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介绍)

*^O^*名门闺秀*^O

<p>周恩来:</p><p>一、外貌形象:他个了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了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p><p>二、言谈举止:温和文雅,谈吐缓慢,温和,深思熟虑,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p><p>三、出身与家庭:周恩来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它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爱现代文学)。</p><p>四、童年的经历:无</p><p>五、受教育情况: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到的教育,使他的兴趣转移了,他先在南开中学,后来在南开大学学学了英语,受到了良好教育,他在南开的三年成绩优异都靠奖学金维持。</p><p>六、参加革命的起因:一九一九年,周恩来作为学生运动领袖,被捕,关了一年监牢。获释后,他去了法国,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圉共产党,成了创建人。一九二四年回国,他已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回国后立即与孙逸仙会合准备发动国民革命。</p><p>七、参加革命后的经历:</p><p>1、26岁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p><p>2、与一些著名的上海工人领赵世炎、顾顺章、罗亦农等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的纠察队:</p><p>3、1927年3月21日,组织了上海工人总买工:</p><p>4、到南昌,参加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p><p>5、接着去了汕头,领导红色工人抵御外敌:</p><p>6、后又去广州,组织著名的广州公社:</p><p>7、1931年,突破封锁,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任政府副主席:</p><p>8、长征中,强患重病,九死一生,最终到达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p> <p>毛泽东:</p><p>一、外貌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了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颜骨凸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p><p>二、言谈举止: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讲柔和的南方方言,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他爱吃辣根,甚用辣根夹着慢头吃,还最爱唱《红辣椒》这首</p><p>歌。</p><p>三、出身与家庭:毛泽东于1893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毛顺生,母亲叫文七妹。毛泽东的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毛泽东出生的村予,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积攒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成了中农,接着开始做从贫农那里买来谷子运给城里的商人的生意,赚了一些钱,成了富农,但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要到地里干活。</p><p>四、童年的经历:6岁就开始十农活,8岁时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早晚到地里干活,白天读孔夫了的《论语》和《四书》。10岁时曾经逃过学,乱跑了三天后才被家人找到: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他开始给家里记帐,学珠算。</p><p>五、受教育情况:8岁时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早晚到地里干活,白天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10岁时曾经逃过学,乱跑了三天后才被家人找到。刚识了儿个字,父亲就让他开始给家里记帐,学珠算。13岁时,离开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帐。尽管这样,他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能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盛世危言》这本书激起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16岁时,他去离家50里以外的湘乡县的一所新学堂学习,有了不少进步。后来,他去了长</p><p>沙,进入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因政局动荡,只待了半年。接着,他又参加了军队,当了半年兵。然后,他进入了长沙省立第一中学,在那里学习了六个月就退学了,退学后,他给自己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非常认真地度过了半年时间。</p><p>1912年,他进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获得了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1918年毕业。</p><p>六、参加革命的起因:他在师范学校的最后一年,湖南有许多学生打算用”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他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但他却想把时间芘在了解中国上,于是他去了北大,经人介绍做了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在那里,他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他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思想越来越激进。后来,几经周折回到长沙后,他就更加直接地投身到政治中去。在五四运动以后,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生的政治活动上.</p><p>七、参加革命后的经历:</p><p>担任《湘江评论》主笔,对于华南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p><p><br></p> <p>彭德怀</p><p>一、外貌形象:清瘦,结石。