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记井冈山思政教师培训

小余亚亚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非常有幸能参加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南昌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2020”——江西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班,三天的学习,我有困惑有收获,困惑是目前小学思政课受重视程度颇微以及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严重缺乏,收获是作为一名小学非专业《道德与法治》老师和班主任,此次培训内容对我以后的思政课教学和班级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span></p><p><br></p> <p>10月18日一早,我就出发了,疫情之后就没坐过火车,戴着口罩出门还有些不适应,火车上依旧是匆匆的人来人往。</p><p><br></p> <p>到了南昌,见到了之前联系好的怀玉山小学的老师,一起吃了饭,共赴井冈山。</p><p><br></p> <p>南昌到井冈山的动车上,基本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p><p>出了站,出租车司机涌上来,直接问是不是到圣源大酒店的老师。我们和另外两位老师拼了车,眼看着车子一直爬坡往山上开,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p><p><br></p> <p>到了酒店,已经五点多了,排队报到办理入住然后去餐厅吃饭,空气湿漉漉的,像在酝酿一场思潮。</p><p><br></p> <p>10月19日早上,我们踏着薄雾去教室。</p><p><br></p> <p>中信井冈山干部学院笼罩在山雾中,阴郁而神秘。</p><p><br></p> <p>进入教室,轻缓悠扬的《映山红》弥漫整个会场,配着昏黄的灯光,革命摇篮的气质扑面而来。</p><p>简单的开班仪式后,就正式上课了。</p><p><br></p> <p>第一课是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培训学院院长饶玲教授给我们带来的专题讲座:做一个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p><p><br></p> <p>饶教授重点谈到做幸福的老师,需要正确的职业认同,包括四个回归:让教育回归宁静,充满期待,静待花开;让教育回归常识,立德育人;让教育回归人性,学习向善、守礼、尊重、谦让、感恩;让教育回归本真,理解陶行知的“六大解救”。</p><p><br></p> <p>下午的雾散了些,空气明朗起来,走在路上,有种重回大学校园的恍惚。</p><p><br></p> <p>下午,兴国县思政教研员刘九林老师就思政课资源的选材和使用做了专题报告。</p><p>刘老师和我们探讨了新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开展,他强调,在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选材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上学生感兴趣的道德与法治课。</p><p><br></p> <p>第二天上午是拓展训练,来井冈山是一定要穿红军服的。</p><p><br></p> <p>烟雾缭绕下,红旗分外妖娆。</p><p><br></p> <p>在毛主席故居,等待教官带我们上茶山,比酒店又冷了几个度,大家的热情却不减。</p><p><br></p> <p>到了练兵场,分团,选团长支书,入军宣誓,接下来就是团建。</p><p><br></p> <p>没有雨,一直在下雾,比我们常见的毛毛雨还重,女孩子露在帽子外的头发都湿了。</p><p><br></p> <p>教官跟我们讲了井冈山有名的几段历史故事,讲毛主席是怎么来到井冈山的,当时井冈山的状况以及后来的朱毛会师。</p><p><br></p> <p>六十多人的团队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取队名、编口号、画队旗、唱队歌、排队形的任务,最后每个团都完成得很出色。</p><p><br></p> <p>“会师”活动结束后,我们到茶厂的农家乐吃饭,近四百人同时进餐。</p><p><br></p> <p>褪去红军服,我们又坐在了教室里,下午是井冈山小学张青云校长的讲座《红色基因铸师魂》。</p><p><br></p> <p>张校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来展开,跟我们分享了他研读的习近平总书记著作中关于教师的内容。</p><p>张校长致力于红色烙印下的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以自己的个人成长基线结合井冈山小学的师德师风建设,给我们展开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p><p><br></p><ol><li>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井冈山小学,他倡导“走出去,请进来”,既积极推进本校老师外出学习,又请有影响力的教育工作者到本校来讲学。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大力开展校本课程。</li><li>在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井冈山小学的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大量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如红色主题读书会,传统民间文化进校园等。他积极带头开展红色德育课程研究,并编写红色德育校本课程。</li><li>在评价中强化师德监督。张校长指出,做教育应该是做种子教育,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孩子们的体验,体验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胜过一千一万遍的教条。</li></ol><p><br></p><p>张校长在最后提出的师德师风“一二三四五六”中,着重强调“胸襟意识”,校长要有成就老师的胸襟,老师要有成就学生的胸襟,只有这样层层成就,学生的成长才能茁壮。</p><p><br></p> <p>第三天早上,地面依旧湿漉漉,天似乎有放晴的迹象。</p><p><br></p> <p>我和室友都是好学生,每场都早早到教室。</p><p><br></p> <p>10月21日上午是省教育厅教研室周自兴老师的讲座《思政课变革:提升育人品质的力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p><p>周老师强调,教育进入新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教师,必须要变革创新,新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人,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思维。</p><p>周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党中央和教育部近年来颁发的各类教育教师文件,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出思政课建设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思政课老师提出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p><p><br></p> <p>10月21日下午,南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钟添生和我们探讨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老师的责任担当,因为也是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所以钟老师讲的很多内容和上午周老师讲的有异曲同工之效。</p><p>钟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世界观”和“心智教育”两个关键词展开,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大胆评论省内报道出来的思想作风问题案例,接地气地为我们解读了教育4.0时代世界观的重要性,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p><p><br></p> <p>课程结束后,有一个简短的结业式,大家拿到了各自的结业证书。</p><p><br></p> <p>离开井冈山的时候,天空依旧灰蒙蒙的,笼罩在群山间的浓雾,氤氲缱绻,久缠不去,像在声声低吟井冈精神。</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三天的学习中,每位老师都提到“立德树人”,不管哪一门学科的老师,育人应始终放在第一位,拥有正确的育人观,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职业幸福感,还能在“育苗、护苗、壮苗”事业中发挥我们教师“师”的专业性。</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新时代的教育,我们每位老师还应该有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理念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思维的学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教育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如果抱着没意思的态度去做,自然就没意思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短短三天培训,我的思维受到洗涤,虽然回到工作岗位不能立刻作出改变,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会努力沉淀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全自己的心智,慢下来,做一个静待花开的教育工作者。</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END-</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