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烟雨醉嘉陵,灯火耀山城。</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欲求兴教策,五州借东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怀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期盼。我们开始了第二天的学习之旅:聆听李达武、唐富春两位专家关于《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风》和《把握统编教材,聚焦课堂教学》的讲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达武,又名达五,当过知青、丝厂工人、曲艺演员、展览馆解说员等,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研究等课程。从教25年来,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突出,教书育人,热心参与学生活动,一直受到在校学生喜爱,并被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市委党校等高校以及重庆市审计局等单位多次邀请举办讲座,传播中国文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她是祖国母亲诞生的时代见证者,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的复兴之路;她是重庆荣登百家讲坛的先行者,弘扬了国学经典的真知灼见;她是教育事业的躬行者,践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教育哲学。她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她的到来令我们每一位老师激动不已,全场多次经久不息的掌声能够完美诠释这一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猜猜白日是朝阳还是夕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才者,天地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仁者,人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仁者,爱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来做中国好老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午的讲座,李老师边讲边唱传播国学,让我们快乐地边学边思,三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仍觉得意犹未尽,让我由衷地敬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唐富春: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教研语文室主任,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指导专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唐老师围绕教材编写理念、编写特点及实施建议三部分展开讲解。新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努力让语文往课外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另外还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包括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阅读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唐老师围绕教材编写理念、编写特点及实施建议三部分为我们深刻剖析了部编教材特点,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相信全体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定会更加深入钻研教材,积极转变思维,促进自己在教师专业道路中地不断成长。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术”。教育,我们且行且思;教育,我们且思且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拜听了西南大学李达武先生的“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风”讲座,倍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次讲座绝非“一场视觉盛宴”一词可以涵盖,一位年届花甲的老人站在台上三个多小时激情澎湃的交流,展示的是智慧生命的质量,流露的是文化底蕴背后的思想,留给我们的是来自心灵的强烈震憾,不得不叹为观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整个讲座的灵魂所在。讲座振奋人心,鼓舞大家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去教书育人。走近达武先生,让我们再次感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懂得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意义,心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境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今天唐富春老师的《把握部编教材,聚焦课堂教学》讲座,让我了解部编教材目标更加明确,聚焦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努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努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解决了教师总是纠结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难题,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幸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教授的讲座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开始说起,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但在她的课堂上却化作国学智慧的典型代表。给人的启示不仅停留在要积极进取和高瞻远瞩,更是从中提炼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敬畏天地,顺应自然;浚哲文明,行廉知耻"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儒道佛思想紧密结合,从而延伸到好老师应具备的四有标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整整三个小时的讲座,掌声、歌声此起彼伏。李教授以说唱结合的方式,幽默时尚的风格,引古论今的语风,向我们展示了国学智慧的精华。教导我们要以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顺应自然、佛教的修身养性去乐观工作生活,向真向善向美向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快乐国学,边走边唱",李达武教授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念、激情洒脱的生活态度感染着现场所有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让我们不但学到了历久弥新的国学智慧,而且更新了我们对中国好老师的认识,更激发了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今天有幸聆听了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南地区首位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女学者――71岁高龄的李达武教授的精彩讲座。精神矍铄是我对她最初的评价,但她的幽默更是把课堂的讲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让我们在她的“唯美”世界观里陶醉不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美在知音,美在理解。她对美的诠释真是让我们叹服,也更能看出她在这领域里的高深造诣!她用故事来诠释自己的观点,她把诗歌用不同的曲调来重新演绎,我受教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触动我最深的,让我思考良久是:人是为信念而活着的。人人都应该有一个信念,李老师以杜甫为例,讲述了诗圣无论何时何地都“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伟大情怀!不管处不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都要忧其民;依次类推,不管你当不当班主任,都要时时刻刻心系学生,时刻以学生为重!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坚定信念,反之,他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好老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又一次受到了文化大师的情怀熏陶,此行不虚!