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西阿里(西藏环游之二)

老古

<p>有人说“没去过阿里等于没去过西藏”,此话不无道理,因为阿里海拔很高,堪称为“屋脊之屋脊”,阿里风光大美,被誉为“西藏的西藏”。</p> <p><b style="font-size: 22px;">(1)一路向西</b></p><p>从山南到阿里要横穿整个日喀则地区,一路西行,风光无限。</p> <p><b style="font-size: 22px;">(1)穿越后藏</b></p><p>我们从曲水(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出发,这是拉萨与山南以及前藏与后藏的重要分界线。</p> <p>经过江孜县雅鲁藏布江边的宗山城堡,晚霞与彩灯交相辉映。</p> <p>许多人不知道这里也曾是苏毗女儿国的都城(后被吐蕃灭掉)。</p> <p>经过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中国红”与“西藏蓝”的强烈对比烘托着浓郁的国庆气氛。</p> <p>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有两大活佛系统:达赖前藏主政以布达拉为行宫,班禅后藏主教以札什伦布寺为道场。</p> <p>解放后十四世达赖逃去印度了,十世班禅留下来参加了西藏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p> <p>如今十一世班禅也长大了,虽然大部份时间身居北京,但札什伦布寺仍是他常来的地方,寺墙上挂有他不少的画像。</p> <p>经过古城萨迦(没有参观,借图说明),元朝时这里曾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藏纳入中国版图也是从元朝开始的。</p> <p>萨迦寺是藏传佛教继宁玛派(红教)之后,第二个重要流派——萨迦派(花教)的祖寺。</p> <p>因为“萨迦五祖”八思巴曾为“元朝国师”,所以萨迦派能够成为藏传佛教中第一个“政教合一”的主要流派。</p> <p>也因为长期处于中心,萨迦寺才能保存大量的文物,并得“第二敦煌”之美誉。</p> <p><b style="font-size: 22px;">(2)阿里南线</b></p><p>我们在“藏刀之乡”拉孜县告别318,转向219,正式进入阿里南线。</p> <p>经过冷清的绒布寺(现不让游客住了) ,观赏了冷艳的珠穆朗玛峰。</p> <p>经过水天一色的佩枯措,远处可见唯一全在中国境内海拔8000米以上的希夏邦玛峰。</p> <p>经过雅鲁藏布江畔的萨嗄县,等候迷幻的日落晚霞。</p> <p>经过马泉河(雅鲁藏布江源头)畔的仲巴县,观赏神奇的“彩色沙漠”。</p> <p>今年“阿里三围”游客爆满一房难求,“方仓”式的驿站也应运而生,是不是非常壮观?</p> <p><b style="font-size: 22px;">二.普兰雪围</b></p><p>普兰县位于中尼印交界处,是一个雪山环绕的地方,北边的冈底斯山脉与南边的喜玛拉雅山脉在这里相会。</p> <p><b style="font-size: 22px;">(1)冈仁波齐</b></p><p>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金字塔般的山形与周围诸山迴然不同,让人充满惊叹与敬畏,每年前来转山的藏人、尼泊尔人和印度人等络绎不绝。</p> <p>苯教、佛教、印度教等都视其为“神灵之山”,其中当以苯教最为地道,因为从南边望去正可见苯教(逆时针转)的“雍中”标志。</p> <p>“雍中”很可能是一种太阳崇拜的标记,当你坐南朝北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时,恰好是逆时针转的!</p> <p>阿里不仅因为海拔高而日照时间最长,也因为空气稀薄而日夜温差最大,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和期待可以说是非常之本能。</p> <p>传说苯教创立者辛绕弥沃是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前世的老师”,虽然苯教“敬畏自然”的主张不及佛教“普渡众生”的影响大,但是苯教许多形式化的传统却被“藏传佛教”所保留:</p> <p>敬畏者转山、转湖(藏传佛教只不过将其改为顺时针以示区别),</p> <p>虔诚者转经轮、转经筒(同样藏传佛教将其改为顺时针方向),</p> <p>笃信者刻玛尼石、垒玛尼堆,</p> <p>还有挂经幡、撒龙达……这些东西在汉传佛教中都是没有的,保留藏地传统苯教的某些形式而赋予新的佛教内容正是莲花生等藏佛先躯的聪明之处。