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STEM项目案例:万花筒

小海绵啊

一、问题与聚焦 <p class="ql-indent-1">一天,我们班去科学实验室活动,一个奇怪的东西一下子引起了小朋友的注意。</p><p> “老师这是什么呀?”曦曦问道。</p><p> “这是个纸筒吧。”俊亦抢着说。</p><p> “不是吧这还有一个镜子呢这是干什么的?”文宣发现道。</p><p> 我听到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便赶忙上前查看,原来是一个坏掉了的万花筒。</p><p> “万花筒是什么呀老师?”</p><p> “我知道就是一转一转可以看到花的东西。”小雪回答道。</p><p> “不过这个坏掉了”,随即我便说:“没关系,万花筒我们小朋友也能做的,我们做一个放在我们班的科学区里吧!”</p><p> “好啊好啊!”孩子们兴奋地回答道。</p> 在孩子们的眼里,万花筒是非常神奇的玩具,能够通过转动变出不同的花型,特别漂亮。在孩子眼里,万花筒还是个神秘的玩具,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听到老师说我们小朋友也能自己制作,他们都表示也想拥有一个自己的万花筒。于是,在我们班制作万花筒的念头由此产生。 二、调查分析和活动体验 <p class="ql-indent-1">孩子们对万花筒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压根不了解万花筒里面有什么,对于它的结构、原理、所用材料都比较陌生,于是我们做了一些前期的经验准备:</p><p> 1.仔细观察坏的万花筒分别有哪些材料组成。</p><p>我们把科学实验室坏掉的万花筒拿回班级,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万花筒的基本外形及其部分材料。</p> “这个是一个纸筒?”<br> “有镜子!这个镜子是一个三角形。”<br> “这个是干什么?像是泡沫。”<br> 可是这些材料可以做出一个完整的万花筒吗?需不需要其他的材料呢?<div> 2. 各种各样的万花筒<br>  我们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回家和父母共同查阅网络资料(或找一找你家里有没有万花筒),并将收集到的资料(万花筒)带入幼儿园与班级幼儿分享。<br></div> 安琪在家里找到了一个完整的万花筒大家一起来看一看里面有什么?<br> “万花筒里面有三面镜子,能看到好多漂亮的花”<br> “前面要放宝石,看到的花可以变来变去的”<br>  “前面还要有一个有小洞的盖子呢”…… 三、设计与制作 <ul><li>设计草图:</li></ul><p> 幼儿制定“制作万花筒”计划书,计划书中包括设计万花筒造型草图、材料准备、制作步骤,用绘画的方式表征并在集体前表述。</p> <ul><li>材料准备:</li></ul><p> 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收集各类材料。与家长共同搜索,制作万花筒所需要的材料。</p><p class="ql-indent-1">1.硬纸板纸巾纸卷筒</p><p class="ql-indent-1">2.美工刀、剪刀、记号笔、尺、双面胶或胶带纸</p><p class="ql-indent-1">3.镜子或反光纸</p><p class="ql-indent-1">4.透明彩珠或装饰宝石</p><p class="ql-indent-1">5.空的塑料蔬菜或水果容器</p><p class="ql-indent-1">6.纸张、丝带、仿木纹图案印纸、颜料等等。</p><p><br></p> <ul><li>制作步骤:</li></ul><p> 1. 制作镜筒和三角形棱柱。</p><p> 孩子们拿出尺量量带来的纸筒的长度,然后根据纸筒的长度,剪裁反光的硬纸板,然后把纸板的反光面朝内,贴成三角形棱柱,塞入纸筒里。</p> 【问题】镜子太硬了裁不了<br>  【解决措施】选择合适的纸筒进行裁剪或换成闪光纸纸板 【问题】老师怎么把它黏贴在一起形成三角形呢<br>  【解决措施】“你看小雪弄好了你问问她是怎么填贴的?”互相学习,看看成功黏在一起的小朋友用的是怎样的方法,将三个镜条并排倒置,之间留出个小间隙。用封口胶带跟镜条粘在一起,把做好的棱镜放一边。 2. 创作观察孔。<br> 教师提出问题:“怎么才能做一个和你们选的致同一样大小的观察孔盖子呢?”<br> 幼儿回应:“把硬纸板纸卷筒末端放平在印放相纸背面,沿着纸卷筒周围将相纸绕一个圆圈。就能得到一个同样大小的盖子了!”<br> 教师提出问题:“那中间的观察孔你们知道怎么剪出来吗?”<br>  幼儿回应:“我们剪纸的时候剪过,对折在中间剪一个小口子就好了” 【问题】纸筒的接触面太小了贴不上去?不一会儿就掉下来了固定不住。<br>  【解决措施】他们开始商量起来,张奕彤说:“我们可以剪的比圆圈的边缘大一点。”“我画个花边就可以把胶水黏在花边上好吗?”雨欣说道,没错你们可以在圆圈边缘处画出或剪出一些缺口或射线,在射线上贴贴胶水,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固定啦。 3. 裁剪塑料<br> 观察孔做好了,那万花筒上面呢?直接把宝石放进去?这个想法遭到了大多数孩子的反对。孩子们表示他们看到的万花筒的宝石珠子是在万花筒上面单独一层的,不在棱镜的中间,那我们就需要用记号笔在塑料上用同样的方法画两个圆圈,一个圈放在棱镜上面用来放宝石,一个封顶作为万花筒的盖子。<div> 【问题】剪得圆圈放不进去怎么办<br>  【解决措施】教师提出问题:“里面的圈是不是要小一点呢?”</div><div> 幼儿回应:“那上面的盖子是不是也要跟观察孔的盖子一样大一些?”<br></div> 于是孩子们拿起其中一个圆圈,一路向内圆内部裁剪缺口,类似齿轮——我们将其称为A透镜吧。拿起另外一个圆圈,裁剪缺口至内圆外部标记线位置——我们将其称为B透镜吧。 4.添加装饰宝石<div>  将三角柱拖进纸卷筒里面,对着棱柱边缘把A透镜放进纸卷筒里头,把挑选出来的珠子放在塑料透镜上面。再用B透镜将装饰宝石覆盖住,用封口胶带将其紧固在纸卷筒上。</div> 四、测试与分享 <p>  请做成功的小朋友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万花筒,并请小朋友看一看他的万花筒里面神奇的图案,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p> 五、展示与评价 <p>  这个项目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起初老师觉得制作万花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制作,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但是既然孩子们想要试一试制作万花筒,那么老师就支持孩子们将“想”变成“真”,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材料、寻求帮助,最终合作完成了这个项目。</p><p> 活动充分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经验,使幼儿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发展水平,在整个课堂中充分设计比、看、拆、装登游戏化活动,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观察探索操作材料,从而有效的发展其分析比较记录等能力。每个活动步骤以幼儿主动操作为主,从活动中层层分析,步步深入,实操作活动与知识活动密切相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用表格记录幼儿操作实验的结果,使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本活动适合分组教学,教师可将各类幼儿制作的万花筒以及制作万花筒的材料放在科学区域中,给幼儿提供反复操作的机会。</p> 六、拓展与应用 <p>  班级门口创设“万花筒展览”场景,供本班及其他班级幼儿观赏及把玩。</p><p> 1.只有组合成三角形的镜面可以制作万花筒,其他方式的组合可以吗?</p><p> 2.绘画方式记录所看到的美丽图案。</p><p style="text-align: right;">扬中市长旺中心幼儿园 </p><p style="text-align: right;">大一班 周欣茹 石云</p><p><br></p>

万花筒

幼儿

制作

纸筒

孩子

材料

小朋友

卷筒

圆圈

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