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记忆,美丽的万黑湾!

緑之風

<p class="ql-block">1、美丽万黑湾,永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2、难忘的老家,生养我的地方!</p> <p>3、红色沃土,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沃土,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黑湾隶属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张庄村民组,万河村位于大别山北麓,东与槐店乡陈洼村接壤,南与泼陂河镇雀村村交界,西与文殊乡南王岗村隔河相望,北与槐店乡晏岗村毗邻。文砖公路(文殊至砖桥)、滨河路(万河大桥至袁湾水库)东西南北纵横全境,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环绕大半个万河村。万河村隶属于光山县槐店乡,位于槐店乡政府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p><p class="ql-block">万河村辖区共12个村民组,总人口约1400人,总面积约59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2800亩,林地面积约3100亩。万河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清朝时,万河村出了很多秀才、举人、进士;解放前出了很多乡绅、保长、乡长,解放后走出了三十多位科级干部,二十多位县处级干部,五位厅级干部,大中专生不计其数,十一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二十多,十几位企业家。辖区张庄村民组中有一个最为有名的自然村庄叫万黑湾,更是一个风水宝地。因为万黑湾三面环山,只有正南没有山,湾中一口池塘,万黑湾紧靠莲花山,当年李先念、徐向前率领红军在文殊乡花山寨、南王岗村陈下湾与国民党部队交战,由于红军人少不敌国民党反对派,红军连夜过河隐藏在莲花山和万黑湾。古时由于山上全部是茂密的参天大树,白天整个村落都被大树掩盖,湾里从早到晚几乎见不到太阳,夜晚更是一片漆黑,四周树木葱郁。这个村落当时只有六户万姓和三户许姓人家,万姓人家最多,故此而得名万黑湾。万海峰将军祖居就坐落在万黑湾正山洼,现在建起了一所学校,将军与独手(万锡怀)是堂兄弟,将军小时候最要好的玩伴就是独手(万锡怀,从小到处掏蛇,由于误掏被毒蛇咬伤手,后来只剩下一只手,所以乡亲们都称他独手),将军在万黑湾万姓中,属于“锡”字辈,万姓字辈是:…世、锡(绪)、光、家、德、其、昌…(听万黑湾万姓人说,万姓在合家谱时,误将万将军辈份写成“德”字辈)。现在的万黑湾,有五户万姓、三户许姓、一户郑姓人家,平时都出外务工、求业求学,只有逢年过节时回老家团聚一下。万黑湾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这个小湾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更是一个风水宝地。明清时期还出了两个举人和一位进士,改革开放后,万黑湾陆续出了很多大学生、公务员、医生、教师等,当然最让万黑湾人骄傲的还是出了两位共和国将军——万海峰上将、万晓援少将(万海峰将军小儿子)。</p><p class="ql-block">万海峰将军生于1920年9月,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保卫鄂豫皖苏区的斗争和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四支队警卫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参谋,苏中军区第四纵队独立旅七团二营营长,新四军一师一旅教导大队大队长。先后参加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苏中反扫荡等重大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六纵司令员作战科长,十八师五十四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六团团长。率领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和莱芜、孟良崮战役,后又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长山列岛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参谋长,七十一师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炮兵室主任,七十二师师长,1953年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从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后任二十四军七十二师师长,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中共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十三届中顾委委员。</p><p class="ql-block">万海峰将军有一处故居(也是祖居)和一处旧居。故居现存于槐店乡万河村万黑湾,共有2间土坯房(是万海峰将军祖上留下来的)。由于常年雨淋无人修缮而倒塌,万河大队革委会于1967年在故居(祖居)上建起了一所村级小学——万河小学(是有原后汪店小学搬迁过来的)。