</p><p>二、言谈举止: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有点不好,他的谈话举</p><p>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p><p>笑,是个很活没的人。他说话南方口音很重,快得像连珠炮,</p><p>三、出身与家庭:他出身于一个富农家庭。</p><p>四、童年的经历:彭德怀自己的家庭是富农,但因为六岁时母亲早,继母便因他在老式学堂中被老师打时接了老师一下,而将他赶了出来。父亲迁就妻了将他送去了一个婶母那里,婶母将他送去了所谓新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个”激进派”教师,认为不信应该孝敬父母,他</p><p>告诉婶母后,如母就不让他去上学了。他的祖母先是经常祈求天雷打死这个不孝子,后又因彭德怀从炉子上踢下了她的大烟盘,而要将他溺死,所有人都不反对,就在族人准备溺死他的时候,舅勇救下了他,但是他得离开家,于是年仅九岁的彭德怀只着一身衣裤身无长物地</p><p>开始了闯世界的生活。他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学徒、烧碱矿工人,这些工作都又累又苦且没有工钱,最后他去修水渠,终于拿到了工资,两年攒了一千五百文一一大约十二元钱,但换了年阀后,原来的纸币成了废纸,他又一文不名,</p><p>五、受教育情况:六岁时,他被继母送到一个老式私熟念书,在那里常常按老师打,有一次,他在挨打时接了老师一下,就被赶出了家门,送到了如母家,她母送他进了所谓的新学堂,又因为一位”激进派”教师告诉他不信应该孝敬父母,婶母就不让他去上学了。第二次参军任军官后,他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p><p>六、参加革命的起因:16岁时,彭德怀回到家乡去找当初救下他的身身,留在他家,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妹,身对婚事也颇赞同。第二年,湖南发生大饥荒,彭德怀因愤怒于大地主的为富不仁,带领农民攻打了那个大地主的家,把地主的存粮都运走了。为此,他只得又开始逃</p><p>命,这时他已够参军年龄,他的军人生涯由此开始。不久之后他就成了一个革命家。</p><p>七、参加革命后的经历:</p><p>1、18岁当了排长,参加了推翻当时统治该省的一个姓胡的督军的密谋:</p><p>2、不久之后,他又同被北洋军阀赶出湖南的孙逸仙博士一起南逃:</p><p>3、后来,他春命从事课报活动,到了长沙以后被叛徒出卖,遭到逮捕,在狱中他受尽各种刑罚,始终没有屈服招供,最终获释:</p><p>4、几年后攻占长沙时,他们把这个刑室拆毁了,放了关押在那里的好几百名政治犯:</p><p>5、重获自由后,他本想回家乡与表妹结婚,但表妹己死,他于是又去当具,不久就第一次任军官,被派到军校学习,毕业后他当了营长,到家乡驻防。</p><p>6、做了军官后,在他回乡为身身奔丧时,他的祖母亲自走了十里路来迎接,只因他在外面发了迹,他给了老太太一些钱,以后就被祖母赞扬是个模范”孝了”了。</p><p>7、到了1926年,彭德怀己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简介、《新社会》《阶级斗争》等唯物主义解释的文章和小册了,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p><p>8、同年,他与一个中学女生结了婚,她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但在革命期间他们分了手,1928年以后彭德怀就没有见到过她。</p><p>9、1927年,他加入共产党,在自己的部队里吸收相信共产主义的青年,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训练班,成立士兵委员会。</p><p>10、1928年7月,彭德怀举行平江起义,又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开始了他的”赤匪”生涯。11、两年以后,彭德怀积聚了一支约有八个兄弟的”铁军”,这就是红军五军团,他以这支部队攻占湖南省会长沙,守城十日后,因受到日、英、美炮舰的轰击,才被迫撤出。</p><p>12、南方红军长征时,彭德怀是打先锋的一军团司令员,他突破了几方敌军的层层防线,为主力部队保证交通,最后胜利进入陕西,在西北苏区根据地找到了栖身之地。</p><p>八、人物性格及事件:</p><p>1、生活简朴:彭德怀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问部下一样。</p><p>2、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干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j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③尽管被高额奖金悬赏缉拿,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且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p><p>3、活泼,有孩子气: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②在向我讲述青年时代和斗争的情况时,他手里执着一个用蒙古马鬃做的苍蝇操,为了强调语气,漫不经心地随手挥舞着,在屋子里暖来踱去,说说笑笑。</p><p>4、善于驰骋,吃苦耐劳,精力过人:①有一天红二师进行学习,斯诺正好同彭德怀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冲到小山顶上去,接着就~路领先,在大家之前先到达山顶:②又有一次,他们在骑马时,彭德怀也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⑧他迟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p><p>5、喜欢、尊重孩子:他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斯诺常常见到影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的问题,他很尊重他们。</p><p>6、有正义感:在看到大地主拒绝饥民要求平价卖米的情形时,他挺身而出,带领农民攻打大地主的家,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p><p>7、坚强不屈:在被捕期间,尽管受尽各种刑罚,他也没有招供屈服。</p><p>8、才能出众:彭德怀是行伍出身,不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年方28岁就己任旅长,在何键发动湖南”农民大居杀”时,因为彭德怀极孚众望,他也不敢贸然下手。</p><p>9、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彭德怀在介绍中国采用游击战争的主要原因和游击战术的主要原则时,头头是道,均是经验之谈</p> <p>朱德</p><p>一、外貌形象:貌不惊人一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p><p>二、言谈举止:说话轻声,目光和,爱说笑话,每次总说自己五十六了。</p><p>三、出身与家庭:农出身,1886年生于四川马鞍场村,后来被过继给伯父作为长子,到大湾生活。</p><p>四、童年的经历:6岁进地主家的私望,读了三年书,地主对他很坏,他白天读书,放学后十各种活,过继到伯父家后,又去念了六七年古书。