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随便说说

八月桂花(拒私聊)

<p><br></p><p>最近谈规矩的话题不绝于目。细细想来,重温并践行这些千百年沉淀而成的日常礼俗,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生活本身的需要。因为规矩就是现代文明的代名词,热议规矩,就是渴望文明。我想正是源于此,规矩才会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p><p><br></p><p>百姓口语中,“缺家教”、“没规矩”、“少教养”等成为最为严厉、分量最重的说教词语。规矩在哪里?就在我们日常鸡毛蒜皮的生活中。比如关于孝道,关于社交中的迎来送往,虽然比不了庆生祝寿,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讲究礼仪,但终归是家庭、家族之外的交往。还有仪表仪态,言谈举止,宴饮招待,都讲究个礼仪规矩。</p><p><br></p><p>成语当中有许多也含有规矩:中规中矩、规天矩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等等。</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规 矩 里 面 有 孝 道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母亲若活着,今年该是105岁了。她走了20年后的今天,我也常常想她在世时,跟我们说的那些陈年往事。</p><p><br></p><p>她说,她们那代人是最守规矩的人,比如儿女结婚,新郎新娘拜天地时,得给高堂爹妈行礼磕头,如今行礼是鞠躬。她说两厢比较,磕头才是行大礼,鞠躬则次之。</p><p><br></p><p>穿越时空回到往昔来看,我想以前没有椅子,没有凳子,人们是席地而坐,所以待客是坐席,磕头是席地而坐的时代产物,撅起屁股低下头就是行礼。后来人们有了可坐的椅子、凳子,站起来低个头要比跪着容易的多了,鞠躬自然也就流行起来。现在新人结婚西装革履白婚纱拜高堂,若是谁家还撅起屁股趴在地上磕头,别人不笑才怪呢。</p><p><br></p><p>时代的日新月异,可以让陈规陋习成为永远的过去,但绝不可以没有符合时代风貌的道德规矩,没有道德的潇洒是野蛮,野蛮的举止是捣乱,没有规矩的发展是折腾,折腾的后果就是破坏。</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孝道,不光体现在对老人的孝敬上,也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中。清明上坟人尽皆知,农历的7月15和10月1,这两个节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与清明祭祀不同的是,清明上坟过去要准备酒菜点心水果等供品,而如今提倡文明祭奠敬鲜花。但7月15敬的是夹衣,10月1送衣时要塞点棉花,送的是寒衣。</p><p><br></p><p>过了农历7月15,已经秋天,天气一天凉一天,我们要更换秋衣,过了10月1,进入冬季,天气一天冷一天,要更换棉衣。那逝去的亲人呢?会不会冷啊?能想到先祖的人,怎么会想不到年迈的父母?看似祭祖的事情,实际上是对后辈儿女的行为教化。</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规 矩 里 面 有 信 仰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很早以前,家里在灶台的墙上,也曾悬挂过一张画,画中的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灶神。灶神居高临下,可以俯视家中的一切事情,为啥要把灶神摆在这么醒目的位置呢?母亲告诉我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作用,灶王爷在监督咱家里的生活呢”。</p><p><br></p><p>节俭也是农户的家风,虽然人们不一定会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都懂得“小灯小捻,三年盖座小院”的道理,说来容易做到难,这就需要有人监督,谁来监督呢?灶神灶王爷就是上天派来监督各家各户的。谁要是抛米撒面,浪费粮食,灶王爷就会上报玉皇大帝。你看,这敬灶神的风俗里,竟然包含着节俭度日,细水长流的美德。</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规 矩 里 面 有 秩 序 🍃</b></p><p><br></p><p>现在我们走亲戚,礼品丰富多彩,有牛奶,有水果,有各种补品。母亲说老早以前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走亲戚就是带馒头,不过那馒头可不是一般的馒头,是花馍!</p><p><br></p><p>给老人过生日是晚辈对长辈的孝敬,给小孩儿过生日是长辈对晚生的疼爱,尊敬和疼爱的表现,都是蒸花馍,所不同的是孝敬老人的是寿桃,蒸个桃子一样的白馍,祝福高寿;疼爱孩子是把面团揉成大大的圆环,在上面捏个龙凤图案,意在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同样是蒸馍,老人和小孩的决然不同,尊卑礼仪尽在其中。这礼仪当中体现的是秩序。大就是大,小就是小,没想到,一个花馍也潜在着尊卑有序的道理。绝不像现在过生日,无论老小都吃生日蛋糕。</p><p><br></p><p>原来,老规矩里深藏着我们民族传统的秩序。</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言 谈 举 止 有 规 矩 🍃</b></p><p><br></p><p>得体的语言可以营造气氛,得体的举止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即所谓的话到礼到。</p><p><br></p><p>言谈的关节点在于语气、语调,举止的关节点是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步有步态,蹲有蹲式。