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毕加索之三2020-10-25

华君艺术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毕加索的瓦洛里斯&am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nbsp;&nbsp;瓦洛里斯的毕加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艺术人生缘》(2020—58)</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10月25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庚子九月初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致敬毕加索—之三)</p><p><br></p> <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天(2020年10月25日)是二十世纪全球范围内,最杰出而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的诞辰139周年纪念日,(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就创作成果之巨和知名度而言,恐怕是世界唯一了。</p><p><br></p> <p><br></p><p><br></p><p>对于这样一位神奇人物,100多年来,评论家,传记作家,艺术史家,还是社会坊间传闻……在大同小异中夹杂着无数“八卦和误读”,偶尔会令人觉得这个人都不太真实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我认为,除了在他的创作世界里偶尔感觉非常“天才”,在生活中似乎十分具有“凡尘”的面貌。如同我们大家一样,只是性格际遇不同而已,抑或生活轨迹各异罢了。至于风流八卦,可能流传的纷纷议论并不能代表真实的“道德判断”(此话题暂时略过)。不过,“人间烟火”需要这些经典幻化成为人们希望的古怪甚或疯狂的故事。</p> <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近年来,我特别关注毕氏晚年创作生涯以及他人生最后的“生命环境”,我想要探个究竟:“天才与凡间生活”的“顺差和逆差”这个话题,当相关毕加索这个个案时就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十分有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的晚年和地中海名城“嗄纳”紧紧连在一起,在他最后的二十多年间,他与瓦洛里斯陶瓷小镇共同呼吸着地中海温暖清新的气息(离开尼斯所处的蔚蓝色海岸只有60多公里),他的创造性劳作继承和激活了小镇二千多年来的传统,又振兴的陶瓷小镇的文旅产业发展……!现在看到瓦洛里斯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主办全球性的陶瓷艺术创作交流活动,吸引全世界眼球,不断走向兴兴向荣,其发展状况耐人寻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种时候我在心里寻思:应该把这里称为“瓦洛里的毕加索,还是毕加索的瓦洛里”?两个称谓都同样令人感动,因为他毕加索并不是法国人,仅仅是“法兰西的西班牙养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在瓦洛里斯的陶瓷艺术创作源于他在1946年偶然降临的“缘份”。我在前不久(7月26日)时写过一个未发出的文稿是直接关连瓦洛里和毕加索。相隔74年的同一天,一场抗义示威者的新闻给世界带来一瞬惊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们的真心向往和自觉,为守护“毕加索的瓦洛里”义不容辞。2015年7月26日发生的一个新鲜事件即是明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据法国《费加罗报》2015年7月26日报道,原标题:法国瓦洛里群众联名抗议沙特国王“承包”公共海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国当地时间7月25日下午,沙特国王在结束尼斯之行后前往其位于瓦洛里的私人别墅。别墅周围的一片公共海滩将不对公众开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片海滩曾经是毕加索他经常与家人日光浴的消夏地,可以想像倘若他还在世,也一定走在示威者行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毕加索对陶瓷上的艺术创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以至于居然在短短几年时间创作了数以千计(有资料显示4700余件)的作品,作品风貌应该是“陶雕与绘画的复合形式”,作品样式风格层出不穷(我九一年初次接触他的经历和作品时心里说:这老头是真人吗?)他最初致力于,探索这两者如何融为一致不可割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要感谢毕加索这个艺术前辈,他的肆意挥洒的瓷上的创新精神给了我动力和灵感,我作为文物工作者数十年,终于开窍,十五年前开始致力于,在“瓷本绘画”理念之下的创作新领域耕耘,虔诚地向许多杰出的著名艺术家学习,汇同一批对“陶瓷绘画”创作感兴趣的觉悟者,不约而同的为创造艺术新境界而努力进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下沿引本人7月26日所撰写的文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艺术人生缘2020—23》</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7月26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庚子六月初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月二十六日,这个日子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是千万岁月中的一个星辰白昼交替的平凡过程,如果关连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关连他与陶瓷艺术缘份,他与法国南部一个靠海小镇瓦洛里斯的千丝万缕的来看,就別有一番风味了,甚至有些不可思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74年前的今天,即1946年7月26日,毕加索正在戛纳度假期间,经友人推荐,去了离海边不远的古镇瓦洛里斯(Vallauris)观览,满街的工艺品市场摆满了陶瓷制品,山坡上的许多制陶工坊和炊烟熏然的气息弥漫,他不以为然反而对陶制品的生成形态和特征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和兴奋。