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塔辽西,闻听古风(一)寻访辽塔篇

细雨清风

<p>神秘的契丹民族,虽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忆,但其在历史上是轰轰烈烈的。契丹留给我们看得着的文物古迹,最多的就是辽塔,我们对辽塔的敬意就是对契丹民族最好的记忆。辽塔,是契丹民族崇佛信佛的历史记录,是契丹的历史丰碑,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国与宋金处于同一时代,与北宋分治上百年,是一国两制的古代模式。</p> <p><br></p><p>对于辽塔的好奇,源于对契丹文化的模糊不清。宋辽分治上百年历史,后来辽被金灭,没有留下契丹人自己记载的历史,对于契丹文化都是宋金的记录,唯一留给后人的就是辽塔。特殊时期的国庆长假,也是疫情低风险之后的第一次“放开性”出游,同时也是红叶黄叶的蜜月期,骑行活动不能与旅游大军叠加,趁此时,启动了“寻塔辽西”的路线,把骑行与寻塔拜塔融合在一起,以塔为坐标设计一个环线骑行,实现赏景访古两不误。此时此刻的风景辽西不是最佳选择,但辽西辽塔的分布是最密集最神秘的地方。确定方案之后,立即组队,7个人的寻塔辽西,闻见古风之旅在10月2日开始,经过14天,行程超过1400公里,穿越辽西4市9县60余个乡镇上百个村屯,寻塔拜塔15处共计18个辽塔。遇见醉美的加碑岩乡;感受到了章古台治沙固沙的奇迹;亲见了巍峨雄壮的锥子山长城;再次拜访妙峰寺双塔并穿越龙门。辽西山不高,水稀少,历史确是最丰富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民风,处处都是忘不掉的记忆。</p><p>辽塔是对辽代佛塔类建筑的统称,又称作辽朝古塔、辽代佛塔等。</p><p><br></p><p>辽朝皇帝崇信佛教,在五京地区以及重要府州皆造塔建寺。造塔之风波及全国上下,各地官吏乃至普通僧徒也在州县等地自行筹资建造,留下了丰富的古塔遗存。</p><p>每天拜塔迷路时,总会有人出现为我指明道路,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神秘的力量。不是戏言,磨石沟塔和四官营子塔,中天寺白塔,这三个塔都是关键抉择时,出现了路人正确的指路,让我的寻塔拜塔顺利完成。</p> <p>张扬豪放之塔---阜蒙十家子塔。该塔位于阜蒙县十家子镇太平屯后边的一座山顶上。进入十家子镇域,远远就能看到高高耸立的塔,它像一位领袖俯视苍穹,阅尽古往今来;也像一座航标导引着过往云烟;更像是一片领地的圆心始终操控这个圆。</p> <p>十家子塔,目前是省级保护单位。</p><p><b style="color: rgb(31, 31, 31);">闾州辽塔,也称“十家子塔”,位于辽宁阜新市阜新县十家子镇塔北村(烧锅屯)南部的塔山山顶,因此也称“塔山塔”,阜新地区仅存且保护较好的三座辽塔之一。该塔修建于辽会同元年(公元984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塔面上转雕佛像、文字、莲花及宝瓶等图案,人物栩栩如生,高大美观,体现辽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转雕艺术的高超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价值和古建筑学研究价值。1985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0月列为辽宁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b></p> <p>远眺十家子塔,这是我寻塔拜塔的第一站。</p> <p>八角塔,八个面,其中,东南西北四个门,每个门都不一样,仔细看,有的门是开着的,有的是虚掩着的,有的是关闭状态。</p> <p>关闭的门</p> <p>虚掩着的状态</p> <p>开着的门</p> <p>塔身的雕刻</p> <p>塔角是小塔雕刻状,非常独特。</p> <p>懿州故地之塔--塔营子塔。位于阜蒙县塔营子镇内,相对而言是镇内的高地,据说是古懿州所在地,国保级单位。该塔在路旁根本看不到,只有走到小镇的顶端才能发现,可见辽塔的神秘感。</p> <p><b style="color: rgb(31, 31, 31);">塔营子塔现存塔高38米,为八角十三阶密檐式结构的青砖佛塔。塔身八面筑有龛室,内置砖雕坐佛一寺,塔身每面都有佛龛,佛像千姿百态,形象逼真,雕工精美。塔身用半圆砖砌出八角柱,使塔身显得浑厚高耸,威严厚重。</b></p> <p>  塔营子乡在辽代叫懿州,公元102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在此为二女儿槊古公主建私人城,赐名为“懿州”。