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轮训心得体会

关尧天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扶贫办</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你们千万别撤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驻村工作队</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你们千万别走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愿有人群的地方</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都有孩子们的笑声</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br></p><p>2020-10-21——2020-10-23上午,为期两天半的“脱贫攻坚专题”轮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涛同志的专题讲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驻长埫口镇汪角村第一书记肖爱萍同志的交流发言。肖爱萍同志的发言稿,很有代表性!原文附后。</p> <p>仙桃市95个重点贫困村,我们马王村排在第一!第一眼就能看到我们村曾军辉曾书记的名字和仙桃日报社驻马王村第一书记沈毅沈书记的名字。</p><p><br></p><p>作为马王村的会计,当我看到这样的排列顺序时还真有点儿“五味杂陈!”</p><p><br></p><p>怎么说呢?其实我们马王村还是蛮牛的!</p><p><br></p><p>不信把视频的播放键点开,看看我们马王村的某些村民是怎样脱零星小块的黄豆的子粒的。</p><p><br></p><p>都不用连枷脱粒了,直接用小车碾压。</p><p><br></p><p>连枷再过几年,恐怕要成为古董了。</p><p><br></p><p>至于见过脱粒谷子的“稻桶”恐怕就更少了。要是我说现在我们中国的很多山区还在用“稻桶”脱粒谷子,恐怕更本就没人信!</p><p><br></p><p><br></p> <p><br></p><p>下面一组图片,是山区好友“浅语”发的朋友圈!生活气息要多浓有多浓!</p><p><br></p> <p><br></p><p>老二除了吃饭让我上火,其他的感觉都是如此的美好!</p><p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 <p><br></p><p>老二除了吃饭让我上火,其他的感觉都是如此的美好!</p><p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 <p><br></p><p>天天下午抓“壮丁”,</p><p>收玉米,收谷子。</p><p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br></p><p><br></p> <p><br></p><p>天天下午抓“壮丁”,</p><p>收玉米,收谷子。</p><p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br></p> <p><br></p><p>天天下午抓“壮丁”,</p><p>收玉米,收谷子。</p><p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br></p><p><br></p> <p><br></p><p>天天下午抓“壮丁”,</p><p>收玉米,收谷子。</p><p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br></p><p><br></p> <p><br></p><p>小朋友按时长大,</p><p>“老母亲”如约老去……</p><p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朋友按时长大,</p><p class="ql-block">“老母亲”如约老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 <p><br></p><p>小朋友按时长大,</p><p>“老母亲”如约老去……</p><p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朋友每天都玩的不亦乐乎,时不时坐着外公的手推宝马,拽的不要不要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朋友每天都玩的不亦乐乎,时不时坐着外公的手推宝马,拽的不要不要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各种晒!就没房没车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各种晒!就没房没车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各种晒!就没房没车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兽出笼啦!收拾了两大箱。别的家长不是开四个轮的,就是骑两个轮的。你的老母亲只带了两条腿!为娘的骑小黄车先走了……你自己看着办……闺女。</p><p class="ql-block">闺女表现不错!</p><p class="ql-block">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寒假)神兽出笼啦!收拾了两大箱。别的家长不是开四个轮的,就是骑两个轮的。你的老母亲只带了两条腿!</p><p class="ql-block">为娘的骑小黄车先走了……闺女,你自己看着办……</p><p class="ql-block">闺女表现不错!</p><p class="ql-block">到家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浅语</p> <p><br></p><p>《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p><p><br></p><p>作者:范成大</p><p><br></p><p>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p><p>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p><p><br></p><p><br></p><p>译文</p><p>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p><p>农民欢笑歌唱着,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农民整夜挥舞连枷打稻子,响声一直到天亮。</p><p><br></p><p>注释</p><p>霜晴:指霜后的晴天。</p><p>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p><p><br></p><p>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p><p><br></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致敬驻仙桃市长埫口镇汪角村“第一书记”肖爱萍肖书记!下面是肖书记的发言稿,很有代表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怀揣“三心”助脱贫</span></p><p><br></p><p>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p><p><br></p><p> 大家好!</p><p><br></p><p> 作为一名精准扶贫帮扶干部,非常感谢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给我这次机会在这里发言,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 ;怀揣“三心”助脱贫。