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称黝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新都郡,从此改黝字为黟。历经数代,黟县保留至今,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div>黟县现属黄山市(原徽州地区)所辖,“徽商”“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古村落,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园里人家”。</div> 宏村,古称弘村,始建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原汪姓聚居地,有870多年的历史,是古黟桃花园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平面布局)古村落。 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兵乱火灾之患,举家迁至雷刚山阳,始建十三间房,应弘广发达之意取名弘村。清乾隆年间避讳改为宏村。 宏村人把村建成牛形村落,是因为牛是富裕的象征,水是福泽子孙的保证。其中,“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水圳”为牛肠,构成古水系。 南湖春晓。 南湖建于明代,宏村人以“股份制”建成。 南湖建成,渊深四映,诸峰倒影,水天一色,绿荫成片。 古树如盖,老藤盘结。 夏日芰荷铺翠,莲叶田田,移船湖中,波光粼粼。 可谓湖光山色,风光自别。 湖畔人家。 南湖书院,坐落南湖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保存完整,是徽州古书院代表建筑之一。 书院正厅志道堂,为先生讲学场所。 文昌阁,摆设孔子文位以供学子瞻仰。 乐彼园,南湖书院最大捐建人汪以文故居,2011年重建。 树龄200年的龙柏。 宽和堂,取宏村人经商、从官和生活中的“宽和”感悟与理念。 傍云堂,“秀才第”,从外面迁建于此,以木雕著称。 “三顾茅庐”。 “商场如战场”。 木雕多选用优良木材,要求纹理清晰,质地优美。图案姿态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 椿和堂,长辈的住处。两副联,可细细品味。案几上摆放着自鸣钟、瓶、镜,谓之“终生平静”。 门罩上的砖雕。 无论贫富,家家户户的堂屋都挂有极富文化的对联。 月沼风荷。 月沼建于明初永乐年间。汪氏后人按照先辈遗言,在村中窟泉处扩而为塘,形如半月,故名月沼,俗称月塘。 月塘建成后,引西圳水入塘,水量充沛。村人相继在四沿建房盖楼,形成现存的月沼民居群。 “路转忽开朗,月沼碧水荡。掬水月在手,捶衣星辰游。楼台上下映,笑语南北走。疑是天上月,一半遗弘村?”(《夜游月沼》) <p>汪氏总祠乐叙堂,位于村中月沼北畔正中,建于明永乐年间。</p> 乐叙堂主祠门楼。 精美的砖雕艺术。 宗祠,是宗族祭礼聚会之地,是听取祖训宗规之地,故取堂名为乐叙,意为“秩叙敦伦,永履和乐”。 <p>族人写下《乐叙堂记》。</p> 月沼常年活水长流,塘面如镜。水园景观与层楼叠院交相辉映,峰倒月沼,楼映水中。 如今商家民宿,竞开月塘四周。 鳞次栉比的徽式民居。 一线天古巷。 一品更楼,位于宏村石碣头水圳圳首,雷岗山首山脚,原本是清乾隆时期两江总督汪日章,在宏村的居所。 也是宏村西向最古老的明代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居所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三个天井,品字格局,外有一长巷弄,呈一字型,故以得其名。 其环境幽静秀美,确是极具灵性的风水宝地。 现如今,被台商所购得,改建为精品酒店。 <p>石碣头,宏村水圳源头。一条水圳由村西引水入村,经九曲十弯,贯村舍,过月沼,流入南湖,以湖水灌村南良田,回归西溪。“牛肠水圳”是也。</p> 树人堂,位于上水圳茶行弄首,清代敕授奉政大夫汪星聚,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现今,其后人仍居此屋。 宏村村口有两株古树,树冠形如巨伞,撑天盖地,树桠盘曲交错,把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中。据考证,两株古树都有400余年的历史,被宏村人视为“风水树”,是村落旺盛发达吉祥的象征。 拍于村口桥下。 雷岗山,又名雷阜,坐落在宏村之北,系黄山余脉黄堆山延伸部分。 南湖环绕着宁静、端庄、秀气的宏村。 春到南湖。 画中宏村。 西递,古称西川,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因地处原徽州府之西,北宋以前曾设古驿“铺递所”,涧溪双引,水势西流,故名西递。 西递四周青山起伏,林木茂盛。整个村落呈长船形,东西长700余米,南北宽300余米,占地16公顷。黟黄公路从村边绕过,距黄山只有42公里。 走进西递村,迎面屹立的威武神俊的石坊,称为胡文光刺史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坊高12.3米,宽近10米,系四柱三间五楼单体结构,以“黟县青”大理石精雕细琢而成。 胡文光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于1555年中举,曾任荆州王府长史,在任有功,神宗皇帝恩准为其兴建一座石牌坊,在当时的西递村显赫一时。 据《西递胡氏宗谱》记载,西递村“其东为杨梅岭,其南为陆公山,其西奢公山,其北松树山,皆环拱。”这是说山。 又说水,“水二派,前仓之水发源于邦坞,后库之水发源和祥坞,阔澜双引,皆向西流,人夸山水钟灵,堪称桃源之胜壤也”,得“桃花源里人家”之雅称。 山青水秀,田园风光。 油菜花香,恬静安适。 村中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纵横交错。 一幢幢古民居大都木结构,砖墙维护,高低错落,典雅庄严。 粉墙黛瓦,青藤盘绕。 门罩石窗昂首凌空,如画龙点睛。 西递是由一个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成,奠基于北宋皇祐年间,发展于明景泰中叶,鼎盛于清初期,距今950余年。 西递胡族,其先本姓李,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避朱温之祸,由近侍郎胡三公护带至婺源考川,筑庐隐居,改姓为胡,取名昌翼。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胡昌翼22岁中明经科第。<div>北宋皇祐年间,胡昌翼之五世孙胡仕良赴金陵,过西递,被这里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是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至此。</div><div>胡氏宗祠总祠为明经祠。(以下分总支祠、分支祠、家祠)</div> 敬爱堂为总支祠,坐落在西递村中央。要族人尊老爱幼,睦族孝先,精诚团结,崇望忠孝礼义。 敬爱堂祭祀大厅。 显示胡氏荣耀的匾额。 敬爱堂亭堂门上方挂着一个大“孝”字,据传为朱熹所书,蓄意深刻,耐人寻味。 大夫第位于村中正街,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原为曾任河南开封知府、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 大夫第东侧建一临街彩楼,楼下旁门上有一幅篆书“作退一步想”门额,系胡文照自书。 彩楼轻巧飘逸,飞檐翘角,玲珑剔透,风韵独特。 追慕堂,建于清乾隆末期,亦为胡氏支祠。青石八字门楼庄严凝重,门外有大石瓶和旗杆墩石,整幢祠堂宏敞壮观。 堂名“追慕”,表达追思仰慕先祖业绩之意。 祠堂大厅匾额高悬,楹联长垂。<div><br></div> <p>内室摆放着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李靖二名相的塑像。以告知后人:西递胡氏宗族系李唐后裔。</p> <p>祠堂的石雕装饰。</p> <p>“千斤门楼四两屋”,像这样的祠堂、府第,西递村中有数十座,其精美的砖雕门罩,令人驻足。</p> <p>寻常百姓家的装饰摆设,亦颇有味道。</p> <p>村里巷弄,纵横交错,曲折迷离。</p> <p>巷口弄尾,粉墙黛瓦,高低门楼,丰富了巷弄的层次感。</p> 黟县,至今较完整地保存了一大批古民居村落,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明清时期村落格局原型。 <p>集中而又典型地代表了皖南古村落的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科研价值,真是值得一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