1247年四月初九,武当派鼻祖、太极祖师张三丰就出生在古懿州城。1061年槊古公主死后,她的女儿道宗宣懿皇后将懿州城献给朝廷,当时城内有百姓4000多户,28000口人,城周长4600多米。后来,懿州成为辽、金、元三代的重镇,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p> <p>塔身雕刻让人叹服古人的智慧</p> <p>不能错过之塔---红帽子塔山塔。该塔位于阜蒙县红帽子镇塔山之巅,进入红帽子镇认真留意也能发现这个远方的塔,看起来很小,越走越是看不到,当地人告诉你,你就走很远的,我越走越迷茫,生怕错过这个塔,不时的问路人,始终不放心,终于到了一个坡底下,一个醒目的提示牌告诉你-塔在3公里之外,沿指示一路奔波,来到塔山脚下,一片松柏环绕,塔山塔出现在了视野中,环盘山道而上,每一次转弯都是一道风景。</p> <p><b style="color: rgb(31, 31, 31);">东塔山塔是一座八角十一级密檐式空心结构的砖塔,现残存塔高约24.4米,由地宫、基座和塔身三部分组成。基座为须弥座,高约6米。东塔山塔的第一层四面开券门,内有一平面正方形的地宫,地宫总高度约9米,宫底呈平面正方形,边长2.37米,内有砖砌的梯蹬残迹。东塔山塔的特别之处在于现今发现的绝大部分辽塔第一层虽有券门,但内部均为实心,东塔山塔这种建筑形式显得十分特别。据推测,该塔建于公元1076年。</b></p> <p>远眺塔山塔,苍松翠柏环抱。</p> <p>塔身雕刻一般,塔身是否原有雕刻被损毁不得而知,根据常理,辽塔都是会雕刻佛像,神仙等。</p> <p>提示牌,这是寻塔之路的唯一一个。</p> <p>东北第一塔-朝阳北塔。据说朝阳北塔建于北魏,出土了很多文物,见证了朝阳的昨天之辉煌。十三级密檐式方塔,真的是高大上。</p><p> 北魏灭掉北燕后,燕王<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AF%E5%BC%98/3239967"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冯弘</a>的孙女入侍北魏皇宫,后被尊为皇后、皇太后。<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AF%E5%A4%AA%E5%90%8E/881586"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冯太后</a>于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0年)在龙城立了一座思燕佛图(佛图即佛塔)。这座佛塔的旧址就在北塔。</p><p> 到了唐朝初年,又在木塔的基础上建起一座砖塔,经过后世的几次整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北塔。唐代的北塔 是十三层密檐空心砖塔,塔体呈正方形,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塔身有券门,可以进入塔内。各层密檐 的束腰白灰壁上,绘有色彩鲜艳的花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辽代对此塔进行维修时,在基座和塔身外面又包了一层外壳,并重修了两层塔檐和塔刹。塔身四面各雕有一尊坐佛,端坐于莲花座之上,莲花座下雕有五象、二马、五孔雀、五金翅鸟,生灵座,旁边有二菩萨和砖雕小塔。佛、菩萨的上方有宝盖和飞天。密宗五方如来、八大菩萨、八大灵塔是辽塔密宗佛塔常用的装饰题材.</p><p> 本世纪八十年代在对该塔进行维修加固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宫和天宫,出土了用金、银、玛瑙、珊瑚、珍珠、琥珀、琉璃“七宝物”制成的珍贵佛教文物数百件。其中盛舍利子的金塔和六角形鎏金银塔堪称稀世珍品北塔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有生机活力之塔-朝阳南塔。该塔也是十三级密檐式方塔,南塔最显著的特点是特别备受燕子的青睐,从塔身看有很多燕子窝,当地人称之为“活”塔。</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该塔高约40米,是一座方形空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建在一个宽大的方形砖座之上。塔身的南面辟有一券门,可直通塔心,其它三面设假门,门楣饰有卷云纹,门两侧上部各镶有一块石碑,刻有八大灵塔的名称。