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曾巩文化园 秀秀我的家乡美

追光梦影

<p>  曾巩文化园是为纪念曾巩而投资建设的南丰县地标性文化旅游项目,坐落于南丰县环城南路水南村,占地面积746亩。采用古园林风格设计,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园内包括曾巩纪念馆、纪念馆中心广场、魁星楼、子固书院、多景楼、荣亲园、南轩、学道广场、时光隧道、励志廊等景点及市政道路设施。打造出纪念先贤、参观愽览、祭祖寻根、旅游休闲和爱国爱乡、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巩文化园牌坊(南大门入口)</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宋八大家浮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巩铜像</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巩·局事帖景观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巩纪念馆</p> <p>  曾巩纪念馆位于园区的中心位置,是园区体量最大的建筑物,高23.14米,2层。采取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依山而建。纪念曾巩光辉的一生与不朽的成就。内设展厅,供游客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曾巩文化。</p> <p>  《墨池记》篆刻艺术景观墙</p><p> 曾巩文章所记的墨池,位于抚州城东文昌桥头,一个呈长方形的水池,环境清幽雅致,是“书圣”王羲之任临川太守时临池练字留下的胜迹。北宋时,抚州州学建在墨池的边上。庆历八年,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为彰显墨池这一胜迹,题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几个字,并请曾巩写记。曾巩应邀写下了这篇《墨池记》,文与墨池俱流芳后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魁星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魁星楼上远望曾巩文化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子固书院</p> <p>  子固书院:曾巩在抚州创办了兴鲁书院,意在“兴五帝三王之道,……上承曾子之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者”。南丰自古文化昌盛,重视教育,重视书院建设。历代有南丰书院、紫阳书院、嘉禾书院、琴城书院、琴台书院等。今于曾巩文化园内仿照古代书院形制建书院,以曾巩的字命名。彰显曾巩崇儒重教的精神,以继承曾巩的教育思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景楼</p> <p>  多景楼:民国《南丰县志》记载:“多景楼,在县南二十九都甘露寺,曾文定诗云:'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今于此重建多景楼,以彰显曾巩文化及我邑江山形胜。</p> <p>  荣亲园:同治《南丰县志》卷三十三载:“致尧官梁州假归,置酒东廓为夫人(曾致尧母亲,曾巩的曾祖母)寿。致尧衣冠朴素,仆马羸劣,或诮之。夫人日:'儿官而贫,是吾荣也,若抱货而归,鲜衣怒马,岂吾所以为教哉!'里人因名置洒之东廓日'荣亲园'”。由此可见,南丰曾氏教子有方,家风醇正,为后世楷模。故今移址重建荣亲园以彰显南丰曾氏文化。</p> <p>  南轩:是曾巩年轻时读书之所,原址位于城东曾密公旧宅侧旁。曾巩作《南轩记》,记中说:“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意也。”意思就是说:世上固然有身在朝廷的显贵,财富与国君相匹敌的富人,但是我不愿意和他们换置南轩。曾巩对南轩的喜爱,表现了他高洁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境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学道广场</p> <p>  曾怘:曾怘,字仲常,曾巩之孙。为金兵捕获,大义凛然,大骂金兵,一家四十余口被杀于越州城南门外。《宋史》将曾怘列入“英烈传”。</p> <p>  曾纡:曾纡,字公卷,晚号,空青先生,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书法家。</p> <p>  曾肇:曾肇,字子开,谥号“文昭”。曾巩最小的弟弟。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官历英宗、神宗、哲宗和徽宗四朝。《宋史》评价他:“肇以儒者面有能吏之才”。</p> <p>  曾布:曾布,字子宣,谥号“文肃”。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曾巩同榜进士,是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官至微宗朝右相。梁启超评价他为“千古骨鲠之士”。