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0月25日,我们一行14人完成红螺三险大环线户外活动。活动的起点是涞沥水村,途径棺材山大断崖,翻越棺材山,经杏黄村垭口后分成A、B两个队。A队,32公里,多走大滩——三流水——燕水——杏黄村环线;B队,26公里,在杏黄村垭口与A队分开,直接右转下降到杏黄村。两队在杏黄村轨迹重合,从杏黄登山,翻越红螺三险垭口,反穿红螺三险后连穿阿蒙小道,再登顶宝金山,经过自由石,下撤到泗马沟村,结束行程。</p> <p> 今天的线路规划近30公里,基本由四条经典线路组合而成,分别是棺材山环线、杏黄村三流水环线、红螺三险环线和阿蒙小道环线。</p> <p> 路过坡峰岭景区,景区正在举行红叶节,游客很多。曾哥,蹭一个坡峰岭红叶节的热度,照张相。</p> <p> 顺着涞沥水村的盘山公路上行,到达一个山谷的入口。沿着登山步道可以登顶棺材山著名的大断崖。这条线路是棺材山大环线的经典线路。</p> <p> 沿着登山步道越往上走,秋色渐浓。</p> <p> 登山台阶一直通到山顶。</p> <p> 秋天的美景,与刚哥人景合一,帅呆了。</p> <p> 我们摄影师如花的笑颜。</p> <p> 队伍穿行在秋天的美景中,这样的爬山,谁也不会感觉到累,我们都真希望这样的穿行没有终点。</p> <p> 远山、摄影师、帅哥、红叶,这样的构图虽然有些凌乱,却也堆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意境。</p> <p> 远眺棺材山。</p> <p> 波哥,体力很好,在大家小憩的时候,做了50个俯卧撑,获得阵阵掌声。</p> <p> 南方的山非常秀美,北方的山却是巍峨壮丽。</p> <p> 北方的山,像华哥一样,雄壮伟岸。</p> <p> 放下背包,放下工作,忘记烦恼,回归自然,坐卧在棺材山的山巅之上,是何等的惬意。</p> <p> 棺材山著名的大断崖。</p> <p> 脚下是万丈深渊。</p> <p> 登山杖陪我们走过万水千山,却丈量不了深不可测的棺材山大断崖。</p> <p> 离开棺材山大断崖,向杏黄村哑口前进,路上全是红叶,今天走的线路,确实是京郊赏红叶的经典线路。</p> <p> 秋天水杉树虽然不像枫叶那样火红,却也别有一番秋韵。</p> <p> 到达棺材山杏黄村垭口。A队三人,卡布、曾哥、波哥,已不见踪影。我们B队队员按轨迹右转,下降到杏黄村。</p> <p> 原来A队3人早就下了大滩村,摆开阵势涮火锅了。</p> <p> 发两张他们涮火锅的照片,留着证据,太过分了,太腐败了!</p> <p> 桦树的叶子都掉了,金黄的树叶铺满山间小径,连穿透树梢的阳光都变得秋色斑斓。</p> <p> 秋天的梯田,是一副诗情画意的画卷。</p> <p> 山楂树的叶子也红了,成熟的果实无人采摘,已洒落满地,回到滋养它的土地。</p> <p> 杏黄村的杏叶黄了,这个村庄的名字,就像眼前的杏树,富有诗意,让人浮想联翩。</p> <p> 不同海拔的杏树,杏叶黄的程度不一样,都一样的美,令人心旌动摇。</p> <p> 杏黄村的柿子树,硕果累累,挂满枝头。</p> <p> 越过红叶如火的山脊,走过五彩斑斓的山间小径,向着山巅那珠最美的枫树走去。</p> <p> 这是多么美妙季节啊,我们结伴同行,陶醉在一路的风景中,一同走进杏黄村秋天的画框里。</p> <p> 到达红螺三险垭口。</p> <p> 不掩门,杏黄村通往红螺三险的必经之路。</p> <p> 68号信号塔。