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留存并珍藏的赴朝鲜祖国慰问团老照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

龙剑情霄

<p><b>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老年节)哈😊,更重要的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今年国家的纪念活动可谓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这七十年来“最高规格”的一次——前天的国家纪念大会及各地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祭扫活动等,再加上这些日子的多家电视台播放了多集回忆纪录片等——“唤起了”人们的记忆,激发了国人的意志和激情——还使我想起了俺老爸 戴临风 六十八年前作为第二届赴朝祖国慰问团时留存的一批老照片哈!</b></p><p><b> 这批老照片是俺在2015年整理二老存物时发现并扫描后留存的,那时虽是个“逢五小庆年”,但当时没有啥氛围呦,只好留存了下来!没想到今年的纪念活动如此之“隆重/壮观且震撼”——激情澎湃之余,必须让这批老照片“再现于世”,传承下去——忆念当年战火连天保家卫国的异国战场情景,追思前辈与烈士们抗美援朝的丰功伟绩吧!</b></p><p><b> 可惜这批老照片没有注明作者为谁?俺只是看到照片中老爸挎着照相机(他一直喜爱摄影哈,但供给制时无法自己买相机哦,应该是公家配发的),大概有一部分是他老人家的现场作品吧,其它的也无法“追溯版权”啦!得嘞,大家共同观览那烽火年代的老照片吧!</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b></p><p><b style="font-size: 18px;">赴朝</b><b>时间:1952年9月18日,农历壬辰年七月三十日</b></p><p><b> 9月18日至12月5日以刘景范为总团长,陈沂、胡厥文、李明灏、周钦岳等人为副总团长的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陆续赴朝,这届慰问团的规模比上届更大,代表性也更为广泛。它是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民族的代表,各地区的烈属军属、工农业劳动模范,妇女、青年、文教、工商、宗教各界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及文艺工作者,共1097人组成的。成员中包括严仁赓、沈兹九、叶笃义、张轸、关梦觉、宁武、蚁美厚、马恒昌、叶盛兰、杜近芳、小白玉霜、常香玉、金焰、赵丹等知名人士。慰问团于本日从北京出发。总团下属的9个分团,除第九分团留在国内慰问志愿军的伤病员外,其他8个分团到达朝鲜前线,进行了为期四十多天的慰问活动。</b></p><p><b> 他们从中朝边境到“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从朝鲜的西海岸到东海岸,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到许多连队的前沿阵地上,到处留下了慰问团的足迹。为了圆满完成慰问任务,有的代表带病涉过海滩上的烂泥,到海岛上慰问守卫海防的战士;有的冒着大雨,翻山越岭,通过敌人炮火封锁线,到前沿阵地进行慰问;有些代表到过著名的道峰山英雄营、马良山英雄连、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牛角峰英雄连等单位,并且访问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代表们还分别到杨根思、罗盛教、姚庆祥等烈士墓前举行了扫墓仪式。慰问团普遍地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同时也慰问了朝鲜人民军和朝鲜人民。他们共开慰问大会、座谈会等3100余次,分赠慰问品6000余吨。在给志愿军的有些慰问品上,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的图案。文工团演出歌舞、曲艺、杂技、京剧、评剧和电影队放映电影共近3000场。慰问团中的一些著名演员,为战士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b></p><p><b> 十月二十三日,慰问团举行了慰问朝鲜内务省警备队的慰问会。参加会议的除内务省的高级干部外,还有战斗英雄、功臣、模范及各警备部队的代表等二百多人;其中有击落敌机十架的青年战斗英雄康成权,不顾敌机轰炸扫射完成警卫任务的一等女功臣姜英子等。在会上,内务省朴勋一副相代表警备队的全体同志,对慰问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慰问团刘景范总团长在致慰问词中,向警备英雄城市——平壤的警备部队致以深切的慰问和敬意。慰问团的代表们与英雄们于会后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警备队的战士们并演出自己在战斗中创作的精彩文娱节目招待慰问团。</b></p><p><b> 十月二十四日,慰问团举行了慰问朝鲜工、农、妇女等人民团体的慰问会。