</p> <p>  曾巩:曾巩,字子固,谥号“文定”,世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三年(1057年)进士,其文“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为后世诸多文人作文之典范。</p> <p>  曾致尧:曾致尧,字正臣,南丰曾氏四世祖,曾巩的祖父,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以“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为富也”奏对太宗,而使南丰曾氏有了“秋雨名家”的称号。</p> <p>  曾洪立:曾洪立,字子展,仕唐为南丰令,为南丰曾氏开基祖。因军功得到唐昭宗封赐,加授检校司空,金紫光禄大夫及南门兵马节度使。</p> <p>  时光隧道:通过“时光隧道”的形式,展示曾巩的文章、诗词,如《醒心亭记》、《游山记》、《墨池记》、《西楼》、《城南》、《咏柳》等脍炙人口的诗文。纪念曾巩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p> <p>  励志廊:励志廊采用古典廊架的形式,选用青砖墙结合木构架,局部区域设计有玻璃展示框,砖墙有序列布置,有花窗、门洞以及光影廊柱,花窗采用傩戏面具以及吉字符号的图案,遇到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透过花窗,可以将花窗上图案符号投影在廊道的地面上,别有一番韵味。励志廊里面设计励志墙,主要记载曾巩勤勉苦读的经历。</p> <p>  七桥,最初见于曾巩的诗《离齐州后诗》:“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常到木兰舟”。曾巩在熙宁五年(1072年)任齐州(济南)知府,任职期间修建大明湖,为官清廉,政绩显赫。两年后离任,离任时,济南百姓不愿意他走,将城门关闭。于是他趁着夜色悄悄离开。这是他离开济南后写的诗,怀念他在济南的时光。园区内取曾巩一生中做过官的七个州的名字为园中七桥命名,以此来纪念曾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州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襄州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洪州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福州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越州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州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亳州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一门出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二门出口</p> <p>  读书岩:读书岩,位于旴江南岸面江背山的南山山麓,为一天然岩洞,长宽约三米,高二米,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当年曾巩和他的兄弟经常在此攻读诗书,他的哥哥曾晔写过一首七律记叙其事,《春日与弟子固、子进读书岩中飘然感兴》:“岩外雨晴满碧空,岩中人似坐鸿濛。南台高峙沙将拥,方石横流水自通。韫椟且须怀美玉,鸣弦恰好对焦桐。咍咍气味春无限,直欲翱翔万里风。”南宋朱熹特别崇敬曾巩,特意寻踪至此,亲题“书岩”与“听月石壁”于岩壁(今漶漫无存)。明景泰年间,训导汪伦(一作纶)在岩前筑岩亭,供游人凭吊先贤。此亭历代迭有兴废。1959年,政府拨款重修,匾额用的是邑人张履春(清末翰林)的墨宝。文革时被毁,1983年基本上按照原貌重建,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匾,石柱陶瓦,檐牙飞翘,饶有古趣。</p> <p>  唐宋八大家壁画:长约10米,宽2米,用雕刻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的儒雅风姿。</p> <p>  墨池:读书岩右下侧有一泓清澈的山泉,曾巩兄弟曾在此处洗涤笔砚。朱熹游览读书岩,在清泉上方岩壁上题写了“墨池”二字,可惜年代久远,痕迹全无。现在刻在岩壁上的“墨池”二字乃是从朱熹遗留下的手迹中集字而成。</p> <p>  曾文定公祠:为纪念乡贤曾巩,邑人曾于此建祠立坊,以志旌表。后因年久失修,公祠与坊楼仅存断垣残壁。1983年在原址上重建曾文定公祠及坊楼,公祠红墙灰瓦,二重二厢,中为天井,现开辟为曾巩及族人陈列展厅。</p> <p>  三曾像:“三曾”为曾布、曾巩、曾肇三兄弟的合称。“三曾”是南丰曾氏望族的杰出代表。塑像中三人,形态各异,或沉思,或抚琴,或握卷,栩栩如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山之巅远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谢谢分享</p><p style="text-align: right;">追光梦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