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个人,我们可能差点输了抗美援朝战争

启文士心

<p>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立国之战,他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提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士气,用经历了甲午战争老海军将领萨镇冰诗来说就是:“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p><p>抗美援朝胜利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是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损失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最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中,冻死冻伤等非战斗减员数量巨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志愿军为何不提前准备好御寒装备,减少非战斗伤亡呢?</p> <p>第一是因为当时的战场实际需要,志愿军需要加快入朝步伐,第二是因为泄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计划已经被美军获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被迫加速入朝,最终导致原本紧急的动员变得更加仓促,而第二批入朝的队伍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更是遭遇到了严寒,夜间温度甚至达到了了零下40度。“不要哭,眼泪会冻住”《那年那兔那些事》就是讲的这个故事。</p><p>到底是谁泄密的呢?这个人就是张东荪。而且还不是大意泄密,而是主动通过电台主动告知美国人。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张东荪希望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来调停这场战争。战争来临之前,有人妥协,有人坚决抗争。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旧日的思潮与新兴的思想在不断碰撞。</p><p>一穷二白,小米加步枪的新中国,如何应战美国的飞机大炮,甚至原子弹,让一些旧有思潮的人,未战先怯。张东荪本质上一个没有摆脱旧有阶级局限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虽然支持赞同社会主义,但是本质上还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面对困境就会选择妥协。</p><p>张东荪一直支持社会主义,也在和平解放北京等事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民盟的领导人,也是中国第一届政协的主席团成员。张东荪在得知中央决定抗美援朝,入朝作战的时候,他认为胜算不高,打不过美国,会导致中国重新陷入战争的泥淖。</p> <p>书生气十足的张东荪,千方百计地联系美国特务王志奇,告知中国将要入朝作战,并向美国方面表示,中国无意与美国为敌,美国千万不能把战火烧到中国。他将试图充当中国和美国的协调人。王志奇也将自己的获得的情报通过电台提交给了美国人。</p><p>虽然我们很快知道,志愿军入朝作战情报已经被泄露,虽然第一部分志愿军,已经入朝,但是第二阶段志愿军入朝增援人员数量、军列的运行时间、也可能的投入方向电台传送出去的。</p><p>即使用脚指头想,我们也知道面对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国人,这些信息将会带来多少的损失。第二批入朝计划已经是离弦之箭,只能加快步伐。第二阶段入朝的宋时轮率领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原本是华东野战军,当时仍在山东训练。</p><p><br></p> <p>按照原计划第九兵团先到沈阳之后进行全员整备,然后全员换冬装,在得知泄密之后,只能在沈阳火车站,宣读完紧急入朝的命令之后,未做休整,军列继续出发,而看着穿着单薄棉衣,东北边防部队立即脱下身上的衣帽换扔到列车上,部队停车时间极短,连当时脱下的衣服很多都来不及送上列车只能换装一部分,就直接入朝,只能在朝鲜一边战斗一边补给。入朝之后第一天行军,冻伤人员就达700人。</p><p>华东地区冬天与朝鲜的冬天温度并不一样,穿着华东地区冬装的战士,棉衣相对较薄,在长津湖战役中,极端严寒的情况,补给困难的时候出现了志愿军战士虽然进入了埋伏圈,但是当军号想起来的时候,一部分战士却永远也站不起来了,化为守卫国家的冰雕。</p> <p>稍微夸张一点说,因为张东荪我们甚至差点输掉了这场战争。因为一环扣一环,张东荪一个简单的消息泄露,导致志愿军被迫提前行动,提前行动导致军需准备和分发不足,军需不足导致到大量非战斗减员。幸好我们有着伟大的中国军人,作为人类历史上轻步兵巅峰的志愿军,硬生生的克服困难,三三制、战术穿插、分割包围,以极高的单兵能力和战术素养和战略指挥克服了困难,将这场战争打成了被遗忘的战争。</p><p>志愿军也成为了唯一一个面对“联合国军”保持不败的军队。妥协和退让并不能带来转机,绞索在头上的时候,勇敢的反抗才是唯一的正解。一直以来,面对压迫而抗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核心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能够生存繁衍至今的核心。而那些叛徒和心怀侥幸的人只能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张东荪后来被民盟开除,在他自己诗中自嘲”书生谋国直堪笑“。1973年死于秦城监狱。</p><p><br></p><p><b>图文源于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