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黄“蟹”意浓

杨贺

<p>荷尽已无擎雨盖,柳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菊黄蟹肥时。能把苏东坡的诗改成这样,也算是有才的吃货吧。</p> <p>应景的是朋友每年会在这个季节寄来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今年又不约而至。仿佛和朋友心有灵犀似的,刚一想,蟹从天降。太太喜的感慨当年是嫁对人了,我楞了,这哪跟哪呀?直到我提醒她要感谢朋友,她才缓过神来,我还顺便夸耀一下自己人缘好,自鸣得意。</p> <p>朋友寄的蟹品质真好。个头大有半斤重,背呈黛青色,两钳满是绒毛,有雌雄之分,看肚皮,雄尖而雌园。虽被五花大绑,抚其脚,似有被踹之感,霸气外露,足见其新鲜程度。</p> <p>蟹来后,一顿是吃不完的,太太会把蟹小心翼翼的放进冰箱冷藏室,放入前向蟹身洒些清水,保持其存活。做这些操作时,特别有仪式感。自诩吃货的我,对于珍馐的尊重,少了些杀戮的负罪感,多了些心里的慰藉罢了。</p> <p>相较于精致心细且极具耐心的上海人吃蟹方法,我家吃法简单粗暴。取蟹冲洗表面,将五花大绑的蟹放入已开蒸锅中,短暂的悲悯之情闪过之后,约二十分钟之后开锅,香气弥漫全屋。现在商家想的周到,配送的蘸料工具一应俱全,待蟹稍凉,各种工具外加利齿齐上,风扫残云,不大功夫,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闸蟹己是死无全尸,场面惨不忍睹。此情此景,万般感慨大闸蟹之于上海人乃天作之合。</p> <p>其实吃蟹是一件风流雅致的饮食消遣,从魏晋以来,人们渐渐将把吃蟹和饮酒、赏菊、赋诗联系起来,于金秋时节汇聚亲朋好友,饮酒食蟹,成为抒发闲情逸致的一种文化享受。 </p><p> 正像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吃货和文人或两者兼而有之者对于蟹的理解天壤之别。吃货痴迷膏脂的肥美,文人醉心于场景而有了情怀。诗仙李白亦曾写下:“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大文豪苏轼素以“好吃佬”形象出现,于螃蟹这般人间珍馐自然也不遗余力:“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又曾说:“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诗中的“尖团”,即雄蟹与雌蟹,足见苏轼对螃蟹的喜爱,堪称有文化吃货的祖师爷。</p> <p>我不擅吃蟹,嫌其食之麻烦,不能大快朵颐。但我也爱其鲜美,更爱像李白一样有蟹有酒的场面,可以让人偶尔有豪情万丈的冲动。</p><p> 秋风起,菊花黄。蟹脚肥,朋远方。路再远,放心上。有蟹自远方来,不亦谢乎?今年食蟹心中更有别样的情感,以此记念那些那些有意无意间都把彼此深深放在心中的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