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下教育界,最火的词语就是“核心素养”,而现下语文素养比较统一的说法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其中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能力则是通过阅读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培养,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阅读重要性。</p> <p> 为了帮助教师深入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理念,激发研究课堂教学的积极性,10月23日,我校开展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好阅读策略单元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主题式教研活动。</p> <p>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的速度”单元、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材通过四个单元的集中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p> <p>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运用策略的活动。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阅读策略不同于阅读方法,它是方法的上位概念。阅读策略是规律性的,具有普遍性的特点;阅读方法是工具性的,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策略”强调有意识地使用,“方法”强调对语言处理能力的自动使用。</p> <p> 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魏春梅老师在教学本单元对预测的教学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提示,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课后题提示了预测的角度和依据,并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预测这一策略。</p> <p> 四年级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中,刘在海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课文学习内容和任务的编排有系统性,有设计感,应该能够保障学生熟练掌握“提问”策略,促进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和品质。</p> <p> 五年级统编版新教材的阅读策略是“提高阅读速度"。在教研活动中武立春老师讲的《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以形式新颖的快闪游戏导入,围绕着课题教学目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三次计时默读,学生初步感受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提问,自主归纳主题,解决课内问题。虽然整个课堂容量大,但在利用好教材资源的同时,将课堂生成的现有资源处理得当。</p> <p>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策略进行编排。这是继三年级的“预测”,四年级的“提问”,五年级“有一定阅读速度”之后,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张世伟老师选择了《竹节人》一课,在教学中利用“阅读提示”中共有三项任务:</p><p>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写说明书)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的乐趣。(分享乐趣)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讲述故事)</p><p>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去阅读,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的乐趣和老师童心未泯,课堂上学生朗读和交流氛围浓厚。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一点:阅读目的与阅读方法匹配,才能提高阅读效率。</p> <p> 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预设,不上无准备之课,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有所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