在会上,中国铁路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李颉伯,农民代表、军属模范、志愿军空军英雄张积慧的父亲张本周,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夏英哲,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沈兹九,朝鲜职业总同盟中央委员会群众文化部部长金钟烈,农民同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时哉,民主青年同盟中央委员会政治文化教养部部长金用焕,民主妇女同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金英秀均先后讲话。慰问团代表们在讲话中,表示对英雄的朝鲜各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慰问。朝鲜代表们在发言中除对慰问团表示热烈欢迎外,并对中国人民给予朝鲜人民兄弟般的援助和鼓励,表示深切的感谢。会后,宾主又分成四个组进行了座谈。朝鲜方面参加座谈会的有:模范汽车旋盘工崔炳模,模范纺织工人朱宝玉(女)、金浣天,增产百分之百的丰产模范农民赵锡浩,增产百分之五十的模范农妇崔信女,模范青年工人崔城尧、吴东殷,共和国英雄女护士鞠信福等。在会上,英雄、模范们都把自己的光辉事迹,详细地告诉了中国人民慰问团的代表。</b></p><p><b> 十月二十七日,慰问团在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小说家李泰俊的主持下,与朝鲜文化艺术工作者举行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内阁出版指导局局长田东赫,“金日成将军之歌”歌词作者、诗人李灿,歌曲作者、作曲家金元均,“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歌词作者朴世永等三十多人。会上,首由朝鲜文学同盟书记长、小说家金南天报告战时朝鲜文化艺术工作的概况。继由朝鲜国立艺术剧场场长申鼓颂、作曲家李建雨及慰问团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丁里等发言。他们都就朝中两国文艺工作团演出的节目,交换了许多宝贵意见,并相互表示愿为朝中两国文化艺术工作的广泛交流而努力。</b></p><p><b> 十月二十七日,慰问团举行了慰问朝鲜铁道省的慰问座谈会。到会的有铁道省副相南学龙、金会一等高级干部及共和国英雄、模范机车长韩南洙,模范女司机朴永实,铁路局技术课长沈相意等三百多人。会上南学龙副相代表朝鲜全体铁路员工,感谢中国铁路志愿部队给予朝鲜铁路员工的帮助。他说:由于中朝铁路员工的并肩作战,保障了前方的运输,更加提高了我们的胜利信心。中国铁路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李颉伯代表我国铁路员工对朝鲜铁路员工坚持战地运输工作所获得的伟大胜利表示了慰问和祝贺。在座谈会上,朴永实、韩南洙、沈相意等还报告了他们的英雄事迹。沈相意课长曾在一年中挖出了二十一个定时炸弹。他说:“希望各位慰问团代表同志们回国后告诉中国人民,美国空中强盗永远炸不断朝鲜的钢铁运输线!”</b></p><p><b> 文艺工作团的演员们在前线演出节目时曾逢到许多困难,如会场小,部队多,台顶滴水,空气闷人等,有时还要往返数十里路举行连续的演出。然而,演员们不顾疲劳,不怕困难,以高度的热情为志愿军英雄们举行慰问演出。如小白玉霜、杜近芳等,虽然有病,却一直坚持演出。京剧演员徐志良在翻筋斗表演中把脚摔坏了,也不愿休息继续坚持演出。全体演员都以能向志愿军英雄们表演节目为荣。他们说:“我们能到前线来为祖国最可爱的人表演,是我们最大的光荣。你们前方艰苦奋斗,保卫了我们,我们到这里来表演,只要你们愿意看,就一定‘有求必应’!”因此他们往往在预定的节目演完以后,又一次再次的加演新的节目。</b></p><p><b> 为了使在最前线担任紧张战斗任务的部队也能够看到祖国文艺节目的表演,文工团的演员们在十一月展开了小型慰问演唱的活动,他们分成许多小组分散到阵地上出演。评剧演员小白玉霜,京剧演员叶盛兰、李和曾、杜近芳,曲艺演员高元钧及歌舞团的一部分演员,都分别到前线阵地上去表演。</b></p><p><b> 文工团的演员们在阵地上受到志愿军战士们的热烈地欢迎。他们所到之处,战士们老远就整队迎接他们,并为演员们准备了苹果、栗子、梨子等果品,许多炮身上与掩蔽部墙上都遍贴着“感谢祖国人民慰问”的彩色标语,战士们用热烈的欢呼与鼓掌来表达他们对祖国人民的怀念。战士们还把他们在作战中缴获的珍贵的战利品,赠送给演员们作纪念品。当节目表演完毕以后,战士们纷纷同演员们亲切的握手,并请他们转达志愿军对祖国人民的感激和热爱。</b></p><p><b> 慰问团在每次慰问中,朝鲜各界代表都把他们最珍贵的礼物赠给慰问团的代表们。这些礼物有炮弹筒制成的烟缸、灯座和汽车零件、座秤、胶布、绢织、刺绣、画、照片、书籍等。他们说:我们的礼物,是表示着我们对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敬意。并且证明了尽管美帝国主义者想尽各种毁灭朝鲜人民的伎俩,但是英勇的朝鲜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我们的机器依然在转动,我们的画家每时每刻都在握紧着正义的笔。</b></p><p><b> 这届慰问团在朝鲜慰问期间,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的时候,也是志愿军赴朝参战两周年的前后。