</p><p><br></p> <p><b style="font-size: 22px;">(2)玛旁雍措</b></p><p>玛旁雍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在西藏三大神湖中排行第一。</p> <p>玛旁雍措位于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峰与喜玛拉雅山脉的那姆那尼峰之间,传说冈仁波齐和那姆那尼本是夫妻,后被龙女玛旁雍措(藏语意为“不败的碧玉湖”)插足并隔离……</p> <p>在其传说的背后,“玛旁雍措”的不败之名应是曾在阿里地区发生的“苯佛大战”(佛教完胜)的一种历史记忆。当然所谓“大战”并非刀光剑影的武斗而为没有硝烟的“辨经”,在这方面博大精深而训练有素的佛教显然比简单原始的苯教更有优势。</p> <p>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还被视为著名的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之源,这也是神山圣水能吸引多国信众前来朝拜的重要原因。</p> <p><b style="font-size: 22px;">三.札达土围</b></p><p>札达土林是象泉河与狮泉河的分水岭,因其满目沧桑的历史感而被看作“最具阿里特色”的景区。</p> <p><b style="font-size: 22px;">(1)象雄故地</b></p><p>土林因地质运动由湖盆升高经风雨长期侵蚀而成,深厚的粘土方便挖穴而居,是史前人类生活的理想场所。</p> <p>这里曾是象雄古国的所在地,它比苏毗和吐蕃都更为古老 ,而且不但有自己的文字,还有自己的宗教。</p> <p>象雄古国是以大鹏鸟(老鹰)为图腾的,因为它能追逐太阳,飞得很高、很远……</p> <p>历史悠久的象雄古国被吐蕃终结了,抛开松赞干布的手段(先娶象妃,又嫁亲妹,然后兄妹联手里应外合拿下)不说,归根到底还是农耕对游牧的胜利。</p> <p>象雄被灭掉以后,这个地方改称“阿里”(藏语意为吐蕃的“领地”),那遨翔土林的大鹏鸟去哪了?也可能化成了飘在天上的五彩云霞……</p> <p><b style="font-size: 22px;">(2)古格王朝</b></p><p>古格王朝是末代藏王朗达玛后裔在吐蕃瓦解后逃到阿里重新建立的小王朝。</p> <p>古格王有三个儿子,长子的封地是北部水围,次子的封地是南部雪围,幼子的封地是中部土围,合称“阿里三围”。</p> <p>古格王朝是怎么突然消失的?这是一个无解的历史之谜。</p> <p>残缺的城堡和沧桑的土林相得益彰散发着沉重的悲壮之美。</p> <p>也许古格王朝最大的功绩是建造了“飞在天空永不坠落”的托林寺。</p> <p>它不仅是阿里地区的第一座佛寺,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流派纷逞)的发源地。</p> <p><b style="font-size: 22px;">四.日土水围</b></p><p>“日土”藏语意为“枪架山”,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凹槽内湖泊、湿地密布,是阿里地区最湿润的地方。</p> <p><b style="font-size: 22px;">(2)班公湖水</b></p><p>班公湖是一个地块裂带上的地堑型湖泊(沿岸多为耸立的断崖),它长达105公里,可谓中国之最。</p> <p>班公湖本来是中国内陆湖,后因拉达克地区被印控而变成了“国际性湖泊”(中印分占东西段,中段虽由中方实控,但印度还在不断地抗争。</p> <p>说怪不怪,班公湖两端的水质大不相同,东端是淡水(雪水注入大于蒸发),西端是咸水(雪水补充小于蒸发)。</p> <p>本以为印军正在闹事,班公湖景区会关闭,没有想到照开不误,只是游艇暂停服务。</p> <p>因为游艇不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也去不了,只好用长焦扫描那远处的戏水图。</p> <p>平常不喜欢拍“到此一游”的照片,可现在正是中印对峙的非常时期,去打个卡意义当然不一样!</p> <p><b style="font-size: 22px;">(2)藏北湿地</b></p><p>日土不单有班公湖,还有很多湖盆洼地。</p> <p>有湿地就有水鸟。</p> <p>它们或许不能飞得很高、很远,</p> <p>但是也能无拘无束,逍遥自在。</p> <p>这里也是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繁殖生育之地。</p> <p>秋天一过它们即将远去南方了,也不知道在它们的世界里是否也会有疫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