很神奇的是在玛都拉陶器工坊认识了老板乔治和苏珊·瑞米埃(Georges et Suzanne Ramié),并在玛都拉第一次尝试了陶艺。毕氏对陶土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充满兴趣,他顺手揑塑了几个小时的造型他完全沉浸在对该材质材料所呈现出来的“丰富变化性能”的追寻和梦想之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是这一天,他突然间进入了陶艺的世界,偶然也是必然地与瓦洛里结下不解之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次年,1947年他带着他的最后一个艺术家情人弗朗索瓦丝重返瓦洛里斯,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余年“隐居”的艺术生涯,他的隐居的初衷仅仅是明面上的远离圈内外的喧嚣曰“避世”。而创作的冲动则跃升到新的一个创造高地,不管是油画,版画,还是新的领域,都取得圆满成功,特别是陶瓷艺术的创作,将雕塑和绘画结构为一个艺术复合体的空间,呈现在陶瓷制品之上,成就了一种新型态的艺术品。让人们倍感耳目为之一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洛里斯(英文译名)是戛纳城郊外山谷中的一个小市镇,四面松林环抱,还有葡萄园、橄榄丛以及长满薰衣草、素馨和其他香料植物的梯田。这里粉红色的瓦屋顶上升起炊烟,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逢陶工们点着成捆的松枝生窑时,屋顶上便断断续续地升起大片乌云似的黑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镇远处有海滩美景可远望,本是一个吸引游客好地方。由于它的主要工业是制造香料和陶器,虽然香料依然芬芳,而制陶人的古老的传统风格,品质早已变得非常低下,市场需求量大大减少,因而在大战结束时,瓦洛里斯已经不再繁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毕加索的到来,给古镇注入了新鲜血液,更新了时代供需关系,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他和小镇的陶工手艺人打成一片,完全是荣誉市民的概念,直到今天,市民对他感情足以视他为重要亲朋,镇上到处都有他的纪念打卡点景观,看到这一些,作为文化使者,艺术家,每一个人都有想象的空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镇到处都有毕加索的符号痕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毕加索的到来,给古镇注入了新鲜血液,更新了时代供需关系,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他和小镇的陶工手艺人打成一片,完全是荣誉市民的概念,直到今天,市民对他感情足以视他为重要亲朋,镇上到处都有他的纪念打卡点景观,看到这一些,作为文化使者,艺术家,每一个人都有想象的空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们的真心向往和自觉,为守护“毕加索的瓦洛里”义不容辞。2015年7月26日发生的一个新鲜事件即是明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据法国《费加罗报》2015年7月26日报道,原标题:法国瓦洛里群众联名抗议沙特国王“承包”公共海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国当地时间7月25日下午,沙特国王在结束尼斯之行后前往其位于瓦洛里的私人别墅。别墅周围的一片公共海滩将不对公众开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片海滩曾经是毕加索他经常与家人日光浴的消夏地,可以想像倘若他还在世,也一定走在示威者行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洛里斯临海沙滩也是毕加索当年喜爱的</p> <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瓦洛里斯临海沙滩也是毕加索当年喜爱的</span></p><p><br></p> <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东国王的临海别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毕加索对陶瓷上的艺术创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以至于居然在短短几年时间创作了数以千计(有资料显示4700余件)的作品,作品风貌应该是“陶雕与绘画的复合形式”,作品样式风格层出不穷(我八十年代和九一年去法国初次接触他的经历和作品时心里说:这老头是真人吗?)他最初致力于,探索这两者如何融为一致不可割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要感谢毕加索这个艺术前辈,他的肆意挥洒的瓷上的创新精神给了我动力和灵感,我作为文物工作者数十年,终于开窍,十五年前开始致力于,在“瓷本绘画”理念之下的创作新领域耕耘,虔诚地向许多杰出的著名艺术家学习,汇同一批对“陶瓷绘画”创作感兴趣的觉悟者,不约而同的为创造艺术新境界而努力进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乡友,著名作家刘小川不久前出版的《品西方文人—1》写到毕加索,他从一个非凡的角度切入毕加索的生命状态和人性本质,揭示了人们往往迷失的缝隙,视觉像锋刃一样挑开时间的迷雾,明示了一个显形的艺术家本质的一面,我要谢谢作者对艺术名家的真知灼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透过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又想起几则名言,感觉十分享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nbsp;——&nbsp;契诃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nbs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法)罗曼.&nbsp;罗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一次向毕加索致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此记着了今天是他在139年前的出生日子,这个可爱的老头或许有知,则可以和我们过一次“重阳佳节”</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