由于当时大队社员都非常贫困,学校全部是土瓦房结构,1987年,村委会通过集资将学校校舍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瓦房,但校舍简陋,后来都成了危房,1998年学校领导将学校校舍安全情况写信向万将军反映,将军接到信后回万河村万黑湾查看了校舍安全隐患,回京后很快找到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李克强,经过共青团中央协调,由万海峰将军牵线搭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批准,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希望工程办公室立项,有东日本铁路工会捐赠资20万元,万河村村民集资10万元,于1999年11月动工兴建一所希望小学,同年改名为:光山县绿之风希望小学。2001年元月万海峰将军亲自题写了校名。将军还有一处旧居(将军曾经断断续续在那里生活了将尽三年),旧居位于泼河镇蔡湾,现保存房屋10余间。万河村村民万宝军于2019年在张庄村民组的林地阴坡洼山边,利用自己的房子(此房是80年代初由于修筑龙山水库,经过张庄生产队社员同意,将原来在库区的民房迁安于此)为将军改建了一个万海峰将军陈列馆(陈列馆只是陈列将军的工作、生活的照片,它既不是将军的故居和旧居,更不是将军的祖居)。</p><p class="ql-block">将军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有奶奶,父亲母亲和两个姐姐,父母都没文化,又没钱请先生起名字,就随便给他起了个名,叫“毛头”。</p><p class="ql-block">毛头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常年外出给人帮工,而且身体也不好,家里只有两间土坯房,7岁时奶奶去世,两个不满十岁的姐姐被迫送人当童养媳。实在是没有办法,毛头只好有隔房二姑妈收养。姑妈一家人也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因此,毛头10岁离开万黑湾去雀村宋桥给人放牛、砍柴。由于成天挨饿受冻,没有办法,13岁的毛头就跑去参加了红军。</p><p class="ql-block">1929年,徐向前率部在河南光山、湖北黄安一带发动群众,当地群众积极响应投身革命,这一切给年幼的毛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受二叔万天坤的影响,他打定主意,一定要去投身红军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1933年,年仅13岁的毛头和二叔万天坤一起闯过国民党的重重关卡,找到了光山独立团,可领导看着他身体瘦小还没有枪高的毛头,独立团领导怎么也不肯收。毛头就对首长说: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奶奶和父母相继去世了,家里没有亲人,只要能参加革命,我什么苦都能吃。看着毛头坚定的表情,独立团的首长在毛头的再三要求下就收了他。当时,独立团正处于国民党残酷的围剿中。没多久,毛头的二叔就得了重病,团领导决定让毛头护送病重的叔叔回光山县老家养伤。毛头扶着二叔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白天在山林中穿行,眼看就要到光山县了,二叔却倒在了路边再也没有起来。当时他也不敢哭出声,就在山上挖了很久才将二叔埋在了山坡上,而那年毛头只有13岁,却要做出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回老家万黑湾还是寻找独立团继续参加革命。筋疲力尽的毛头到处寻找,却没有找到独立团,却意外遇到了留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斗争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政治委员高敬亭,同时就成了高敬亭的随身警卫员。一天,毛头请高敬亭给他取个名字,高敬亭说:我们红军这个战斗集体,像海洋一样大,像山峰一样高,部队和个人都有光辉灿烂的前程,你就叫万海峰吧,从此毛头就有了新的名字——万海峰!</p><p class="ql-block">万海峰参加红军后,打仗非常勇猛,而且很会动脑子,尤其是擅长夜袭,经常打得敌军叫苦不迭。1941年7月,万海峰来到江苏靖江县警卫团担任副团长,他前脚刚到任,后脚县委的命令就跟着来了,让他们在靖江县周边搞点动作出来,而且动作要越大越好。接到命令后,万海峰思索了良久,将目光投向了靖江县城。在靖江县城里,驻扎着很多日伪军,还关押着不少新四军战士,如果能打下靖江县城,不光能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还能把新四军战士们解救出来。万海峰说干就干,找来政治处主任董铁山和几位营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听后,也都表示支持,万海峰说:好,咱们就兵分两路,夜袭靖江,给日寇送一份大礼!日暮西山,靖江城里的喧嚣已被宁静所替代,日寇此时也放松了警惕,把城防的事都交给了那群伪军们。万海峰带着战士们早已隐蔽许久,到了深夜,突然枪声响了,伪军们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慌忙逃窜。万海峰带领士兵向城门处冲了进去,政治处主任董铁山那边也开始了战斗,一直在吸引火力。一时间,靖江城里的日伪军分不清我军的主力在哪里,四处救火,非常狼狈。万海峰没有迟疑,带领士兵们进城后一路直冲牢房,砸碎了牢门,将被关押的新四军战士们都救了出来。万海峰撤退时,还特意布下了地雷阵,对战士们笑着说:我今天请你们听个响儿,你们都听好了!果然,没过多久,靖江城里的爆炸声就此起彼伏,还伴随着日伪军的哭喊声,万海峰等人哈哈大笑。后来,万海峰相继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等,立功无数,于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万海峰担任过24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副政委、成都军区政委等职,于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万海峰将军在担任北京军区副政委时,还参加过一次重要的任务,就是唐山大地震的救灾工作。