八大灵塔的内容反映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圆寂一生之中的重大活动。在第一层塔檐的拱眼壁上原供有一尊禅定初祖菩提达摩的石坐像,坐像的造型为普通僧人形象,身披袈裟,手捧经卷,盘膝打坐。这尊精美石像,现珍藏于朝阳博物馆。2019南塔已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名声在外的塔-八棱观塔。该塔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八棱观村,村与塔同名,该塔俯视大平房镇和木头城子镇,处于两镇的交界处。</p> <p>该塔建于辽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棱观而得名。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34.4米。塔座分上、中、下三节,上、下两节每面设三龛,浮雕蟠龙、力士、小塔和神仙人物,姿态各异,中节为素面。塔身各面雕坐佛、胁侍、仙童蹈云等。各层密檐均有砖雕<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97%E6%8B%B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斗拱</a>,风格独具,形式特异。塔身佛像为半圆雕,以塔基仰莲层为依托,砌出远远探出塔面之外的须弥座莲台及佛身。</p><p>八棱观塔造型与艺术雕刻别具一格,塔体结构精巧,以斗栱承托塔檐,但逐层斗栱结构不一,属辽塔中的精品。</p> <p>八棱观塔为辽代中京道兴中府建州境内的佛塔,建于辽代早期,与建州古城隔河相望,南邻大凌河。</p> <p>八棱观塔塔身雕刻丰富。</p> <p>八棱观塔塔身雕刻最丰满,这是其他塔所没有的。</p> <p>该塔位于朝阳木头城子镇与龙城区交界,在大凌河右岸,行政区划管理归龙城区大平房镇,但离木头城子镇近,容易误认为是木头城子镇管理。</p> <p>塔身雕刻复杂多变,极其玄妙。</p> <p>灵气智慧之塔-双塔峪双塔。该塔位于朝阳县木头城子镇郑杖子村一座仙气十足的峭壁悬崖上,简单精致,神态庄严,如同神仙下凡。现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单位。</p> <p><b> </b><b style="color: rgb(34, 34, 34);">双塔沿河依山建在悬崖之上。背靠高山,面临谷底,给人一种凌空出世的感觉。双塔东西相距23米,东塔高11米,西塔高13米,由基座、须弥座、塔庙、塔檐、塔刹五部分组成。塔身为八角形,南观开券门,门额饰缠枝花纹,另七面均于中央砌一小塔。塔基下无有一块平地,犹如在悬崖上长出来一般。且不说双塔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单说在古代无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能于此处建筑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双塔,就会令人叹为观止。劳动人民艺之精,技之湛、智之聪、魄之勇,由此可见一斑。</b></p> <p>双塔之一---单檐塔,有点像可白塔造型,该塔建造的简单。</p> <p>塔身雕刻还是很漂亮。</p> <p>空心塔造型</p> <p>塔虽小,但信息还是蛮多的。这个塔不像是皇家贵族所建,似乎是名门望族达官贵人的创造。</p> <p>三层密檐塔</p> <p>双塔之一</p> <p>双塔远眺,令人心旷神怡。</p> <p>环境美丽之塔---黄花滩塔。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西黄花滩村的一座小山上。这是一座修葺最完整的白塔,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是辽代顶级的塔。</p> <p>此塔为辽代建砖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高约32米。塔基上有束腰两层,第一层束腰内每面各有一个壸门,门内砖雕一只卧蟾,如今已无。束腰上为须弥座。第二层束腰每面各有佛龛两个,内砖雕坐佛一尊,束腰上为砖雕须弥座。</p><p>塔身八面,其中七面浮雕站立佛像,佛像身着红袍,双手置于胸前,或合十,或抱拳,手势不一,赤脚踏莲珠,头顶部浮雕华盖,每一尊佛像旁边均刻有砖雕人名。门洞内彩绘佛像和罗汉像,门顶部砖雕华盖及飞天。塔身顶部砌斗栱两层,承托塔檐,檐逐层内收。塔身各角原有风铎,塔顶原有刹杆与火珠,皆不存。</p><p>近年经过修缮,该塔现已基本恢复原貌。