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游记·红石峡

海春居士

红石峡位于子房湖南侧,全长1500米,是云台山的精华景点,有“自然山水精品廊”之称。 这是红石峡的入口,门洞上“红石峡”三个字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时的墨宝(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 过了检票口,就是横跨于红石峡上的“天桥”。站在这里,峡谷内的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是一处举目观山景,俯首赏峡谷的佳处。 整个峡谷,由红岩绝壁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通体为赤红色,故称“红石峡”。 据地质考证,红石峡是12亿年以前造山运动形成的断层带,因岩石中含量不均匀的铁元素,经过氧化后,在岩石表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形成了今天的红石峡。 红石峡是中原第一奇峡,素以“三奇”著称于世。一是小中见大,在这条长约两公里、宽约三十多米、最窄处仅有数米的峡谷中,集泉、瀑、溪、潭于一涧,融奇、雄、险、秀、幽于一峡,巧妙地山川精华荟萃于方寸之中,不可谓不奇。 二奇是深于地下。峡谷深约七十米。山为高山下的山,水为水平面下的水,千种美景,万般风情,皆藏于地面之下。 三奇是四季如春。峡谷中炎夏凉爽宜人,寒冬青草不枯,一草一木一石都徜徉在大自然的温润之中,因此也被称为“温盘峪”。 从入口进来,一路向下。须走完垂直高度70米的栈道和下坡台阶,方能进入谷底。 这是黑龙洞,是入谷的必经通道。 黑龙洞全长约30米,洞内奇景通幽,微风送爽。 穿过黑龙洞,就是峡谷中的“一线天”。 一线天是地壳断裂运动遗留下来的岩石缝隙,加之漫长岁月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div>这是“白龙瀑”,此瀑共有三叠,上两叠短而隐,此叠长且露,垂直落差60余米,状若飞雪玉龙,银光闪闪,故名“白龙瀑”。这也是进入红石峡的第一幕瀑布,又称“迎宾第一瀑”。</div> <div>白龙瀑呼啸直泻,气势磅礴,加之两侧崖壁的回音,更使瀑布之声如骤雨,似裂帛。<br></div> 与白龙瀑相连的是“白龙潭”。 白龙潭是白龙瀑倾泻而下的积水形成的,一瀑一潭,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奇怪的是白龙瀑日夜奔流不息地汇入白龙潭,但白龙潭的水既不上涨,也不外流,那大量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白龙潭下面有一暗河,潭水顺着暗河潜流而去,一直至修武县的海蟾宫才露出地面。 据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谓温盘峪河水,潜流三十里复出”,就是指的这条地下河道。 <p>透过一线天口看到的云台山,虽说犹如管中窥豹,但毕竟还是见其一“斑”。</p> 谷底回望“天桥”。 “情人桥”是红石峡中最著名的一座桥,也是云台山最知名、最经典的一张名片,在不少宣传云台山的媒体上都可以看到这座桥。 情人桥是一座人工建造的仿天然石桥,桥下有三个石洞,形成了三股瀑布,若在雨季,桥面桥洞急流奔涌,一定非常壮观。 情人桥的桥面很窄,只容两人对行。一座石桥,一曲瀑布,一汪碧潭,一群行人,还有那被水浸泡得愈加血红的岩石,组成了一副重墨浓彩的水墨画。 桥旁立有一块《云台山玉面大佛》介绍牌。据介绍,岩壁上有一块突出的巨石,看起来就像如来佛的脸,相貌慈祥,神态安然,人称“玉面佛”。 环顾四周,终于发现“玉面佛”的真容。 