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

雅道清心

<p>阳关,你马上会想到唐代王维的著名诗篇《送元二使安西》:</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此诗谱成歌后,又名《渭城曲》,或又《阳关三叠》,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须三唱,而成三叠。</span></p> <p>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p> <p>据说在古董滩沙丘之间,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陶片、兵器等遗物,随手可捡,所以当地人说“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p> <p>古董滩——古代阳关的关城所在地</p> <p>曾经的一座繁华边城</p> <p>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p> <p>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p> <p>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p> <p>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p> <p>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p> <p>阳关,故人在此依依挥手作别,转身便是天各一方。把酒吟诗的昔日历历在目,唯有情谊永存心中,消解古道愁肠。</p> <p>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p><p>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p> <p>汉代阳关烽燧</p> <p>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p> <p>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p> <p>在通往阳关的路上的“山水沟大墩烽燧”。</p><p>建于汉代,唐清沿用,烽燧早期用澄泥块芦苇、红柳筑成,顶部用土坯砌筑,清代又用夯土修补四壁,夯层0.1米。烽燧基础东西长11.5米,南北宽11.3米,残高6.8米。</p> <p>敦煌库木塔格位于甘肃省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简称甘新库木塔格沙漠),大致位置北接阿奇克谷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一线、南抵阿尔金山、西以罗布泊大耳朵为界、东接敦煌鸣沙山和安南坝国家级保护区,该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