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

物语

<p>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在货币理论上的比较研究</p><p>李沛新</p><p>(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p><p>[摘要] 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为货币理论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货币起源研究和货币职 能理论上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亚当·斯密在货币理论的研究上产生了失误,为卡尔· 马克思在货币理论上的突破提供了前提和空间。</p><p>[关键词] 货币起源 货币职能 比较研究</p><p>[中图分类号] F0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6917(2006)04- 0045- 03</p><p>亚当·斯密是 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 学家。他于 1776年发表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与 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对西欧乃至整个 世界的资本主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富论》在货 币理论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它认定货币是种商 品,其固有形态是贵金属,其价值为劳动量或生产费 所决定,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流通必须货币量的问 题。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卡尔·马克思研究货币问题 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同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 亚当·斯密在货币理论研究上产生了失误,为卡尔· 马克思在货币理论上的突破提供了前提和空间。本 文就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在货币起源和货币职 能理论上的异同作一比较。</p><p>一、关于货币起源研究方面的异同</p><p>亚当·斯密在论述分工之后,紧接着就论述了货 币的起源。他不是从商品价值形态的发展引出货 币,而是从物物交换的不便与困难引出货币。他认 为,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征,就是人 类具有互相交换的意向,并由此意向引起了分工。 在分工的局面确定后,每个人都不能生产自身需要 的一切物品,而只能生产其中极为微小的部分,绝大 部分都必须依靠他人生产的物品来消费。自己所生</p><p>产的某种物品,也非自己完全消费,而要以其一部分 供给他人消费。这样,每个人便有以自己生产的剩 余物品去交换他人生产的为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的必 要。人人都有交换的意向,也有交换的必要,但若要 交换,就会不断产生困难。亚当·斯密指出,假设甲 持有某种商品,自己消费不了,而乙所持有的这种物 品却不够自己消费。这时,甲当然乐于出卖,乙也乐 于购买甲手中剩余物品的一部分,但若乙手中并未 持有甲目下希求的物品,他们两者间的交易就不能 实现。比如,屠户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肉放在肉店内, 酿酒家和烙面师固然都愿意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 份,但此时,假设他们除各自的制造品外,没有别种 可供交易的物品,他们彼此之间就没有进行交换的 可能。</p><p>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不便和困难?亚当·斯 密指出,自分工确立以来,各时代各社会中有思虑的 人,为了避免这种不便,除自己劳动生产物外,身边 随时都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在他们看来,将这 种物品和任何人的生产物进行交换,都不会受到拒 绝。这种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进行交换都不会遭 到拒绝的某种物品,就是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亚 当·斯密又指出,在未开化的社会,曾用家畜作为交</p><p>[收稿日期]2006- 03 - 07</p><p>[作者简介]李沛新(1964 -),男,广西贵港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p><p>45</p><p> </p><p>1/3页</p><p>李沛新/ 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在货币理论上的比较研究</p><p>换工具,并使被交换的物都按照家畜的头数来评价。 由于金属具有不易磨损、久藏不坏、易于分合、便于 携带等特点,因而各国都逐渐以金属作为交换工具。 在各种金属中,各国最先使用的是铜铁,其后则用金 银;金属使用后最先通用的是条块,以后由于感到秤 量和检验的不便,才在条块上加上烙印,并逐渐发展 成为铸币。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进步国家为便于 交易,促进各种工商业的发达,认为有必要在通常用 以购买货物的一定分量的特定金属上加盖公印,于 是就有了铸币制度和称为造币厂的官衙。这就是亚 当·斯密所论述的货币起源。</p><p>那么,将近一个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于 1867 年发表的《资本论》又是怎样论述货币的起源?马克 思从对商品价值形态的发展研究引出货币。依据 《资本论》的分析,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 形式和价值的货币形式——就是货币随着商品交换 和商品生产的发展由萌芽以至形成的全部历史过 程。实质上,贯穿这四个发展阶段的中心内容是,商 品的价值是由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创造的。这种 抽象劳动物化在一切商品中,成为凝结在它们之中 的惟一共同的东西,并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最后集 中地表现在某种贵金属品如金或银上,使所有商品 的价值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于 是,这种贵金属商品就成为货币。这就使商品交换 更为便利,促进了商品生产。可见,货币的根源在于 商品本身,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以及从所有商品中 逐渐分离出某一特定商品来表现物化在这些商品中 的抽象劳动。</p><p>由上可知,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都认为,货 币是一种商品。但是,亚当·斯密认为货币的主要作 用首先是媒介交换,其次是评价所交换之物。这两 种作用表明,货币是为了交换媒介的需要而产生的, 用作评价的标准则是随着交换媒介而附带产生的。 