不过,用长焦拉近了看,“玉面佛”的嘴部反而没有远眺时那么慈祥。 行走在栈道上,随处都能看到横亘在碧水里的石头,那些从山崖上脱离坠落的山石,在溪水中倒也成了点睛之笔,为这片山水增添了许多的趣味。 刘武周印玺。距情人桥不远处的水中躺着一块正方形的大石头,传说此石就是当年李世民大败刘武周后,刘武周落荒而逃时丢掉的“印玺”。 “黄龙潭”峡宽二三十米,是峡谷中水面最宽的一个潭。 水浅处清澈见底。 水深处湛蓝一片。 黄龙潭拥有大量且极具观赏性的奇石。 龟背石。 相吻石。两块跃出水面的红色奇石,宛若相吻的一对情人,传说这是黑、白二龙王的龙女与龙子的浪漫化身。 沿途岩壁上也有一些奇缝异石。 悬石,此石夹在两座峭壁间,摇摇欲坠,置身其下难免心惊肉跳。据说这块石头从山上崩落于此已有四百多年,至今悬而未掉。 与黄龙潭邻近的是“青龙潭”。放眼望去,青龙潭犹如一条飘逸的裙带,潆回曲折,柔情万千。 因为有了这些充满灵性的水,一切都在水的律动中滋润起来,灵动起来,完美起来。 九叠瀑。 路随石转,石转景开,真可谓移步换景,景景相扣。山谷的水潭,清澈见底,细软明亮,水道两侧的陡崖峭壁似鬼斧神工雕凿而成。 “黑龙潭”至幽至奥,碧绿的潭水映衬着朱红色的山体所透出的明丽鲜艳的奇景。 传说这里是黑龙王的后宫。碧绿的潭水,红色的山体,鲜明艳丽。<br><br> 徒步援壁前行,步移景换,诗境画意,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处处彰显出神秘与诱人。 此处钟乳石形成在石英岩上,白色的钟乳石在红色岩壁的映衬下,素雅美观。 “苍龙涧”狭长幽曲、山势嵯峨,曲折迂回,黛碧无底,即使驾舟也难以在涧内自由出入。 一条飞瀑从天而降,水花飞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这条飞瀑就是红石峡著名的“黄龙瀑”。 “黄龙瀑”银白色的水体从谷顶倾泻而下,潇洒飘逸,有如一块硕大精美的水体雕塑。 沿阶而上,就可直达红石峡内最大的一片幕瀑“首龙瀑”。 站在首龙瀑的旁边,昂首仰望,汹涌的水流自谷顶倾泻而下,直落涧里。白水如练,飞珠溅玉,溅起的水珠犹如下着毛毛细雨,凉爽宜人。 泉水在岩壁上流动,撒下点点水珠,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流光异彩,满目生辉,再加上绿色苔藓植物的映衬,形成了独特的“天然壁画”。 山崖上,有许多小瀑布从峭崖中流出,瀑布碰撞山岩溅起的零星细雨,使山体更加红润了。在这里,山是静默的,水是欢快的。 “天女散花瀑布”。两条瀑布上下错落,一南一北,一明一暗,交相辉映,飘飘洒洒,飞花碎玉。 置身峡谷,方能真正体会“温盘峪”之名的含义。两侧悬崖绝壁,四周群山环抱,谷内空气自然循环,与外界不易流通,故而造成了峡谷内独特的气候特点,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峡谷内凉爽宜人,当峡谷外天寒地冻之时,峡谷内却青草不枯,仿佛处在恒久的温暖中。 红石峡是一个单向通行的景点,从这里沿登山阶道而上,穿过紫藤长廊,走过修武县水库大坝,就是“子房湖”。 “子房湖”因汉代张良(字子房)曾在此练兵而得名,湖长约4千米,最深处约70多米,两岸青山夹一带绿水,相依相偎,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之景。到达这里也就圆满地结束了红石峡的行程。 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曾笔赞云台山红石峡:“何年鬼斧劈层崖,鸦翼分来一线开。高挂珠帘飞乱雪,直垂银柱吼千雷。神龙爱僻潜还见,好鸟依人去复来。斜日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这也正是我走出红石峡时的心境。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