</p><p><br></p><p><b></b></p> <p>塔身雕刻佛像逼真,有名有姓,非常完整。</p> <p>南北方向有门,其余方向都是佛祖的雕像。</p> <p>龙城龙脉之塔--东平房塔。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东平房村小塔沟东南山顶上,属于国家级保护。</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该塔为密檐式六角九级砖塔,高20米。据考证,在我国现存的辽塔中,六角形佛塔仅有1/5。而且该塔的砖雕极为精美。以高2.1米的须弥座为例,其束腰下枭雕刻有莲瓣蝴蝶纹。束腰内每面砌有三个壶门,门内雕刻有佛像、罗汉、伎乐人物等图案,束腰各角还雕刻一角神。这些砖雕造型优美,逼真大气,通灵端庄。其形制与塔身浮雕有很高的艺术性。</span></p> <p>塔身雕刻自然保持原貌,当地人称小塔,是相对于黄花滩塔而言的,是八角九层的砖塔。</p> <p>从南北的园顶门看,应该是空心的塔。</p> <p>儒生氛围渲染之塔--喀左大城子塔。位于喀左县大城子镇古塔街喀左高级中学院内。因疫情防控,校园禁止进入参观,只能远眺。是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始建于辽,金天德三年重修。<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该塔建筑雄伟,独具一格。据考证,这里曾是金代精严禅寺的旧址,该寺第一代住持僧园盖死后葬此,始建精严寺塔。据说,目前已经是国家级文保单位。</span></p> <p>2020年,喀左高级中学据说高考成绩优异,出了全省状元。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一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p> <p>神秘高尚之塔--四官营子小塔。位于喀左县四官营子镇,在窝铺人家附近的小塔沟内,经过魏杖子,有条水泥路直达塔子沟,到这里就没有路了,只能沿毛毛道进山,根本没有目标,走过之后发觉,这个塔位于大黑山脚下,目视大黑山,一直走一直走就能找到。</p><p><br></p> <p>六角五层密檐式砖塔,高约10米,边长1.6米,现为省级保护。</p><p>10月9日,寻塔辽西第八天。喀左大城子出发,进入凌源四官营子镇,路过下营子村,到达窝铺凌源红色文化基地,一路询问多人,终于在小塔沟的大山深处,经过千辛万苦,走野路,穿荆棘,无人野境,在完全没有标的物的情况下,终于找到了这个深藏大黑山深处的辽代白塔。</p> <p>这个塔就位于这个树的后面,根本看不到,过啦了这棵树,才焕然大悟。寻塔之路,从来都是一条艰难的路,没有一颗虔诚之心,没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你将错过它,它也会转瞬成空。</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该塔位于凌源四官营子镇窝铺人家古村景区附近小塔子沟屯大黑山下山洼内。为六角形五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12米。此塔为辽代高僧墓塔,附近曾发现有辽代瓷器残片和辽代寺庙旧址,在塔基堆积中出土过塔檐脊陶兽及黄釉琉璃瓦残片等遗物。1984年,辽宁省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维修,已基本恢复原貌。</span></p> <p>辽代末代皇帝宣赐之塔--妙峰寺双塔。该塔位于绥中县永安堡乡塔子沟村妙峰山上,前有龙门屏障,后有妙峰山依靠,双塔一大一小,大塔八角九层,小塔六角五层。</p> <p>该塔高约24米。</p> <p>该塔高约10米。</p> <p>双塔建于辽乾统年间,是辽代末代皇帝天祚宣赐,雕刻有文字,好像也有契丹大字。两塔结构雕刻基本相同。塔身雕刻精细,形态端庄,形象生动,姿态各异。周围景致极为秀丽,山峦起伏,翠绿滴翠,桑柏如织。大塔的塔身立柱是武士顶天立地的雕刻,苍劲有力,势大力沉。现为国家级保护。</p> <p>佛像雕刻有名有姓,形象逼真,保存完好。</p> <p>辽宁唯一斜塔---前所歪塔。塔不高,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该塔位于前所镇歪塔胡同,前后左右都是居民区,位置平坦。</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前所歪塔,辽宁的比萨斜塔。倾斜度大概超过11°左右,倾斜原因不甚清楚。前卫歪塔建于何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些宣传材料上说建于北魏,对此文物专家们已经予以否定,因为从该塔建筑风格来看应为辽代所建。