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 光阴带着几分萧瑟,辗转在岁月里渐行渐远;在这金桂飘香,秋色满园的季节里,我们教研的脚步也从未停歇。10月22日上午第一节课,在五(9)的教室里,左良英老师紧锣密鼓,跟上教研的步伐,她引领着全班学生一起走进《圆明园的毁灭》。</b></p> 教材分析 <p> <b>《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戝踏而毀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b></p> 教学目标 <p><b>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毀灭的过程,激发读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b></p><p><b>2、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并在学习中实践。</b></p><p><b>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b></p> 教学重难点 <p><b>教学重点:</b></p><p><b>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b></p><p><b>和毀灭的经过。</b></p><p><b>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b></p><p><b>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b></p><p><b>教学难点:</b></p><p><b>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b></p><p><b>心独运。</b></p> 课前磨课 <p> <b>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五年级语文组于10月19日开展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活动一开始,主备教师左良英围绕《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解读,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详细阐述了设计意图。然后,各位语文教师针对这节课教学设计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大家思想发生碰撞,对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了统一的认识,对教材有了更多的解读。</b></p> 教学剪影 <p><b>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文性”必须借助“工具性”这一阶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务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不仅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还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b></p> <p><b>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为了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我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毀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毀,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时间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b></p> 教后研讨 <p><b>年级组各位老师给我中肯的点评:</b></p><p><b>何湘萍:在教学中,左老师注意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赋予教材时代的活力,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乐于探究,敢于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能思考、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出个人见解,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b></p><p><b>何红兵: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b></p><p><b>卓秀红:学生的学习氛围浓,评价性的激励方式恰到好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b></p><p><b>黄艳琼: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即时评价具有激励性。</b></p><p><b>汤素永: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b></p><p><b>郭婵凤:让学生自主表达完全是在与文本对话之后的有感而发。用鼓励、赞赏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的心。</b></p> <p><b>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教研之地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共同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b></p> <p><b>图片提供: 黄艳琼</b></p><p><b>文字图片编辑:左良英</b></p><p><b>审核:五年级语文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