志愿军指战员以战斗的胜利迎接祖国亲人的到来。慰问团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朝鲜人民军战友以及朝鲜人民一起,以争取反侵略战争更大胜利、为和平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共同心愿,纪念了志愿军入朝参战两周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注:上文摘自网络介绍文。</b></p><p><br></p> <p><b>  上图为祖国慰问团西北分团的合影照(不知是出发前还是回国后?无从考证啦)。前排左起第六位是 秦川 老伯(西北分团副团长)。没见到俺老爸哈,兴许是他照的?🤗</b></p> <p><b> 俺老爸在抗战初期赴延安前曾搞过“地下工作”,所以他一生都是很少记录各类事件或纪要等(全靠脑子记),回家也极少和我们谈及各类工作中的“甜酸苦辣”事情——这就是他们那老一代革命者的“习惯”吧!好在他在2000年八十岁高龄时,编篡出了他的诗词集《临风集》,上编是他从一生中近千个自作诗词里精选的三百多个有他各个年代有感而发的诗词;下编中则是用诗词(自嘲为打油诗)及旁白等,描述了他的一生革命战斗史——也就是从这近六百页文字中,我们才第一次了解了自己的老爸哈!好在这下编中,还真有十页记载了他们在朝鲜进行慰问活动的简述哦——一并摘录粘贴出来,添个“纪实文字吧!🤗</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临风集》——摘录</b></p><p><b>晴天霹雷青光闪, 一九五零六月间,</b></p><p><b>美帝支持李承晚, 仁川登陆逼我边。</b></p><p><b>中南海彻夜灯光亮, 为援朝决策人未眠。</b></p><p><b>眼前困境人共见, 反蒋抗日十数年,</b></p><p><b>百废待兴未起步, 印边台岛斗犹酣。</b></p><p><b>林彪借病欲远遁, 他人多道险与艰!</b></p><p><b>毛主席——</b></p><p><b>高瞻远瞩兼胆略, 费尽心机理万端,</b></p><p><b>美帝用心岂半岛, 欲厄中朝在摇篮。</b></p><p><b>岂能见死不相救, 唇齿铭言落身边。</b></p><p><b>原子弹,纸老虎, 无空军,不相干,</b></p><p><b>战争正义人共胆, 步枪小米三十年。</b></p><p><b>我不抗美谁抗美, 我不援朝谁肯先?</b></p><p><b>师出有名称“志愿”, 主帅难得心不安。</b></p><p><b>半纪疆场思寻遍, “横刀立马”现眼前。</b></p><p><b>西京唤将中南海, 竖浪涛横鸭绿边!</b></p><p><b>更遣长子随军去, 必胜决心可鉴天。</b></p><p><br></p><p><b>彭总主帅入朝鲜, 春雷滚滚虎出山。</b></p><p><b>胸有成竹经验广, 五次战役震世寰。</b></p><p><b>逼退凶焰三八线, 二十二万尸骨残。</b></p><p><b>“上甘岭”敌称“伤心岭”, 克拉克雇影羞自怜。</b></p><p><b>未胜签和何脸面, 美军战史实空前!</b></p><p><b>“不可战胜”己自破, 星条旗卷避寒碜。</b></p><p><br></p><p><b>神洲云涌气搏天, 抗美援朝势无前。</b></p><p><b>组队赴朝前慰问, 我被批准任团员。</b></p><p><b>——1952年国庆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五个分团,带着印有“最可爱的人”的烧磁茶缸和丝手帕作为送给每个战士的献礼,直奔鸭绿江——</b></p><p><b>跨过鸭绿江, 气氛突紧张。</b></p><p><b>炮裂天边响, 机吼头顶狂。</b></p><p><b>登阜凭远望, 满目尽凄凉。</b></p><p><b>千里国土覆瓦砾, 万簇烽烟笼村庄。</b></p><p><b>借问老里长:</b></p><p><b>青壮男儿何不见? 尽在前方御豺狼!</b></p><p><b>借问阿爸基:</b></p><p><b>面对偌大痛心事, 何以少见泪汪汪?</b></p><p><b>非是无情无眼泪, 早被怒火烘烤光!</b></p><p><b>借问阿妈尼:</b></p><p><b>中青女儿在哪里? 阡陌之间代夫忙!</b></p><p><b>餐桌稻米何其少? 尽数收藏备军粮!</b></p><p><b>卫国保家民自壮, 罄身所有理应当!</b></p><p><b>壮哉此语触心魄, 援朝抗美自应当!</b></p><p><b>无惧非因初生犊, 一团怒火烘胸膛!</b></p><p><b>面对这——</b></p><p><b>充满乐观的悲惨世界,</b></p><p><b>正对这——</b></p><p><b>没有泪水的苦难人间。</b></p><p><b>铁石心肝亦为动, 热血儿女几断肠!</b></p><p><b>任美帝武装牙齿何所惧,</b></p><p><b>吾自诩百年所拒尽恶狼!</b></p><p><b>民心若此焉不胜? 高丽史谱更辉煌!</b></p><p><br></p><p><b>两月慰问收获丰, 瞠目眩头八面风。</b></p><p><b>人间苦乐贯双耳, 血涌潮汐不间停。</b></p><p><b>提笔又止难描绘, 愧见魏公书己成。</b></p><p><b>杀青付梓亿万册, 《谁是最可爱的人》,</b></p><p><b>血泪凝成“伤心话”,道破中朝儿女情。</b></p><p><b>罗盛教、毛岸英, 中朝血凝万代红,</b></p><p><b>继光胆裂上甘岭, 少云敢与火争烽,</b></p><p><b>“英雄儿女”映世界, 孤胆英雄王万成。