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车站

枫琳

<p>天地间走来了小小的我,没有强大的背景,只有渺小的背影。在我拍的每一张背影里,都藏着一段留不住的岁月和一个忘不掉的故事。我以怀旧的心情拍摄这组人像照片。以背影为背景只为记录历史的记忆!</p> <p>浦口火车站旧址位于南京长江北岸,又称南京北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4年,是当年津浦铁路的终起点。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也是国内首个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p> <p>有人说中山码头是民国时期对南京最好的馈赠“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百年间的迎来送往,经久不息。从中山码头坐轮渡到浦口,一出站就感觉穿越到了30年前,陈旧的南京北站,还有铁路轨道。如今的火车站已经废弃,据说要改造成民国小镇。&nbsp;</p> <p>南京北站的站房,这个站房现在已经是废弃且大门紧闭着。站房边上可以看到都是带有以前民国风情的一些老房子。然后在进去就是浦口火车站里面的场景,现在好像作为了一个仓库。整个浦口火车站,看见还是比较具有历史的一种厚重感。</p> <p>千难万难也要坐火车,因为铁路那头有个家。飞机,坐不起!人间演不完的悲喜剧,这人下去那人上,走马灯般串葫芦,上车愁,下车喜,啥叫幸福?有座的就是幸福!坐上车了就有盼头。铁路那头有个家,回家的路上有故事,虽然故事有悲喜,但家的灯光总温暖。那些年,绿皮车里的黑白故事已成了灰黄色的历史,铁路那头的家,早已酝酿着新的光彩,这是高铁的时代,这是网络的节奏,生命在提速,生活更丰富,一切一切都在紧张的变化,只有心,则慢了下来,静静地清点身后的声音,将往事打包封存寄往永不回头的远方,一切都好像是昨天刚刚发生……</p> <p>时代发展之快已是今非夕比,高铁、飞机的便捷早已替代了惜日的绿皮火车。长大工作后,每到长假,总是寄情山水与外面的世界,坐上火车与家人远游,放松身心,一路风景,一路欢畅……</p> <p>这个地方真的很旧,老式的建筑和居民区,看着有些破败,它静静的诉说的南京曾经的辉煌以及如今的沧桑。</p> <p>记得有一次乘车走进车厢,眼前一亮。铺有地毯的通道两侧的皮沙发又软又大,木质的壁板配置着豪华的灯饰、精致的窗帘和古铜色的金属物件相得益彰,恍惚之中,仿佛自己进入贵宾车厢,成了VIP一族。还有一次乘软卧,碰上了带有硕大洗手间的整体暖色装潢的车厢,尽管陈旧,里面的奢华,难以想象。这些车厢和国内常见的软席坐、卧车厢截然不同,据说是那个年代从苏联东欧国家进口的(2018年去莫斯科得到了验证)。</p> <p>当然,和许多乘客一样,我也喜欢去餐车里就餐。不是因为餐车的饭菜有多么可口,而是因为餐车的用餐氛围诱人。墙壁上挂着的不很精致但还得体的装饰画、餐桌上铺就的洁白的台布、靠窗口放置的盆景及各色酒水饮料、特别是窗外快速移动的景致以及喇叭里播放的轻音乐,让餐车显得格外温馨和浪漫,进食时令人食欲大开。</p> <p>这座有着百年沧桑历史的老站,在一个多世纪的迎来送往中,留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与感动。一次次挥泪洒别,一回回翘首相望,无数趟的相送与迎接,镌刻于心中的那份留恋与怀念不会因它的变迁而淡忘,每个车站的候车室,都有一段生别死离的故事,每一个长长的站台,都有一场刻骨铭心的等待!岁月流逝,记忆永恒!</p> <p>一个时代是那个时代的记忆!</p><p>一个时代是那个时代的潮流时尚!</p><p>长长的排队购票,是那个时代的事!有人倒票,也是那个时代的事!</p> <p>浦口站是朱自清《背影》的火车站原型,父亲送别朱自清的背影仿佛依旧那么清晰。只有外面锈迹斑斑的雨棚,早已脱落的墙皮,摇摇欲坠的店铺招牌,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你,那已是几十年前的往事罢了!知名的影视剧《情深深雨蒙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金粉世家》等等都曾在这里取景。</p> <p>火车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记忆,承载着思念,承载着希望,承载着幸福,两条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延伸着我们的视野,延伸着我们的梦想…</p> <p>现如今是荒草丛生的车轨,斑驳的台阶,还有蜘蛛在墙角上的结网。