</p><p>五、受教育情况:6岁进地主家的私整,读了三年书,地主对他很坏,他白天读书,放学后十各种活,过继到伯父家后,又去念了六七年古书。1905年考过科举,1906年在高等小学读了6个月,又在一个中学里读了6个月。1907年在成都体育学校读了一年书,后来回到仪</p><p>陇县,在高等小学教体操。1909年,进了云南讲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后离校。</p><p>六、参加革命的起因:受人影响,有革命倾向,1909年进讲武堂不到几个星期就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在蔡领导的车队中与反动车队作战,后造反动车队追击,在四川谢绝了师长的位置,决定寻找共产党,1922年10月,终于在德国柏杯找到并加入中国共产党。</p><p>七、参加革命后的经历:</p><p>1、1911年,参加推翻清机的革命:同年,被派往四川打败了赵尔丰:次年,回到云南。</p><p>2、1912年下半年,被任命为云南讲武堂学生队长,在学校里教授学生战术学等科目。</p><p>3、1913年开始的七年间,分别带兵在印度支那和四川南部长江上的叙府、泸州一带驻扎和反动军队作战。</p><p>4、1922年6月,他在被唐继完追击转移的过程中,四川军阀刘湘要给他一个师长的位置,他谢绝了,因为他己决定要寻找共产党,为自己寻找新的革命道路。</p><p>5、从1922年开始,他从南方跑到北方,又回到南方,四处寻找共产党,没有找到,他决定去德国研究军事学。在柏林,他碰到周恩来,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一找到共产党,当场立刻加入。</p><p>6、在柏林四年中,他学习德文,经常做党的工作,主编一个油印的《政治周报》。因藏戈夫案件被捕拘留了二十八小时,后又因参加共产党声援五卅运动大会而被捕拘留三十小时。</p><p>7、1927年,和周恩来、贺龙等同志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p><p>8、参加组织1927年湘南起义,将部队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次在旗上用了红星。</p><p>9、1928年5月,率部一万人到达井冈山,决定建立最初的根据地,在这里第~次会见毛泽东。</p><p>10、1929年,朱、毛率部到了江西南部、福建等地去进行建立苏维埃的长期斗争。</p><p>八、人物性格及事件:</p><p>1、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冬天则以转牛肉当饭:②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打球: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④朱德向弟兄们讲话时往往脱下他的相子;⑤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⑥有时要是不十分忙,他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⑦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p><p>2、爱好广泛:他喜欢运动,乒球打得很好,篮球也打个”不厌”:他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p><p>3、负责,诚实可靠:妻子康克清认为朱德对一切大小情都十分负责。4、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p><p>5、身先士卒,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打仗时总在前线指挥:他以无数次战役再三证明他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p><p>6、执著追求,意志坚定:为了寻找共产党,朱德谢绝了军阀给他的师长的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终于在192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p><p>7、忠诚谦虚,服从指挥:共产党所以能够对红军保持严密的控制,朱德对”文职”领导的忠诚和服从,是原因之一。朱、毛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朱德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一一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自价值的因素。</p><p>8、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罕见的人品:在长征期间,他的部下在经受了重重围困和各种艰难,仍能保持方众一心,这必须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式精神的罕见人品。</p> <p>贺龙</p><p>一、外貌形象:他是个大个了,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己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p><p>二、言谈举止: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他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p><p>三、出身与家庭: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清朝的一个武官,也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p><p>四、童年的经历:无</p><p>五、受教育情况:贺龙除了在军事方面以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他并不是个无知的人。</p><p>六、参加革命的起因:1925年时,国民党宣传队与”土睡头了”贺龙谈了三个星期,他经过慎重的考虑,同他的部下商量,最后才同意加入国民党。1927年八一南吕起义之后,唐生智、何键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居杀”,国民党军阀不仅处决共产党人,而且处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贺龙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这种屠杀激起他的愤怒,他毅然投向共产党。</p><p>七、参加革命后的经历:</p><p>1、参加了南昌起义:</p><p>2、南吕起义后,他的部队失败了,贺龙和朱德转移到头,他们又吃了败,贺龙的残部去了内地,而贺龙却选到了香港,后来他又偷偷去了上海,从那里化了装回到湖南:</p><p>3、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p><p>4、可以手无寸铁到全国任何哪介村里去,向哥老会(是个规模很大的秘密团体,在全国农村都有分枝)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p><p>5、从湖南苏区撤出后,尽管在长征路上死伤惨重,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到达西藏。