【注】</b></p><p><b>屈指难计擎天柱, 入朝哪个不英雄!</b></p><p><b>为祖国,为人民, 斯大林和毛泽东,</b></p><p><b>火海刀山也敢闯, 更无艰难阻众英!【注】: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主角王成的原型即王万成。</b></p><p><br></p><p><b>二分团分工慰问十八兵团,李政委的热情豪迈深为大家敬仰,每当迎送酒会都会举杯高唱:</b></p><p><b>“同志们来吧!</b></p><p><b>让我们乾上一杯!</b></p><p><b>为祖国、为人民,</b></p><p><b>让我们乾上一杯!</b></p><p><b>…………………..</b></p><p><b>为毛主席、为斯大林,</b></p><p><b>让我们乾上一杯!</b></p><p><b>…………………”</b></p><p><b>每当此刻尝自问: 是泪多?是酒多?</b></p><p><b>醉翁之意“真在酒”, 此时酒里情最多!</b></p><p><b>酒中含泪泪溶酒, 祖国情怀多!多!多!</b></p><p><br></p><p><b>二分团自带的文工团,由我代理团长,实际只有十人左右,节目多是歌颂英雄,说唱祖国建国初期的胜利情景。当然,对前方来说,也是难得的“好礼物” 。但是很快就发现产生在朝鲜的战地作品,特别是战士们自编自演的“小钢炮”。要比我们带来的高超得多。决定:改变单向慰问的方针为双向慰问,即每个人都要学会一、二个朝鲜战场上的新节目,以为归国后配合口头汇报,同时演出。通过回国后的实践,证明是个好办法。特别是在西安欢迎会的汇报取得可喜的成功。</b></p><p><b>会后行晚宴, 客满“群众堂”。【注】</b></p><p><b>张治中在座, 习仲勋主筵。</b></p><p><b>书记转脸招唤我, 主桌来敬酒一觞。</b></p><p><b>张公急呼不不不, “他来前线我后方,理应我等敬团长, 借酒传情——分享一份赴朝光; 十人合敬太乏味,雄纠纠,气昂昂, 人人单敬才风光!”</b></p><p><b>张主任,善盘算,</b></p><p><b>他们一人一杯酒, 我却十杯陪肚肠。</b></p><p><b>心情舒畅酒增量, 不识何处是醉乡!</b></p><p><b>【注】: “群众堂”为建国初始建于西安市的一座大礼堂。</b></p><p><br></p><p><b> 至此,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活动结束了!休息了两天,正好叙叙天伦——我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50年一月底生长女,因其怀于延安,生于西安,老战友作家王汶石为其起名“安安”,颇有纪念意义,今年九月初生了二子,为安安之弟,故名安弟(他老人家出征赴朝时,俺还没满月哦)。人们祝贺我“一男一女活神仙”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为老爸诗词集中的记载哈😊!</b></p><p><br></p><p><b>注:此照片中的纪念章为老爸保存的1951年参会时——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纪念章!一并展示吧!</b></p> <p><b> 西北慰问团到达朝鲜后的集体照!前排左起蹲着的第四位——秦川 老伯;前第四排右起第四位——俺老爸!</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以下均为慰问团活动时的纪实照片</b></p><p><br></p> <p><b>与英雄坦克兵们的合影照!左上坦克顶部蹲坐者——为 秦川 老伯,估摸着是俺老爸照的哈😊!</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英雄坦克车——404号</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慰问高炮战士们的照片</b></p> <p><b>西北慰问团的少数民族演员与中朝战士们的合影照片!(下同)</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志愿军抓获的“李承晚军”俘虏兵</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慰问团为志愿军英烈姚庆祥扫墓致哀</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朝鲜少先队员也为志愿军英烈扫墓致哀</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志愿军战士们在执勤备战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采访当年的志愿军英雄</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级战斗英雄——郭恩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级孤胆英雄——刘光子</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孤胆英雄”一人俘虏63名敌人</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一个人,一把冲锋枪,活捉63名敌人!