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今年尤其特别,恰逢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重阳节也在这一天。我们思念并纪念前辈,今特献上查秉枢的外孙乌恩奇的一篇文章。</p><p><br></p><p><br></p> <p> 让生命站立成树——这是多么富于诗意的表达!它是台湾作家三毛对生命的参悟。不过,在这里三毛是对来生的假设。</p><p> 我想说,不必等来生!今生今世,我们就要让生命站立成树。</p><p><br></p> <p> “让生命站立成树”这句话里有两组关键词。首先,“站立”。站,不能曲里拐弯地站着,得挺拔,“站如松”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才谈得上“立”。“站立”一词里有两个“立”,这不是在提醒人们左右脚都得踩到地上、要立得稳嘛?!站立,狭义上是指人的身姿体态,广义上可以理解成做人要正直、坦荡,做事要脚踏实地、光明磊落。其次,“树”,往往令我们联想到高大、挺直。有了正确“站”的基础,树的根也会扎得深和牢,树干就能健康生长,枝繁叶茂也就顺理成章了。</p> <p> </p> <p> 人的一生就是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一棵顶天立地大树的过程。</p><p> 此时此刻我浮想联翩,这些联想都围绕着一个人——我的外公。上个月27日,90岁的外公与世长辞了,8天前我们从北京到达徽州,7天前给外公的骨灰下葬在了他生前买好的墓地——一座依山傍水的陵园里。昨天,我和家人才回到北京。这些天我的脑海里全是外公的影子:年少时报名参军,后又去朝鲜抗美援朝。在战场上,外公不怕牺牲,腿部受伤,仍然勇敢无畏,立下了战功。</p> <p>在战争中,他这棵弱小的树苗长成了一棵虽然不大,但已挺立的树。外公一生坎坷,但在逆境中他从不气馁。因为伤痛,提前转业回国。以前听外公聊过一件事:回国后他的个人档案被弄丢了,费了很大力气才补回了档案和户口。不甘命运捉弄的外公,于是发愤读书,在仅有的一个月时间内不分昼夜地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p> <p> 外公有着豁达的胸襟。后来接受国家的调拨转到天津,在南开大学读了五年。小学的时候,我随外公去南开大学住过几天。他给我讲了不少当年他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勤奋学习的事例,为了抢回因当兵打仗损失的时间,他有几个假期都没回家。外公是个积极、乐观,永不服输的人。遇到挫折,他从不退缩,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从不怨天尤人。在两所大学任教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待人宽厚,为人正派;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永远保持着兢兢业业的态度。</p> <p>外公走了,从那么多人对他的怀念与哀悼中,我发现桃李满天下的外公自己最终让自己站立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大树枝繁叶盛,将永远站立在那里......</p> <p>j</p> <p> 一个生命,今生今世能够站立成树,那么来生来世才能站成永恒!从今往后,外公,这棵站立的大树,没有了悲欢的姿势,平静是他的定格。他的骨灰已入尘土,安详永眠了;他的人生故事既像蒲公英在风里飞扬,又如甘露洒落在了树荫下,还如青草沐浴在阳光里......</p><p>(此文获得第二十九届“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初中组)二等奖。决赛时间:2020年8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