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西南大学进行学习的第六天,来自青海省小初高中的名师工作室的所有成员有幸聆听了海东市平安区第二中学张元邦校长的工作坊故事,张校长给成员们介绍了办学经验,从办学特色的自我认识、学校的整体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梳理,重点强调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常规工作,是学校的制度,也是学校的手段,更是学校落实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并且谈了自己的治校方略。学校秉承“关注学生,聚焦课堂,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建设质量管理双一流、教学模式与文化培育双特色的目标,办精致教育,塑品牌型校园。</p><p><br></p> <p> 接下来来自西宁一中的张晓慧从“昨天,今天,明天”给大家分享了青海省语文名师工作坊从践行读书之路,品鉴五年历程给我们烹出一桌丰盛的教研交流大餐,让我们有一种"春风十里,不如一路有你"的感觉,深深的让我们在教师成长的路上坚守梦想,失志不渝,自带光芒,互相照亮,不忘初心,追求卓越。</p> <p>生物工作坊的主持人祁大林校长从两个故事,工作回顾,教学主张,一些困惑四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了从工作室的建立背景,管理机制,运行流程向我们娓娓道来,阐述了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提炼出管理模式,构建教师发展的共同体,指出新时代中工作室任重而道远,必须顺应时代要创建专业化,高素质,创新性的教学队伍,办有质量的工作室,发挥引领辐射的作用。</p> <p>最后由西宁市南山路小学的于艳荣校长从工作室概况,目标,做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工作坊主张学生口语表达+研修共同体为促进教师集体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科教研搭桥铺路。让名师在教学教研和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一线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p><p> 德聚众,众行远,远弘毅,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像名师一样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性;坚持读书,滋润自己的生命;坚持创兴,提高教育魅力;坚持学习,让教育生命更加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