完成这一壮举的正是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第561团2连战士刘光子。在一次截歼逃敌的战斗中,他看到一条山沟里挤着不少敌人,立即迂回到敌后,用那把冲锋枪突然向敌人扫射,接着又投出手雷,并趁烟雾冲入敌群,大喊“缴枪不杀”。敌人不知所措,纷纷举手投降。最后,63名敌人全部乖乖地当了他的俘虏。刘光子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级孤胆英雄”荣誉称号!</b></p><p><b style="font-size: 18px;">照片里英雄手中的那只冲锋枪,现陈列在军博的展厅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注:此文摘自10月26日《北京晚报》</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级起雷英雄——姚显儒</b></p><p><b style="font-size: 20px;">“排雷英雄”让400个地雷搬了家</b></p><p><br></p><p><b>1952年春,志愿军第63军第566团3连班长姚显儒,冒着生命危险探索排雷方法,起回敌人埋设地雷227个,破坏地雷300个,并把400个地雷“搬了家”,用敌人的地雷炸死了敌人自己的20余人!荣立一等功,获“二级起雷英雄”称号!关于“地雷大搬家”的事迹曾刊登在了1952年的《人民日报》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注:此文摘自10月26日《北京晚报》</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级刺杀英雄——苏文俊</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级英雄钢铁战士——蔡金同</b></p> <p><b>俺老爸也在“无名亭”中“潇洒”了一张😀</b></p><p><br></p> <p><b>俺老爸(前排右一)挎着相机📷和秦川老伯(前排左一)与志愿军战士们的合影照!</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志愿军战士们帮助农庄队员的劳动照</b></p> <p><b>以下为朝鲜集体农庄队员和少先队员们的生产/学习/生活照片及风土山景照!</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朝鲜人民军战士在执勤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远眺板门店停战谈判会场照</b></p><p><br></p> <p><b style="font-size: 18px;">注:上图为当年报纸对西北慰问团活动的系列报道哈🤗!</b></p><p><b> </b></p><p><b> 总之,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这一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巩固和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长期和平建设的环境。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受欺侮、受凌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有能力、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p><p><b>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我们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弘扬。</b></p><p><b>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清资本主义的贪婪和侵略本质,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我们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从不畏惧战争,只有敢战善战,方能止战胜战。牢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经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必将赢得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p><p><br></p><p><b> 这批老爸留存并珍藏的祖国人民抗美援朝慰问团活动的老照片专辑编辑完成啦!它们虽然只是展现了那场七十年前伟大战斗的“一个侧面”,但其纪实性真是难得一见滴哈!观览吧!愿大家喜欢喽!🤗</b></p><p><br></p><p><b>最后——顺祝各位老战友,老同学及各位亲们重阳节快乐!秋日安好吉祥啦!💐</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剑霄制作 庚子年秋月 于京西 漢園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