而卡尔·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则是建立在科学的劳动 价值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货币的第一职能,也是 最基本的职能,是充当商品价值的尺度,衡量商品的 价值,并把它们表现为相当的量。正是由于这一职 能,某种特殊商品才成为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 币。这一职能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一切商品作为价 值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而货币这一特殊商品作为</p><p>46</p><p>价值也同样是物化的人类劳动。所以,作为价值尺 度,货币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 表现形式。可见,货币不是像亚当·斯密所说的是为 了解决交换困难而产生的,而是作为人类劳动的社 会化身,它是价值尺度。</p><p>二、关于货币职能上的异同</p><p>在论述货币的职能上,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 思的观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p><p>1.关于货币的基本职能。亚当·斯密在《国富 论》中认为,货币是为了克服直接交换的不便与困难 而产生的,故货币的基本职能就是交换工具即流通 手段。“货币是商业上的大工具”“货币是流通的大 轮毂”,是“使稻麦流转远到国内各市场”的“通衢大 道”。同时,他指出“货币却就在这情况下,成为一 切文明国商业上的通用媒介。通过这媒介,一切货 物都能进行买卖,都能相互交换”。亚当·斯密在论 述货币的流通职能之后,接着论述货币价值尺度的 职能。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量所决定,所以, 劳动量就是评价和比较一切商品的惟一尺度。但以 一个无形的劳动量作为评价和比较的尺度是有困难 的。因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进一步指出“在 物物交换已经停止,货币已成为商业上一般媒介的 时候,商品就多与货币交换,与别种商品交换。⋯⋯ 所以,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多按货币量计算,少按 这商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或其他商品量计算”。</p><p>亚当·斯密的这段话说明,货币在作交换手段的 同时,也作计算货物价值量的尺度。此外,他认为, 随着产业的进步,商业国发现了同时使用数种金属 铸币的便利,大的付款用金币;价值不大不小的买卖 用银币;数额更小的买卖用铜币或比铜币更贱的金 属币。在这三种金属中,人们往往特别选定一种作 为主要的价值尺度。在这里,亚当·斯密正式提出了 价值尺度这一概念。而卡尔·马克思则认为,货币的 第一职能,也是最基本的职能,是充当商品价值的尺 度,衡量商品的价值,把它们表现为同名的量。正是 由于这一职能,某种特殊商品才成为一般等价物,从 而成为货币。这一职能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一切商 品作为价值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而货币这一特殊 商品作为价值也同样是物化的人类劳动。所以,作 为价值尺度,货币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 间的必然表现形式;作为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它是</p><p> </p><p>2/3页</p><p>广西社会科学2006.4/ 经济学</p><p>价值尺度。应该说,商品和金(即货币)之间的真正 尺度是劳动本身。可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 也是以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为根据的。</p><p>卡尔·马克思论述了货币的另一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这一职能的产生也是与抽象劳动创造价 值分不开的。按照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 W—G—W , 商品的形态变化是以商品的价值与货币的价值相等 为前提的,也就是以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与生产货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为前提的。在这一前提下,商品与货币不仅在质上 相同,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因而可以互相交换, 从而实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于是货币成 为商品流通的手段。如果商品与货币不同时都具有 价值——抽象劳动的化身,它们之间就没有可比性, 商品流通也就不可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就 失去了存在的基础。</p><p>基于此,卡尔·马克思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为货币的基本职能,且货币的流通手段是以价值 尺度为基础的。而亚当·斯密虽然也认为货币具有 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但却不知道价值尺度 与流通手段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就是价值尺 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体。正因为如此,在论述过程 中,亚当·斯密才随意颠倒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 个基本货币职能的秩序,由此可见,他还没有真正地 认识货币的本质。</p><p>2.关于货币的其他职能。卡尔·马克思认为,货 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外,还具</p><p>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种职能,而且,这 三种职能都是以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为根据的。作为 价值和社会劳动的化身,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 表,因为它能直接转化成任何商品。为了持有尽可 能多的物质财富,人们便贮藏货币,因而货币成为贮 藏手段;由于货币是价值的一种形式,可用以清偿债 务或缴纳赋税等,因而它又成为支付手段;同样,由 于以贵金属为材料的货币是国际所公认的价值形 式,可使用于国际间清偿贸易差额和支付差额及转 移财富,因而货币又成为世界货币。</p><p>然而,除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外,亚 当·斯密对于货币的其他职能几乎完全忽略了。他 仅在《国富论》中提及在殖民地所发行的纸币时,指 出纸币是支付的法币但未详论;在他的《法律、警务、 收入与军备讲义》中,只提及货币有两个用途,即支 付债务和购买财货。正因如此,才为卡尔·马克思在 货币理论上的突破既提供了基础,又留下了广阔的 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