</p><p><br></p><p>比如站相,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它是无声的语言,一般情况下,要避免手插在衣服和或裤子的兜儿里。</p><p><br></p><p>比如坐姿,不可前倾后仰或歪歪扭扭,两腿避免过于叉开,不可过度伸出,不可高跷二郎腿,不可抖动。女性坐时大腿并拢,小腿交叉,但不宜向前伸直。</p><p><br></p><p>比如步态,是行走过程中的姿态。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个性的步态,但总体应该轻盈稳健。有道是“仰头婆姨低头汉”,男性步态忌低头,女性忌仰首,更忌左右摇晃,弯腰驼背,左顾右盼,鞋底蹭地。</p><p><br></p><p>下蹲时,两腿合力支撑身体,避免滑倒和摔倒,让蹲式显得优美。</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宴 饮 礼 仪 有 规 矩 🍃</b></p><p><br></p><p>在家乡农村,至今也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宴饮礼仪习俗。比如我参加同学在村里办的订婚宴和婚礼喜宴,榆次的婆家做为主人待客时,将来自寿阳的娘家宾客按排入座,右为上,左为次,两侧四座为陪,主座正对的两座空出,作为递茶、上菜的“席口”,席间斟酒先主后宾,先女宾,后男宾,上菜先冷后热,忌把筷子插入馒头、米饭中。</p><p><br></p><p>母亲也教导过我们,所谓浅茶满酒,酒斟也仅限八分,不得过满。用餐时,不能玩弄或用筷子指指点点,不可吮吸筷子,夹菜时,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碗中过度一下再送入口中,喝汤时避免发出声响,别人为自己倒酒时,用手扶着酒杯,敬酒要站起来双手举杯以示敬意……</p><p><br></p><p>别看母亲没文化,她出生于农村良善之家,十几岁时一家人跟随姥爷来到城市,从她祖辈、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老规矩又传给我们,让我们从小就知道,守规矩做好人。</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仪 表 仪 态 有 规 矩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从母亲那里,我还知道了许多做人做事礼貌待客的老规矩。</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b></p><p>比如我们进得别人屋内,坐要有坐姿,不可随意。主人给我们递茶时,我们要双手相接并致谢。反之亦然,我们给客人沏茶,茶水不可过满,六七分为宜,双手捧于客人,并招乎“请用茶”等待客语。客人要离去时,要送之门外,客气送别,回屋时把门轻轻关上,如果重重关门,会让客人以为不欢迎,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p><p><br></p><p>无论主宾陪客,还要避免一些失礼小节,比如掏鼻孔、挖耳朵、挠痒痒、打哈欠等,确实无法克制咳嗽,打喷嚏,也要扭转身体,捂住囗鼻,压低声音。特别是宴饮场合,打饱嗝、打喷嚏,更是大忌。</p><p><br></p><p>真没想到,母亲的规矩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对生活教训的匡正。让我们从小懂得必要的规矩,少走弯路少犯错,日子才会平安快乐,平安就是福啊!</p><p><br></p> <p><br></p><p>民俗中悟规矩,活像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我们沉醉在惯性里的不单是这些老规矩,想到道路交通中,若没有靠右行驶的交通法规,没有警察的执法,整个路面将是杂乱无章一片混乱,谁都无法正常行走,无论是车还是人。于是,国家拟定的交通法规就形成了一个制度,这就是人们走路要懂规矩,你若越雷池一步,也许万劫不复。</p><p><br></p><p>所以也想到当有些规矩从我们生活中悄然淡出的时候,谁也不会留意雾霾在不动声色地蕴积,不会想到遍地的清流正悄无声息地变色,更不知道水灾、旱灾、泥石流还会吞噬我们的多少生命?!</p><p><br></p><p>如果没有法律为准绳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任由个人表现个人意志,让人性恶劣的一面肆无忌惮地暴露和实施,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谈何人民幸福与安居乐业?谈何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p><p><br></p> <p><br></p><p>于是蓦然间发现我们过去太狂妄,狂妄得没有规矩,伤了天地,失了敬畏,直至醒悟过来才发现需要战天斗地,需要改天换地,才发现“拜天地”的风俗里,蕴藏的是天地人和谐的美好愿景。</p><p><br></p><p>沿着这条轨道一路走来,有些老规矩与现在的诸多规矩不无相似,我大胆点说:人生一世,没有完完全全的自由,不能为所欲为地任由本性。这不是被迫的无奈,也不是作茧自缚,这实在是人性的一种规则,一种必然,必须遵守规矩,才使得人生绚斓。</p><p><br></p><p>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天圆地方,圆要有规,方要有矩。规矩就是文明的铺路石,守规矩的人才是文明的人,走过文明的先前,才能走向文明的未来,懂规矩守规矩是人间正道,心存敬畏,这是生命品质提高不可或缺的一课。</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创/八月桂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网络(鸣谢)</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感 谢 朋 友 欣 赏 🍎</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