均基于问题导向,依据学生在实验或讨论中产生的问题适时追问,实现了学生思维的进阶。且都很好地运用了实验载体,以实验作引领,以实验为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碰撞,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结合新的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了由知识向能力迁移的桥梁。</p> <p>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吧~</p> <p>  柳先美老师以“某铁矿石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这一真实情境为载体展开教学,课堂上共设计了5个学生操作实验和5个教师演示实验,将化学实验贯穿在了整个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培养其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了化学实验的教育和评价功能。</p> <p>  首先,柳老师通过视频展示将学生带入课堂。接着通过抽问、总结和“连连看”的活动帮助学生建构了实现亚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氧化还原理论支撑的必备知识。在建构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柳老师通过验证性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猜想这一学科有序思维。我们可以发现,刘老师设计的3个验证性实验均有丰富的颜色变化,这些丰富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p> <p>  在学生展示的环节,柳老师融合了智慧课堂的技术,通过学生用ipad拍照上传便可共享实验成果,这一项技术的融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柳老师通过对相同实验中不同组学生得到的现象不同的评价,深化了化学实验中量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入通过手持技术定量检测反应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这一环节,手持技术与实验课堂的融合增强了对学生定量分析的理性思维的培养,极大地开阔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路和眼界,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p> <p>学生通过实时连线展示实验过程</p> <p>柳先美老师演示手持技术</p> <p>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柳老师通过演示特征实验构建了亚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的检验这一必备知识,并通过2个探究活动——“检验矿石中铁的价态”和检验Fe单质与三价铁离子的归中反应是否发生将必备知识上升为关键能力,实现了学生思维的进阶。</p> <p>  最后,柳老师通过视频展示了铁矿石的工业处理,并与学生探讨了通过化学方法将矿石中的铁变成我们生活中接触到底到的铁质器件,让学生领悟到化学学科服务生活,服务人类的这一核心价值,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p> <p>  尹红老师以“三氯化铁溶液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这一真实情境导入课堂,通过趣味实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在感性的认知后,尹老师迅速引导学生进行了理性的分析,通过“连环三问”,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规律,找到理论支撑,即基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选择等。中间有一设问是“如何确定它们之间的转换已经实现了?”,这样的设问方法和技巧特别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顺利地将学生带入一个更完整和更高层次的探究模式。</p> <p>  接着,尹老师通过两个开放性探究活动,将书本上的必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p> <p>  活动一:根据提供的实验药品,完成亚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此项活动中,尹老师将教材上原有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成具有很强开放性的探究性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探究的素养和能力。这一举动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正如接下来专家点评中王季常老师说的,“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验证性实验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与评价功能,就要勇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实践,这才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p> <p>  在细微之处,尹老师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她的亲和力,“很棒啊,这个可以继续走下去!”尹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具体、诚恳,不形式化。及时表扬,让学生更加有信心。此外尹老师关注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做好实验记录,并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及时捕捉学生个性化的实验设计过程。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中,体现出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p> <p>  活动二:绘制流程图,实现刻蚀液中三氯化铁的回收利用。这一主题活动实现了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到高阶的转化,体现出了尹老师对整节课设计的高度,也对标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对“应用性”的要求,在新课程新高考的模式下,化学学科的考查注重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尹老师选取了4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交流与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实际工业生产中的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体现了化学服务我们的生产实际这一核心价值。</p> <p>  可以说,尹老师这节课是一节体现“四声”的课堂:掌声:深刻与精辟——有感悟;笑声:生动与精彩——有兴趣;&nbsp;辩论声:自主与探究——有参与有互动;赞美声:爱与激励——有爱心有赞赏,学生有获得感。</p><p> 尹老师脑中有纲(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课堂设计感强,学生获得感足,是一节值得我们回味与学习的好课!</p> <p>  错过了同步直播的老师们可以通过以下通到进行回看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服务平台精彩回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央视频精彩回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网易新闻广东精彩回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育频道精彩回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腾讯乐享平台精彩回放</p> <p>温馨提示~</p><p>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广东教育研究”已推出“同一堂课”网络教研系列活动图文回顾、资讯及回放地址合集,更多详情请关注“广东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点击【同一堂课】专栏,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哦!</p>

学生

实验

探究

老师

化学

实验教学

课堂

活动

离子

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