</p> <p> 杏黄村到红螺三险沿路红叶颇为壮观。</p> <p> 下午两点,到达红螺三险上险的一处惊险悬崖,需要悬崖横切。</p> <p> 红螺三险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西北,是京郊户外线路中十大夺命路线之一,排名第三 。</p> <p> 红螺三险是明清时期 房山 八景之一。山体呈螺旋式上升,分三层,每层悬崖下有盘道。所谓红螺险,又称幽岚山。</p> <p> 上险除小庵之外每一洞穴就是一座庙宇。这是上险寺庙遗址处存留下来的磨盘。僧侣用过的磨盘,已停止转动了几百年,却不被尘土所淹没,仿佛要顽强的述说这里曾经的晨钟暮鼓,曾经鼎盛的香火和繁华。</p> <p> 上险的朝阳洞。</p> <p> 朝阳洞几百年前高僧睡觉的的石床。而今,高僧已驾鹤西去几百年,但墙上还有刻有一个“佛”字,在探射进洞的阳光照耀下,依然发出撼人的力量。</p> <p> 从朝阳洞里遗留的文字看,此处兴衰皆在明朝,许多文字记载都与宫中的太监有关。文字记载的年代最早为明天顺四年(公元1461年),最晚为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8年),以明万历年间留下的文字最多。</p> <p> 离开上险继续下降。沿途山石峥嵘,怪石嶙峋。</p> <p> 从上险去往中险的山路,一直在悬崖边盘旋蜿蜒,需要有临危不惧的勇气。</p> <p> 这是红螺三险从上险下降去往中险必经的一处断崖,非常著名。正穿向上爬就很危险,下降更加危险,照片左侧是万丈深渊,必须小心通过。</p> <p> 这是红螺三险的天梯。</p> <p> 由天梯下降,很快到了红螺三险的中险极乐寺遗址。极乐寺遗址只剩下残墙断壁。</p> <p> 极乐寺遗址旁有两个巨大的石碑,碑立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5)五月,东边为重修极乐寺碑,西边为功德碑。研读重修极乐寺碑文,即可了解红螺险和极乐寺的前世今生。 </p><p> </p> <p> 重修极乐寺碑上的这段碑文:“盖京西一胜望也,中有极乐名寺者,登险而谒,则俯视四极,苍然一色,诸峰难陈,琐细莫辨,危哉!高平脱非设,诚振志谒尔虔恭,则此山可望而不可登;此寺可仰而不近耳”。</p><p> 以上文字,以我的古文功力,理解起来没困难,就不逐句翻译了!其大意是:“红螺险是京西一座秀美险峻的山,山里的极乐寺很出名。很多人会穿越险阻去参观寺院,因为这里景色蔚为壮观。”。</p><p> 尤其最后一句“则此山可望而不可登;此寺可仰而不近耳”不但是在描述红螺三险攀爬的艰难险阻,更是对红螺险和极乐寺高度的赞美。</p> <p> 西边为功德碑,主要记录重修极乐寺的有功太监的人名。从碑文的内容看,极乐寺在1595年五月重修完成,这是当时立的功德碑。</p> <p> 极乐寺旁边有一个山洞,这个就叫红螺洞。</p> <p> 由小路转身回走不远又有一塔见一高约三米形似宝瓶的砖塔,砖雕精美别致,建塔用的青砖撒落于坡下。墓塔被盗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深近两米的塔室中,白白的遗骨可见。</p> <p> 照片中的残墙断壁为下险的竹园寺遗址。</p> <p> 通过竹园寺遗址继续下降,有一处石头房子,这应该是古代修行僧人住的房子。</p> <p> 石屋里非常的简陋,一张古床(炕)还保存完好,看来古代修行僧侣是通过烧炕来度过北方寒冷的冬天。