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达州是四川省川东北巴山蜀水的一座城市,凤凰山、雷音铺山、翠屏山、州河环绕着达城,位于城西三公里处,在州河岸边上矗立着一座(原达县旧八景之一)龙爪白塔(玉印山),据文物部门考证,该塔建于唐朝年间。此塔在一孤山上,山顶面积约13亩左右,三面接陆,一面临河,也是幼年时期70年代的记忆,因我的外婆家离龙爪塔不远处,在那时小时候和一些小伙伴一起,通过一道半山腰的一条小道可到山顶白塔处玩耍,龙爪塔周围有好多不同的树种,还有一些电线杆,塔的山上边缘周围还有一些黄桷树自今还在,在塔周围有一些土地都由当时的生产队社员种着粮食和疏菜,龙爪白塔山下面周围有很多居民房和一些单位包围着,塔为砖体木楼,八边形,九层,每层有砖砌花檐,除第一层有一大门外,其余八层均有窗子四孔。塔顶以铸铁件封顶。各层都有木梯旋转而上可通。但塔的一些地方因年久失修严重朽坏,据有关资料和达县志记载在清代中后期先后作过两次较大维修。一次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另一次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70一80年代,达县很多有关单位把龙爪白塔作为商标图案来使用,还有就是用龙爪白塔地名来命名商标,比如罐头标丶酒标、肉票、粮油票和一些书藉用他来作为达县地区的一张名片来做封面。在1980年初,由达县市有关部门向有关文物部门申请汇报进行保护和维修,得到了达县地区市政府的重示,通过了重示后打造了龙爪白塔,是达县多出了一道旅游玩耍的景点和名片,后又得到了四川省重点保护名胜古迹文物单位。龙爪塔是达城人民好多代人的记忆,也是达州城的一座地标和一道风景线。重改革开放后达州的经济、文化、交通飞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迁,交通的需要,在1984年11月,达县地区政府决定位于塔沱与南坝、达师专、市缫丝厂、地区棉纺厂之间,横跨州河西端依山所建钢筋混凝土空腹箱型斜拉桥,预计1986年竣工通车。桥定名为塔沱州河大桥。斜拉桥的西端绳索全部拉在龙爪白塔的半山腰,白塔山上边缘岩石打了一个很深的洞。桥的主梁被缆索斜拉于白塔半腰,南段在河滩上设一个独墩,主跨北段,形成依山斜拉吊桥的桥形。桥的设计方案。据有关达县一些资料记载,是兰州铁道学院副教授,著名桥梁专家,世界桥梁学会会员唐家祥(达县市人)设计的我国第一座依山斜拉大桥,由兰州铁道学院与四川南江县建筑工程处承包公司鉴订了技术施工合同。在1985年6月,达县市市长唐官印率领有关部门的领导奔赴塔沱州河大桥施工现场办公。成立“动迁安置领导小组",拆迁省、地、市、县企业、农民、居民户,总面积为4900多平方米。桥梁预算总投资335万元。可惜在1986年10月底的时候,桥修到即将合龙的时候桥突然垮塌,桥上的施工人员全部落在了州河,有十几人逝世,经济损失有几百万元,在那时震惊全国和达县地区,很多达城人都知道也是达城人的记忆,在心中不会忘记,那时我还年轻才17岁左右,听说塔沱州河大桥垮塌了就和几个年轻人去看闹热,也看见了垮塌之桥的场景,有人说桥的垮塌事故原因,是出在施工方面,主要是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低,因施工单位是一家资质不够的建筑工程公司,也没有修过任何桥梁之类的经验,还有就是一些其他因素造成,后来在1987年3月处理完州河大桥垮塌事故完后。对塔沱州河大桥进行重新设计,在原址垮塌位置重新建立了一座州河大桥(今州河大桥),在1991年竣工通车至今。这也是80年代达县人的一代记忆和往事,如今几十年己经过去了,不知当时的哪些决策者和策划者他们又经力了些什么?也只能重一些老照片和一些资料里了解到当时的信息,还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去了解发现和探索,重记忆里回想起的这些往事,我也是重我的往事里回想起的一些记忆不完全,如有不对的地方,谢谢指出。</h3> <h3>80年代初,达县地区有关部门向有关文物部门申请汇报塔沱白塔加以保护和维修留下的资料照片,可见当时的原貌。</h3> <h3>80年代初,达县塔沱白塔(玉印山)与州河原貌。</h3> <h3>1986年3月,达县地区主要领导、达县市建委领导和设计者、施工方负责人一起查看在修建中的斜拉索桥的进展。</h3> <h3>1986年3月,达县地区主要领导、达县市建委领导和桥的设计者、施工方负责人一起查看在修建中斜拉索桥的进展。</h3> <h3>1986年3月,达县地区主要领导、达县市建委领导和设计者、施工方负责人一起查看在修建中斜拉索桥的进展。</h3> <h3>1986年3月,同垮塌斜拉塔沱州河大桥同时修建中的南坝路段与达县地区棉纺织厂职工宿舍2号房、3号房、30号房(人称将军楼)路段,这几疃房今还在。</h3> <h3>1988年12月,重新在垮塌斜拉州河大桥原址上修建了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形肋拱桥,今州河大桥初建时的原貌。</h3> <h3>1991年,重新在垮塌斜拉州河大桥原址上修建竣工通车的(今州河大桥)。</h3> <h3>1991年,重新在垮塌斜拉州河大桥原址上修建的(今州河大桥)竣工通车的达师专南坝路段。</h3> <h3>1991年,重新在垮塌斜拉州河大桥原址上修建的(今州河大桥)竣工通车的红旗桥南头路段,达县地区棉纺厂南坝路段。</h3> <h3>1991年,重新在垮塌斜拉州河大桥原址上修建的(今州河大桥)竣工通车的红旗大桥南头路段,达县地区棉纺织厂南坝路段。</h3> <h3>1991年,重新在垮塌斜拉州河大桥原址上修建竣工通车的(今州河大桥)。</h3> <h3>80年代和90年代,达县龙爪白塔旅游开放的参观卷和纪念卷。</h3> <h3>达县地区罐头厂,用凤山塔来作汽酒标来使用。</h3> <h3>1979年,巴山文艺用塔坨(玉印山)来作为创刊封面。</h3> <h3>1979年,达县文化馆把塔沱(玉印山)来作为工农兵文艺封面。</h3> <h3>达县地区最早罐头标与塔沱作背景商标。</h3> <h3>达县市酒厂以塔沱作背景来做酒标。</h3> <h3>1983年,达县商业系统用塔沱地标来作为有奖销售对奖单。</h3> <h3>如今的州河大桥,桥的下面。</h3> <h3>如今的塔沱(玉印山)。</h3> <h3>如今的塔沱和州河大桥。</h3> <h3>今塔沱和州河大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