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公元前499年冬天的晚些时候,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在曲阜陬邑。在某一个夜晚,寒风呼啸,雪夜寂寂,鲁国一代名将叔梁纥撒手人寰,溘然归天。</p><p>叔梁纥的骤然离世,无疑于这个家庭的擎天柱轰然倒塌。家中上下乱作一团。为叔梁纥料理后事本来应该是施氏主持,一力承担。但她又毕竟是妇道人家,又同样年纪大了,一身的病,不能够再忙里忙外。至于颜征在,则是因为年轻,没有经过事情,怕失了礼数,因此也不能做主。</p><p>最后,还是从曲阜请来了专门为人料理丧事的“儒”。这些人是殷商后裔,是拥有高级文化知识的贵族遗老遗少,专职治丧为生。他们和叔梁纥同是殷商后裔,在曲阜的时候就颇多来往,因此到来之后,格外用心。</p><p>不说这些人如何为叔梁纥料理后事,但说颜征在,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叔梁纥不止一次告诉颜征在,他要带着颜征在还有孔丘,回到防邑去孔家先祖的坟上磕头,祭祀列祖列宗。只是一开始孔丘的年龄太小,经不起长途跋涉。后来稍微长大一点,叔梁纥又开始生起病来。一向强健的他起初并不将小病小灾放在心上,哪里知道这一病竟然缠绵病榻,最终不治。弥留之际,他还在和颜征在念叨着,自己百年之后,希望可以魂归故里。也希望颜征在早日带着小孔丘,去祭祀祖宗。</p><p>现在,颜征在一门心思琢磨的,就是如何实现叔梁纥的遗愿。她本来有一个打算,就是扶着叔梁纥的棺材,带着年幼的孔丘,一起回防邑去。然后,叔梁纥入土为安之后,她们母子就干脆在那边居住下来,不再回陬邑。毕竟她知道,施氏是不可能容下自己母子的。她一定会将自己母子驱逐出家门,早知道是那样的结局,不如提前做一个打算。</p><p>可是,她没有想到,自己的想法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施氏的反对。施氏倒不反对叔梁纥的骸骨运回防邑去,她反对的是由颜征在母子护送前往。那样一来,就等于告诉众人,颜征在才是叔梁纥的未亡人,那么置施氏于何地?既然施氏不可能去,那么自然也不会允许颜征在去。这是一个理由。还有一个隐秘的心思,就是施氏要立即逼迫着颜征在分家。夜长梦多,她不希望随着小孔丘长大,事情越来越复杂。</p><p>最终,她们商量出一个方案:实现叔梁纥的遗愿,不过却只找了邻居曼父的父亲来,请他赶着车子,将叔梁纥的灵柩运送回防邑去。那防邑距离陬邑路途遥远,是在鲁国和宋国交界的地方,没有十天半月难以抵达。至于到了那边还能不能找到叔梁纥先祖的墓地,更加没有人知道。</p><p>总之,漫天的风雪中,一辆车子载着叔梁纥的灵柩离开了陬邑。陬邑的父老乡亲感念叔梁纥,冒着风雪赶来送行。有的在路边摆上酒菜祭奠,有的哭着跟随车子前进。颜征在拉着小孔丘更是一直哭着送出许远……</p><p>这时候的小孔丘,只有三岁,还不懂得死亡的具体含义。但他也知道,父亲这一去,似乎再难有见面的机会。他本能地嚎啕大哭,在雪地里追着黑漆的灵柩,摔倒了又爬起来,似乎只要自己追上去,就能把父亲从那个黑漆漆的木头柜子里唤醒,父亲就又能陪着他一起玩了……</p><p>多年以后,孔丘早已忘记小时候的事情,但他还是执意要去寻找父亲,执着地要踏上回归防邑的道路。他是孔氏家族的子孙,注定要回到防邑去给列祖列宗的坟上磕头、祭祀。只有完成那个仪式,他才能真正从血脉和精神上继承那个家族的荣光与梦想,从而开始谱写自己的传奇……</p><p>孔母颜征在作者林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