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为《西行漫记》</h3> <h3>而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关于毛泽东在长沙的日子中发生的事情</h3> <h3>在长沙的日子主要写了毛泽东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h3> <h3>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这句话写出了毛泽东当时的叛逆之心和勇于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也为后来大家都有革命愿望,为革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h3> <h3>我每月伙食用去两元,还得花钱买水,士兵用水必须到城外去挑,但是我是一个学生,不屑挑水,只好向挑夫买水,剩下的饷银我都用在订报纸上,贪读不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博览群书,读书也扩展了毛泽东的视野,为他将来当上国家主席奠定了基础。</h3> <h3><br>后来毛泽东为国为民的理想始终很坚定,时局瞬息万变,但毛泽东的理想一直在坚持,后面也说了,无论什么课程,应在三年内教完全部法律课程,并保证期满之后,马上可以当官,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无论报考什么,学校考虑的都是为国为民,而不是自己的利益,毛泽东的求学目的值得我们深思</h3> <h3>接下来又说道毛泽东退学,因为他觉得,第一中学的课程有限,还不如自学,所以自己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在这次自修期间,他读了很多书,比如《物种起源》《原富》等等。</h3> <h3>这一页写了毛泽东文笔出众,考了一次,便得到了师范大学的录取,也写了对国文教员袁大胡子老师、教员杨昌济和唐教员的敬佩。</h3> <h3>这一页写了毛泽东湖南徒步旅行对中国农村的认识,也写出了农民的热情。</h3> <h3>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诗正好体现了当时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和当时对国家的关怀,以及随时准备报效国家的理想。</h3> <h3>最后则写出了当时战争的残忍和没有那些先烈的牺牲,就没有新中国,片段最后也点明了,毛泽东进校的时间和毕业的时间。</h3> <h3>《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此书记载了埃德加·斯诺当时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