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家乡非遗,传承传统技艺

婷💘

<h3>1998年版的《汾阳县志》记载中,清至民国年间农副产品加工的食品类中包括有旋粉,而汾阳周边县市皆未见有旋粉食品的相关记载。根据汾阳旋粉的主要生产地域及其特点,有学者推断,汾阳旋粉的产生或发展应与明朝时期汾州并存的两座王府有关。汾阳旋粉的正宗传承者系汾阳市万户侯村陈氏,而万户侯村陈氏原属两个支脉,其中一支是由明王室朱氏改姓而来。据万户侯村现年78岁的陈桂芳老人讲其祖上原本姓朱,在清康熙年间,因朱姓被诛杀而从汾阳西关迁至万户侯村,并改为陈姓,这一支陈姓很可能是当年王府的后裔或仆人。汾阳境内较早用于出售豆腐、面精、旋粉等食品的店铺有玉泰豆腐面精铺,据《汾州沧桑》中所收录的清至民国年间汾阳大南关正街两侧原有的商号、店铺名录及简介,可知玉泰豆腐面精铺位于汾阳原南关正街中段西侧,由南关陈玉泰开设,于新中国成立后停业。通过走访陈增智(陈玉泰四子,1933年生人),得知陈氏家族原系汾阳万户侯村人,其父陈玉泰制作豆腐、面精、旋粉等食品的手艺是从其祖父那里学来的,以前在汾阳西关、三泉镇制作出售豆腐、旋粉者也系陈氏本家。</h3> <h3>精选上等东北黑土地大豆,要求颗粒饱满</h3> <h3>做旋粉必不可少的酸浆</h3> <h3>营养美味的粉浆,老少皆宜,强身健体</h3> <h3>阿姨给我们展示做旋粉的过程</h3> <h3>出锅了,看一个个黄黄的旋粉多诱人啊</h3> <h3>我们的孩子也不甘落后,一个个心怀激情,开始了自己的创作</h3> <h3>瞧,宝贝们的作品成文了,一个个激动不已!</h3> <h3>我们的家长也是激情满满,一个个体会深刻</h3> <h3>  “走进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从我做起<br><br>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礼物,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长城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保护和传承好我们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护好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br> 行走的课堂,<br><br> 一直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