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立刻成立了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本来没有万海峰将军的事,但万海峰将军主动请缨,说我在唐山驻防了20多年,对唐山有着非常深的感情,现在唐山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参加救灾工作!在他的强烈请求下,中央同意了,任命他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组长,奔赴救灾第一线。最终,在万海峰将军等人的努力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地震带来的危害,为后来唐山的重建奠定了基础。事后,万海峰将军流着泪说:我这一生经历的伤亡场面也很多,但瞬间的自然灾害集中造成这么多人伤亡,我是第一次经历,很难让人一下子接受,太残酷了!</p><p class="ql-block">万海峰将军今年正好100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宝刀不老。万海峰虽然身居高位,但对家人却十分严格,等他儿子长到需要找工作时,很多下属单位抢着给他儿子安排工作,还说会给予特殊照顾,结果万海峰一听就火了,坚决不让自己的儿子去北京军区下属各单位当兵。他大儿子万晓平是南京航空学院的毕业生,本来完全可以去当兵,就因为万海峰的规定,只能去天津一家工厂做了一个普通的技术员。等到小儿子万晓援找工作时,国家有了新政策,鼓励毕业生参军,万海峰这才勉强同意小儿子参军,去海军潜艇支队当了一名海军战士。后来万晓援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少将,他和父亲也成为我军为数不多的将门父子。</p><p class="ql-block">万海峰将军退职后,仍然关心军队和国家建设。自己平时勤俭节约,不仅支持国家建设和发展,更关心家乡发展,为了带动家乡经济,他联名尤太忠将军,将京九铁路横贯光山全境,而且更让人感动的是,将军把自己节俭的生活费捐给家乡学校贫困生,让万河村辍学的孩子全部重返校园继续学习。平时一有空就询问家乡学校的情况,每次回家乡视察都要回学校看看,看到学校的校舍破旧时,他就好难过,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解决家乡学校校舍问题,在将军的努力下,于1999年11月为家乡万河村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p><p class="ql-block">万海峰的夫人名叫赵政,也是一位老红军战士,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女校官之一。她和丈夫一样高风亮节,当万海峰被调到成都军区当政委时,她正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当副院长,上级领导说可以把她调到成都军区总医院,让两人生活在一起,但赵政却说这样影响不好,婉拒了领导的建议。将军夫人对家乡发展非常关心,尤其是对家乡学校的建设和师生的工作、生活很是关心。赵政夫人虽然于2019年9月与世长辞了,但家乡人民永远怀念她!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赵政院长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万海峰将军今年已经是一百岁了,在此,我们万黑湾全体乡亲衷心祝福将军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祝愿将军全家永远幸福美满,快乐开心!更希望将军携全家常回家看看。万黑湾乡亲永远欢迎您们!!!</p><p class="ql-block">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万黑湾全体村民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多来万黑湾看看,更希望领导们真正为万黑湾办点好事实事,为万黑湾老将军重建故居纪念馆!,真正打造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文有关万海峰将军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及万黑湾前辈和将军姐姐万庆荣等回忆口述。另外借此机会申明几点:1、有人口传说将军祖上是上无片瓦,没有房子,这都是谣言;2、有资料编写将军祖居(故居)不在万河村万黑湾,这更是谣言;3、万海峰将军是从万黑湾参军的,1933年将军离开万黑湾参加红军,是从万黑湾面山(孤子边)往东至袁湾后山、楼房湾、宋桥、蔡湾、椿树店一直往东,有些资料编写说将军从军是在万河其它地方,这也是谣言。</p> <p>此文很多信息都是万黑湾老一辈人和现在的万黑湾乡亲提供,在此,谢谢乡亲们!</p> <p>希望各级政府领导立足新时代光山,打造红色旅游胜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征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大别山精神,坚守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县人民,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真正续写出光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p> <p>4、万将军家乡万河村万黑湾希望小学—-光山县绿之风希望小学!</p> <p>5、万将军老家希望小学——光山县绿之风希望小学(将军祖居地)!</p> <p>6、美丽的万黑湾,红色的摇篮!</p> <p>7、万海峰将军回家乡视察与学校师生交流!</p> <p>8、万将军和夫人赵政院长回家乡视察与希望小学同学合影留念!</p> <p>9、万将军和夫人赵政院长回家乡视察与学校老师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