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安慰孤独的灵魂

清风

<p>今年的“双十一”将是一个有史以来最壮观的情景。据闻我国目前男女单身已经超过两个亿,女单身也不少,城里女单身比农村的女单身多,高学历女单身比低学历的女单身多,高收入的女单身比低收入的女单身多,她们将是“双十一”主要消费对象。</p> <p>实际上仅仅从男女性别比例发展趋势上看,现在中国至少也有3000万光棍(男性)。但是,如果我们把相当多的单身女性考虑进去的话,(中国有1200万单身女性),那么就是说,今天中国的适婚未婚男性(也就是俗称的光棍),至少也在4000万以上。</p><p>再者,如果我们把男女配置的不均衡(也就是男富豪可以包养2、3个女性的话)考虑进去,中国适合结婚而未婚男性至少还要在多500万。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光棍(男性)数量在大约4500万左右。20年后,伴随贫富悬殊造成的女性分配失衡,以及自愿独身女性的增加,中国的光棍数量应该不会低于8500万。这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遇到过的巨大问题。</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一些男性看来,许多女孩子之所以成为“剩女”是因为她们太挑剔了。“她们希望男方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这样才愿意嫁。”在观察家们看来,“剩女”现象也算得上是中国的“发展病”之一……</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剩女”问题困扰中国都市女性,又岂止今日?钱钟书在《围城》里,不就有过一段精妙道白吗?“中国的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绝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只能娶中学女生,留学生才能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当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应该说,这是在中国女性意识发蒙时期,知识女性个体觉醒与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碰撞之后产生的尴尬境遇。</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时过境迁。但“剩女”的这种“境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过往、成为历史;相反,依旧是现在进行时的“咏叹”。虽然在一些男人看来,正是这些知识女性高学历、高智商、高能力、高素质、高收入,长相也无可挑剔,才导致其眼光高、太挑剔,逐渐“沦为”剩女一族。然而笔者看来,“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的传统婚姻观,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氛围,才令适婚男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因过分“实际”而“走火入魔”。</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男女择偶的“挑剔”也是为了下一代的“质量”。然而,婚姻说到底,并非“生殖冲动”,归根结底还是爱情的归宿。原本单纯的爱情,正是加载了诸如金钱、房子、车子等“筹码”而变得不那么纯洁了。试想,正值“恋爱时光”的男男女女,一门心思专注于“筹码”的多寡,岂能不与爱情屡屡擦肩而过?&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剩女”并非自己把自己耽误了,这与社会上依旧“潜伏”着的“门当户对”等旧观念有关,更与错把爱情“筹码”当作了婚姻幸福与否的“标尺”不无关系。看看你我周边,或许会发现由此衍生出的一种虚荣世态。有时候,婚姻甚至成了“攀比”的参照物,成为体现个人成功的一种标志。</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此看来,“剩女”问题不能仅从女性身上找答案,它折射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失衡状态。婚姻问题上的泛物质观,又岂止“孵化”出“剩女一族”?毫不夸张地说,这恰恰是社会泛物质观的一个缩影。</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婚的自由与孤独,结婚的枷锁与幸福,总是世界上最难的单选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