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金色的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的校本培训在庐江县拉开序幕。校本研修是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研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p> <p> 2020年10月24日上午8:30,我们在太阳神宫的礼堂举办了肥东一中校本培训开班仪式,首先是活动主办方安徽天立泰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张培为参训老师介绍了本次培训的方式、日程安排等,接下来是我校培训带队负责人张文业主席和赵劲松主任对培训要求做进一步强调,张主席转达了宋汝明校长对大家的慰问,同时要求参训老师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学习纪律,认真学习,积极参加互动交流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忘初心,有所收获。</p> <p> 24日上午9:00,浙江省特级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组长王国芳老师为大家带来《做教师自己的教科研》的专题讲座。</p> <p> 王国芳老师的讲座从“三法一体”的解读开始,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看法,具体来说是要关注“做法”,形成“想法”,找到“说法”。</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王老师首先用六面镜子来解读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具体介绍了“做法”。</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接下来王老师对“想法”的几个策略如提炼、探索、比较、转换、拓展、推进、扬长、批判、总结、阅读等进行了具体的解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王老师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回顾过去,多积累,多写作,拓展眼界和深度,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细听专家名人谈,点评感悟益匪浅。校本培训的第一场讲座让大家兴趣满满,也对后面的培训充满期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4日下午14:30,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李宝玉老师给大家上课,李宝玉老师所教授的主题是《学科组内涵发展的维度隐喻与细节关照》,内容分了三个部分给大家做介绍。</span></p> <p> 第一部分:学科组建设四位一体的区域推进,从4个方面告诉大家学科部要做好各级各类的教研工作。1、整合四位一体,实行项目推进。2、要立足真实问题,开展主题研训。3、要提供区域标准,提升研修起点。4、要围绕研修主题,落实分层研修。 </p><p> 第二部分:学科组建设内涵发展的维度隐喻,从5个维度拓展出老师们要立足课堂,更要强化课程,提升教师素养,要有良好的研修氛围,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是学科组建设的初心。</p> <p> 第三部分:学科组建设内涵发展的细节关照,分别从5个“精”详细地阐述了教师应如何做,“精心备课,精选听课,精简训练,精确诊断,精准帮扶”,让老师们受益匪浅。</p> <p> 25日上午8:30,来自南京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南京市物理学科教学带头人丁加旗老师给大家做了题为《教学管理模型建构与案例分析》的专题讲座。丁校长从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出发呈现了跨界、整合和创新的重要性,指明了教学研究的有效路径,通过与各位学科老师的交流互动,有效建构课堂教学诊断模型——“五维三据(具)”教学诊断模型。五维,即教学目标、学科理解、方法运用、生成建构、反馈评价。三据(具),标准依据、诊断工具、改进依据。丁加旗校长强调,在这项工作中,学科部和备课组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p><p> 同时,丁校长利用案例分析了学业水平评价模型的建构,从测评框架—工具研制—收集证据—教学纠正等四个方面且<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呈螺旋上升的核心素养演进的评价模型中</span>探究了“高低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他指出,高考命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他强调,信度、效度、难度是学业水平评价的三度,再现、联系、结构是课堂教学的三个层面。</p> <p> 最后,丁校长用荣格、托尔斯泰的名言和视频《视角》,升华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将以学生为本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从课堂教学管理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25日下午14:00,我们有幸聆听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统编本高中语文教科书编者王栋生老师的讲座,王栋生老师用平和幽默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新课程改革下的集体备课如何有效开展》。</p> <p> 王老师一开始从宏观角度阐述了“什么是备课”,“为什么要集体备课”,“新课程改革下的集体备课要解决什么问题”,用大量的教育经验和案例告诉我们新课程背景下集体备课的重要性。</p> <p> 接下来,王老师通过自身几十年的经验用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解读了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1.对学习材料和学习项目做出正确的评估;2.要备学生,交流学情,了解学生的课堂生成;3.备课要有预想,要有高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4.集体备课要能预见课堂的大致过程,能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方案,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启示;5.要有问题意识,不断地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6.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对课堂的理解认识,开拓更多的思路。</p> <p> 在这几场专题讲座过程中,我们各学科部主任在培训开课前都给大家做了精彩的导课,让我们在期待中开始课程的学习,每次培训结束后,各学科部主任也根据自己的感悟总结培训内容,同时向授课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每一场专题讲座,我们的参训老师都准时到达礼堂落座,培训过程中各位老师认真倾听专家们的讲座,感受他们在理论层面上的教育思想,深入浅出的解读,分享他们来自工作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老师们或认真做笔记,或认真思考。</p> <p> 看,这是我们部分老师的学习笔记内容,看到他们认真的模样,我不禁想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是啊,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老师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教学生,教出更好的学生。</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历时两天,短暂而又意义深远的校本培训在各位参训老师认真的聆听和热切的掌声中告一段落了。专家们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视角的学习大门,校本培训是一种休憩与调整,是一种验证,是一种提醒和匡正,是一种与教学发展前沿最新动态的接轨,更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鼓舞激励。</p><p> 初心,出发,我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人生就是这样,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成长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