每天都能收获一些教育之道,做人之道,感觉很是充实!就像李达武老人一样,为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上课而乐此不疲,可见她执着的信念!说真的,她的博学多识,她的风趣幽默,使她看上去依然很年轻,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青春的力量!期待自己会有一个新的转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教授的讲座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开始说起,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但在她的课堂上却化作国学智慧的典型代表。给人的启示不仅停留在要积极进取和高瞻远瞩,更是从中提炼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敬畏天地,顺应自然;浚哲文明,行廉知耻”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儒道佛思想紧密结合,从而延伸到好老师应具备的标准——道德美,人才美,性格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仁爱,善良,忠诚,坚贞”这些就是能够体现好老师的道德美,李教授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诗圣杜甫人生的几个时期,令我们对于“道德”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教学艺术,统一的内容与形式”可谓人才美。作为五经之首的《诗经》也因李教授的讲述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启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对自己——自尊、自爱、自信;对他人——宽容、幽默、智慧;对事业人生——热情、投入、无怨无悔。好教师要培养自己这样的性格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达武教授为我们做了《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风》的专题讲座。她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炼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敬畏天地,顺应自然;浚哲文明,行廉知耻”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与儒道佛思想紧密结合,延伸到做好老师应具备的四有标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培训感悟</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隰县第一小学韩瑞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要成为当今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十分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异常是在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教师更应当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身体力行,以自我的光彩,自我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71岁的李教授将传统文化古诗词与师德师风相结合,博古论今,幽默风趣,吟唱说理,我们深深的陶醉在课堂之中。从《登鹳雀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杜甫的“做人”,从《诗经》的人才美到苏轼的“当官为民”,深入浅出的给我们指出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使自己和学生都成为有功德意识,有公民意识,有公众意识,有公共意识,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新人,从而达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懂得奉献,懂得感恩。感恩天地自然,感恩父母,感恩学校和老师,感恩亲人朋友,感恩学生。好老师就是要将传道授业的高尚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断提高的紧迫感和桃李满天下的荣誉感一起放在心上,并为之付诸行动。李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动力满满,受益匪浅。</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培训感悟</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隰县龙泉小学 刘泽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通过今天培训,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作为语文的老师任重道远,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夯实的基础,学生才能走的更远,更好。现在有了新的理论知识的武装,让我们信心百倍地投入我们的课堂。共同期待花开的日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聆听了可亲可敬可爱的李达武老师有关《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风》的讲座后,我的这种感受更为强烈。其一,李达武老师的讲座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古诗《登鹳雀楼》入手,逐渐引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从中我领略到了儒家、道家及佛家的精髓所在,真是以古鉴今,启迪人生。其二,李达武老师结合杜甫及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们的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再加阐释,让我进一步了解新时代好老师的道德美,人才美,性格美;最后,在大家的齐读中,感恩油然而生,在这种感恩中我深知自己更应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午听了李达武老师的课,我就特别想成为像李老师这样的老师,语言丰富多彩,知识渊博,表情丰富,非常有感染力!李老师结合传统文化与中国好老师,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如诗一样的课堂,指引我们把诗用歌曲唱出来,既生动又有趣,还不容易忘记。下午听了唐富春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把握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特点,我们只有钻研好教材,读懂教材,才能更好的运用教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相遇就是缘分,相知就是幸会”今天上午很荣幸能够听到西南大学文学院李达武教授的讲座《传统文化与中国好老师——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虽然之前在中文系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过“格物致知”,但我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是在李教授的这节课当中,李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阐明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使我受益匪浅。都说从中文系出身的女人带着一种典雅的气质,我从李教授的身上感受到了这一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荀子《劝学》中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李教授对古诗词的讲解让我对古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所有古诗绝不是我们想象的特定含义,它的含义很广,很宽泛,不同的人理解不同,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决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该让学生反复读诗,甚至唱出来,“以读促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李教授还从以下三方面对好老师做了定义,首先,作为一名老师,要有有道德美;其次,作为一名老师,要有人才美;最后,作为一名好老师,还要有性格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所以今后我们对待事业人生,要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敬业爱岗,求真务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组内探讨分享彼此所学所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书育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步步朝前,朝着我们共同的目标,最终一定会拥抱自己的梦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