</p> <p> 下午三点十五分,我们到达红螺三险山谷和阿蒙小道山谷入口的交汇处,石头上有明显的路标指示。时间尚早,大家决定去阿蒙小道探险。</p> <p> 阿蒙小道是房山地区非常凶险的户外路线,实际上它还有另外一个惊悚的名字,叫做“夺命谷“。</p> <p> 阿蒙小道是京郊每年救援队出动救援次数最多的户外线路。</p> <p> 我们攀岩经验丰富,刚开始觉的没啥大问题,得心应手的征服一个又一个断崖。</p> <p> 健哥矫健的身影。</p> <p> 直到到达一个恐怖的断崖,大家才心生畏惧,感觉这个断崖好变态啊,原来阿蒙小道确实凶险。</p> <p> 断崖岩壁光滑,脚无处落脚,正哥正在攀岩。</p> <p> 驴友依次而上,无所畏惧。</p> <p> 这个断崖得非常小心。</p> <p> 大刚子调整着安全的攀岩姿势。</p> <p> 阿蒙小道的断崖一个又一个,如果驴友实力不够,很容易因为恐惧而崩溃,必然困在阿蒙小道山谷之中,而山谷两侧全是陡峭谷壁,无路可走,插翅难逃,必然陷入进退维谷境地,只能叫救援了。现在总算明白了为什么阿蒙小道是北京地区因驴友受困而出动救援次数最多的线路了。</p> <p> 这个大断崖很光滑,落差达到20多米,没有手抓和脚踩的地方,攀岩时极易坠崖。</p> <p> 详哥寻找岩壁抓手的地方,没有。</p> <p> 天色渐暗,总算到达最后一个断崖。阿蒙小道虽然只有不足两公里路程,但是很不好走,大家体力消耗很大。感觉非常累,像走了很远的路,却一直没有尽头。</p> <p> 经过最后一个断崖后,我们登上了樱桃谷景区的山脊,总算是走出了阿蒙小道。</p> <p> 剩余的路都是樱桃谷景区的登山步道,非常安全,沿途红叶随行,层林尽染,非常壮观。</p> <p> 哪里的红叶最美?大家首先想的是香山红叶。实际上,泗马沟村附近的樱桃谷、披锋岭被《中国地理》杂志美誉为华北地区最壮观的红叶观赏区。</p> <p> 与香山红叶不同,披锋岭、樱桃谷的红叶红的大气磅礴,红的笼山络野。</p> <p> 披锋岭、樱桃谷的红叶多为百年黄栌。</p> <p> 所有的红叶,都颜色饱满,姹紫嫣红。</p> <p> 一片片耀眼的红色中,点缀着红、黄、绿多种色彩。</p> <p> 这个石碑叫“自由石”。自由,是户外追求的理念之一,它回答了户外的意义。自由石是京郊驴友们非常喜欢的一个热门打卡地。</p> <p> 曾经,我们以为拥有了很多东西就会自由。其实,当我们背着重重的背包在大自然中行走时,才真真切切的从烦闷的社会生活中超脱出来,我们的心灵才真真切切的得到自由。</p> <p> 下午五点半,我们安全下山,完成全部行程。</p> <p>本次穿越,从涞沥水棺材山(也称官帽山)上山,过棺材山断崖,转至杏黄村,然后反穿红螺三险,连穿阿蒙小道(也称夺命谷),最后上樱桃谷景区山脊(也称宝金山),赏华北地区最壮观的红叶。我们驴友以50岁为主,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可老当益壮,长期的登山锻炼,适合这样既有难度又有力度的线路,但更吸引我们的是此线路秋天的美景。特赋诗一首留着纪念,为我们勇敢的穿越喝彩。</p><p> 红螺三险大环线穿越</p><p> --- 陈平</p><p>棺帽山高路难攀,岭崖巍峻道旋环。</p><p>杏黄秋韵风光好,反走红螺勇叩关。</p><p>夺命谷顽身似燕,径幽蜿曲宝金山。</p><p>黄栌含血花如火,红叶漫烧栈路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