由于缺乏史料依据,又无碑碣出土,前卫歪塔的具体建筑时间至今仍是个谜。专家们只能大体判断其是辽代中前期所建,距今约在一千年左右。辽代的来州来宾县县城就在今天的前卫镇,元代在该地设置瑞州,因此前卫歪塔又被称为“瑞州古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绥中县的前卫歪塔不仅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成300多年,而且倾斜度超过中外任何一座斜塔。提起斜塔,人们脑海中首先会闪现出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形象。该塔因为倾斜数百年不倒而闻名于世,更由于伽利略的“两个铁球”自由落体实验而被写进了中学课本。比萨斜塔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并不是世界上倾斜度最高的塔。其实,“世界第一斜塔”是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前卫镇的前卫歪塔。</p><p><br></p> <p>独特神秘之塔--红崖子磨石沟花塔(我称)。之所以称之为神秘的花塔,一个重要的原因,该塔位于兴城市红崖子镇二道边村磨石沟屯,地点偏僻,旅途艰难,很少有人知道,没有虔诚之心,不可能看到此塔。</p> <p>塔身雕刻丰富多彩,须弥座有莲花,雕塑栩栩如生。</p> <p>飞天雕刻,独一无二。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以琉璃镜、琉璃瓦装饰塔身塔檐,这在其他地区的辽塔上极为罕见。</span></p> <p>该塔突出的特点是塔檐是琉璃瓦,瓦当是绿色的,外观如同盛开的莲花。</p> <p>雕刻上的文字是否是契丹文字?</p> <p>寺庙中的神塔--兴城市白塔峪乡中天寺塔。该塔位于白塔乡塔沟村中天寺庙宇之内,因为疫情,防疫管控,庙宇封闭管理,只能寺外远眺。从外观看,该塔的维护保养非常完善,是塔中的宠儿。</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白塔峪塔,乃是“兴城古代八景之一”。白塔峪塔始建于辽代大安八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1979年它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此塔为辽代大龙宫寺主持僧圆融大师的徒弟郎思孝所造。(圆通大师是辽代佛教大师,辽圣宗时期被尊为国师)由于粉刷了白灰,故称此塔为白塔;每层塔上多挂惊鸟铃,亦称玲珑塔;这里奇峰环列,泉水汇流,每逢雨天,九龙山顶雨雾飘渺,烟云升腾,进得山来,如堕仙境。</span></p> <p>该塔位于兴城市白塔乡塔沟村九龙山,也叫空通山。</p> <p>秀气娇柔之塔--沙锅屯石塔。该塔位于南票区沙锅屯镇沙锅屯村河套南岸的一块大石头之上。完全是用石头打磨雕琢出来的石头塔,立于一块巨石之上,精巧干练,娇柔唯美。</p> <p>沙锅屯石塔是五层六面石头塔。</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沙锅屯泰和女真塔,塔的形制为六角五级,高约5米,就地取材,用十八块石材雕刻接砌而成,置于山岗突起上面的一块沉积岩上。塔座为须弥式,由三块石料拼成;束腰各面均雕一门,内雕一兽,每兽胸前均系有铃铛,神态各异。神兽上层的塔身为一圆形莲座,宝座上有六面尖拱式佛龛,置坐佛于莲花之上。龛上雕有花纹,饰宝盖,各角雕圆形倚柱。塔身之上用五块石材雕成塔檐,六角翘起,逐层收敛;塔顶为玉珠式塔刹。五级塔檐上角脊前端凿有挂风铃的圆孔。在塔下西侧有一块十六七平方米的扁平大石头,石面中部刻着“泰和六年七月”六个汉字。这是迄今发现该塔修建情况的唯一佐证。该塔历经八百多年风雨剥蚀,风化比较严重,多处出现明显裂痕,塔基、塔身均有粗糙的修补痕迹。</span></p> <p>故事丰富之塔--班吉塔。该塔位于凌海市班吉塔镇中。此塔像莲花叠加一样,如同莲花层层叠叠盛开,独特的构思,让人浮想联翩。</p> <p>班吉塔,俗称“斑鸠塔”,也叫“半截塔”,是八角七级实心密檐式花塔,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年),纪年明确,清代重修,具有典型的辽代风格,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几座辽代花塔之一。</p> <p>有关班吉塔的来历,网上搜搜,有很多趣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