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公园

大漠胡杨

<p>  在乌鲁木齐市中心,有一个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公园,这个公园就是乌鲁木齐人民公园,历史上曾叫“同乐园”,也叫“西公园”。这里以前是乌鲁木齐河西岸的一片湖沼,四周长满芦苇、古树蓊郁,俗称“树窝子”。现在,园中林木参天、花草遍地、亭阁错落、廊桥蜿蜒、雕塑点睛、曲径通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休闲去处。</p><p> 人民公园与乌鲁木齐乃至新疆的历史紧密相连,她随城而建、随政而变、随国而兴,见证了乌鲁木齐的沧海桑田,见证了新疆的历史风云,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变化。</p><p>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浩渺烟云,看一看乌鲁木齐人民公园的前世今生:1755年,天山北部准噶尔汗国灭亡,清政府开始屯兵建造乌鲁木齐城,几年后乌鲁木齐城初见雏形,红山南面一个因乌鲁木齐河溢流而形成的湖泊被辟为官员休憩之地,这个湖泊当时被称为“海子”。数年后,乌鲁木齐办事大臣伍弥泰在这里建了第一座建筑物——“秀野亭”。这里当时是乌鲁木齐的一大胜景,有顺口溜为证:“红山嘴子海子沿,塞外风光胜江南。”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海子”改称“关湖”。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新疆建省,乌鲁木齐成为新疆统治中心,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将“关湖”四面取直,使“关湖”清澈若镜,并取庄子“鉴于止水”和朱熹《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一鉴开”之句,改称“鉴湖”。1898年,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因参加戊戌变法被流放乌鲁木齐,次年张荫桓捐修鉴湖湖心小楼,起名“鉴湖亭”。1912年,中央临时政府电令新疆巡抚改为都督,袁世凯任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杨增新上台后没几年,鉴湖便成为公共游览场所,人们称它为“鉴湖公园”或“西湖公园”。1918年,杨增新为纪念流放来乌鲁木齐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晓岚,又修建一排长廊平房,命名为“阅微草堂”。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写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清代三大著名小说之一(另两部是《石头计》和《聊斋志异》)。1921年,新疆省议会会长李溶提出仿北京太和殿式样,修建了“丹凤朝阳阁”,还建起了“醉霞亭”、“火车长亭”、“晓春亭”、“八卦亭”、“鉴湖水榭”和“阅微草堂纪念长廊”,并在“丹凤朝阳阁”前建“置像亭”,竖置了杨增新戎装挺立面部贴金铜像。这些亭台楼阁建好后,杨增新取“周文王与民同乐”之意,改名为“同乐公园”。1928年,杨增新自行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兼总司令,不久遇刺身亡。同年11月, 省政务厅长金树仁被南京政府任命为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树仁上台后,于每年杨增新的忌日,都要率群僚在铜像前致祭 ,以示追怀。1933年,乌鲁木齐发生“四一二”政变,盛世才攫取新疆最高权力,此后杨增新铜像被毁,“置像亭”被拆除,“同乐公园”被改名为“迪化公园”。国民党时期,“迪化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1949年9月25、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省政府主席包尔汗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人民解放军凯歌进新疆,开创了新疆历史新纪元。解放后,“中山公园”定名为“人民公园”。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完善,人民公园不但成为各族百姓休闲的幸福乐园,还成为乌鲁木齐的一张亮丽名片。</p><p> 深秋时节,走在人民公园,在欣赏满地金黄、满园秋色的同时,一种浓浓的历史气息也会扑面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