</p><p><br></p><p> 我叫肖爱萍,来自仙桃市土地储备中心,2017年,我被派驻到长埫口镇汪角村开展扶贫工作,成为一名重点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历时三年有余。</p><p><br></p><p> 几年来,我一直前行在扶贫工作的路途之上,不曾有半点停歇,始终坚定不移地怀揣着真心、信心和决心,力图将汪角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干好、干实。</p><p><br></p><p> 下面,我就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向大家作一个简短的汇报。</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勇挑重担 一颗真心为扶贫</span></p><p><br></p><p> 2017年 ,我被派驻到汪角村时,感到进退两难,犹豫不决。</p><p><br></p><p>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担心自己年龄大了,担不起扶贫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怕令汪角村人民感到失望;二是家里困难多,上有年近八旬父母需要自己照料,下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大孙女要接送,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孙女要照看,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我打理,实在难以脱身去参与中心工作。</p><p><br></p><p> 在我犹豫不决时,爱人杜建国给予了最大支持,他说; 你是一名有30年党龄的党员,受党培养多年,又有农村工作经验,不能为了‘小家’忘了‘大家’。</p><p><br></p><p> 说实话, 为了彻底解决家庭“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去扶贫,我们夫妻俩商量后每月花3000元请了保姆,这样算下来,我们家庭每年多支出3万多元。我爱人自己每天早上6点起床,洗衣服、买菜、做早点,送孙女上学,把家里打点得井然有序,不让我操心。在家人的声声叮咛嘱托中,我满怀希望奔赴偏远的汪角村,坚定不移的挑起了这份重担 ,开始了我的扶贫生涯。</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 精诚团结,坚定信心谋发展</span></p><p><br></p><p> 汪角村位于长埫口镇政府东侧,分6个小组,323户1168人,总耕地面积1417亩,现有享受政策的贫困户33户99人。四年前的汪角村道路泥泞,杂草丛生,前湾不见后湾,没有产业发展项目,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党员群众活动服务中心,村级集体经济为零。进驻汪角村后,我便带领驻 村 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入户,和村民拉家常、混熟脸,调查村情,了解民意。凭着一张“婆婆嘴”,一双“娃娃腿”,一颗真诚的心,克服困难,顶着压力,一手抓班子建设,增强战斗力;一手抓村级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手抓关心贫困户生产生活,做到真扶贫,真脱贫;使汪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受老百姓喜爱。</p><p><br></p><p> 四年来,新建300多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活动服务中心,安装路灯76盏,硬化组级路2.5公里,生产路3.5公里,新建和维修涵闸13座,开挖灌溉渠1830米,清洗沟渠5000多米,疏挖坑塘15亩种植莲藕,流转土地145亩建立林木苗圃基地,建设一个100千伏安的光伏电站,使村级集体收入从负债 到目前每年增加收入15万元。</p><p><br></p><p> 每一个扶贫项目要真正落实,都会牵涉少数村民利益,遇到村民阻拦,为化解矛盾,我和村支部书记朱红艳同志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怕“舍脸丢人”,想方设法做群众思想工作,主动为村民解决困难。</p><p><br></p><p> 有的村民蛮横不讲道理,我们也总是以笑脸相迎。 </p><p><br></p><p> 2019年9月,利用土地平整项目实施生产路硬化工程。道路硬化牵涉五组村民张文林60平方米鸡棚拆迁,张文林先是不让拆,然后狮子大开口,要拆迁费至少10万元以上,还与村干部恶语相向,我上门做工作也不例外,甚至受到威胁。</p><p><br></p><p> 怎么办?我没有气馁,我想,思想总有个转变的过程,我就不信做不通张文林的思想。张文林妻子是残疾,享受国家低保政策,我从张文林妻子开始做工作, 买水果看望她, 帮她干农活, 让她晓以大义,最后谈妥赔偿事益,解决了最难啃的钉子户,使该项工作顺利完成。</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春风化雨 下定决心抓脱贫</span></p><p><br></p><p> 我经常激励和鞭策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懒’思想,树立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思想意识,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p><p><br></p><p> 我包保的贫困户张赶甫,其儿子患精神病多年,妻子也是二级残疾,生活非常艰难。这些困难,导致他长期上访,成为市镇闻名的 “上访户”。我了解情况后,为他添置了家具,同他 交心谈心,申请民政部门为他儿子张俊和妻子王晓姣落实了五保及低保政策,为他安排了村级公益岗位,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现在张敢甫逢人便讲党的政策好,夸赞我们扶贫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p><p><br></p><p> 这样故事还有很多,全村在家的农户有90%都熟悉我,有很多的群众知道我的电话号码,有事无事他们会偶尔给我来个电话。四年来,我上门走访慰问贫困户和非贫困户1000余人次,每年组织帮扶人送慰问金1万多元,送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让贫困户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p><p><br></p><p> 在领导大力支持下,在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汪角扶贫驻村工作队连续三年获“市级扶贫先进驻村工作队”,2017年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在汪角村,听到乡亲们说的最多的是感谢的话语;最大的要求是“长留”,希望我们不要走、继续干;出现最多的场景是“不舍”;乡亲们拉着我的手,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看着大家满含深情和爱意的眼光,我深感欣慰和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防止返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我决心让老百姓的心声瓜熟蒂落,与村民同频共振,永远做一个为实现汪角村梦想奋斗的人,在奋斗中迎接收获,把汪角村建设成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谢谢大家!</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