</p><p><br></p> <p>徐海东</p><p>一、外貌形象:徐海东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庭,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他长着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身材修长,四肢灵活。</p><p>二、言谈举止: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在谈吐上也是如此。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白豪,他常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尽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用里上来,卷起裤腹,参加了一支路过的”自恳参加”的战士的队伍。</p><p>三、出身与家庭:徐海东1900年出生于汉口附近的黄县,他的家庭世世代代都是做客工的,祖父一代曾经置过地,但由于早灾、水灾、捐税,后来就贫化。他的父亲和五个哥哥在黄陂的一个客里做窑工,仅可糊口。</p><p>四、童年的经历:徐海东上学第四年,也就是十一岁那年,参加了一场”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一群富家子弟把他逼到墙角里,他扔出去一块石头打破了一个姓黄的地主家孩子的脑袋,那孩子哭着走了,不久带着家人回来,对徐海东拳打脚踢,先生又打了他一顿,他便逃学不肯去。后来就到窑厂去当学徒,在”谢师的几年”里没有工资,他十六岁满师,在三百个工人中工资最高。</p><p>五、受教育情况:上过四年私染,因被地主和先生段打,便逃学不肯去了。</p><p>六、参加革命的起因:21岁时,徐海东因家庭纠纷离家,步行到了汉口,接着又到了江西,做了一年窑工,本打算回家,却因得霍乱花光了积蓄,就参加了军队。他对军阀的军队感到厌恶,和一个军官一起开了小差,逃到广州,参加了张发奎将军的国民党第四军。1927年春,国民党军队分成左翼和右要两派,徐海东站在激进派一边,不得不逃亡,他偷偷地回到了黄陂。这时,他在一些学生的宣传影响下己成了共产党员,他在黄院就立即开始建立党支部。</p> <p>外貌形象</p><p>精神饱满、出身与家庭:父亲李金德,原名李道兴,1920年7月20日出生于湖北红安县华家河镇李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红安苏维埃政府建立后,1930年春,青年人参加红军形成热潮,群众都组织起来,成立了赤卫队、自卫军、少先队、共青团、妇女会等。父亲出身贫苦,向往革命,他先在儿童团负些责任,主要任务是放哨、站岗、查路条、送信等,又急切地要求参加红军。</p><p>有10岁的父亲谎称自己已经12岁了,还是由于年龄太小一连三次报名都没被批准。后来,枫树坳的农会主席找到他说:你不是想参加红军吗?现在县总工会要一个勤务员,你愿意不愿意去?父亲回答说:只要让我当红军,干什么我都愿意。因为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县委书记徐宝珊调父亲到身边担任警卫员,以后徐宝珊同志担任了中共鄂豫皖省委组织部部长,父亲也随着一起到了省委。</p><p>为了生存,反抗压迫,改变人类两极分化的不公平</p><p>9岁参加长征的向轩,192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1933年4月参加红军。1935年11月随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长征中任通信连战士、通信班副班长。</p><p>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成都市西城区人武部副部长(正师职)等职,被总政治部确定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红军。</p><p>1934年,调任红六军团特务连文书。1934年8月随部队离开中央苏区开始西征。长征中任团政治处青年干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p> <p>林伯渠外貌形象</p><p>戴眼镜,斯文儒雅</p><p>长林伯渠是多重身份,张治中华罗庚都是林伯渠,出生晚清洋务运动领导人之家,张之洞孙女婿者形象。十岁时才随父入私塾读书。不久,入道水书院 (今临澧一中) 寄读。那时,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消息传到乡下,群情激愤,李鸿章等人“富国强兵”的主张对一部分青年颇有吸引力。不久,湖南创办中、西、南三路师范学堂,西路设在常德。开办时,令各县选送二人。林伯渠在其父的支持下,毅然放弃科举考试,怀着一片救国救民的热忱,通过县考,于一九○二年入西路师范 (今常德市一中) 就读。</p><p>国民政府政治孤立,失去民心,这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 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人民的生活太困难,失了民心;国民政府统治腐败,贪官横行。四大家族太腐败,封建主义依然存在 。</p><p>1921年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务部副部长,在协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8年秋到达莫斯科,同瞿秋白、吴玉章及苏联语言学家一起,制订中国北方话拉丁化方案。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部长、办事处主席等职。1937年冬至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被人称为“延安五老”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p> <p>外貌特征:</p><p>一头黑油油的头发下面一双闪闪发亮的眼睛</p><p>性格活泼大胆勇敢。</p><p><br></p><p>1906年3月7日生,广东省云浮市附城乡石塘村人;乳名8仔,书名邓元钊,化名易林。父邓兴盛,母欧氏。</p><p>1912年归庵书堂读书。1915年迁开平县水井墟古劳村。1916年返云浮,读私塾。1917年夏东明小学插班2年级。1919年转城西小学。参加“54”运动。1921年辍学到广州在东区公安局做勤杂,西湖路公益祥旅店当茶房。冬到香港,太古船坞轮船上当厨工,参加海员工会和洋务工会。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后积极参加工会工作。</p><p>随着结识海员工人领袖苏兆征,他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投身工人运动。</p><p>1922年,邓发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1930年后任闽粤赣边特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政治保卫局局长。长征中任纵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民运委员会书记。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45年9月代表解放区职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