何曾想过当年的热闹与喧嚣。来来去去一百年。铁路还在,站牌还在,小树长成了大树。可是,汽笛声却不在了……</p> <p>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年的火车站已不再熙熙攘攘,月台已人去楼空,只剩断壁残垣。</p> <p>漫步老街巷尾,斑驳破旧,但也有它独特的气味。恍惚间车站还如昨日,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依然是车水马龙的流转。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而那过去的,将会变成亲切的怀恋!</p> <p>走在废弃铁路上,斑驳的铁轨被太阳晒的有些发烫,铁轨下的枕木也被风雨摧残的有些破败,一步跨一节,我踩着枕木,沿着铁轨走了好远!退回去三十年,走南闯北看车站,月台、天桥、地道、大广场,唯一特色是人多。</p> <p>那时也时常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见了车轮的震动声,便连忙站起来,一会便看见圆浑浑的,顶上冒着浓烟够威风的老式蒸汽火车头,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它不时地变着道,蜿蜒前行。不论是拖着旅行箱,带着高度近视镜的年轻学子,还是扛着铺盖卷,形容憔悴的打工青年;不管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政客,还是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乞儿,一个城市的火车站,就是一座人生的大舞台,出出进进,来来往往,悲喜交加,永不谢幕!</p> <p>铁路像一杆画笔渲染着我的童年。童年获得的,其实不仅仅是看火车、走铁轨的那种天真的乐趣,更有内涵的是:那些望上去一去不回头的火车,使我们隐约地知道外边还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p> <p>孩童时的我就知道:书信、铁路、火车、是我们与远方亲人们联络感情的途径,父母的老家在北方,他们工作在四川,记忆中的远方总是充满了新奇与神秘……</p> <p>每次回老家,坐在火车上,一路观赏着窗外的风景,吃着站台上爸爸刚买的小零食,特别是符离集烧鸡,那个香啊,还有热气腾腾的“狗不理”包子,从那时起便逐渐耳熟能详了。一段幸福而美好的儿时记忆……</p> <p>旧铁轨、信号灯、钢架顶棚,这些还存在着旧爱,行走在铁轨边上大概是在这里拍照的最常见姿势了。两只脚交替的走在一条轨道上,摇摇晃晃的,就象那摆动的心情。风吹来的时候伸开双臂,感受这一刻的清凉。</p> <p>朝花夕拾,往事悠悠。吟哦有诗去远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上世纪末起,铁路经历了多次大提速,几年后,憋足了劲的高速列车终于脱颖而出。如今,中国高铁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召唤。其实,步入飞速发展的不是高铁,而是时代。</p> <p>随着科技的进步,列车上的广播影视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着。电视机普及了,普通硬座车箱两头装上了大彩电;液晶电视普及了,软卧车厢每个铺位都装了一台显示器;现在平板电脑和手机普及了,车厢的乘客都成了低头族……</p><p>现在,当我们躺在高铁的商务座椅上,欣赏着影音设备给出的精彩节目时,是不是觉得当时的这些事儿太老土了?</p> <p>随着时间的流逝,铁路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渗透着油渍的木质枕木到干净整齐的水泥枕,从冒着白烟的蒸汽机车到电力车,再从旧式的绿皮车到现在的“和谐号”,好像一切改变就在一瞬间。记忆随着时间的蔓延在渐渐褪色,可任凭时空变换,那份关于铁路的情结在我心间却永远不会变。</p> <p>我们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任时光匆匆,人生会与无数人交错,就像那远行的列车,单调寂落,无名的车站一晃而过。青年之后的壮年,壮年之后的残年,多少无名车站,想忘记无法忘记想铭刻不能铭刻。很多年头过去了,所有的风花雪月,所有的傲慢与偏见都融合在深沉,只有那些无名车站(沿途的车站,常常浮现在眼前)。</p> <p>当悠扬的汽笛萦绕在市井的晨露,新时代的城市便和着这节拍年轻。待蓦然回眸时,却是记忆里别样的美丽。</p><p>火车载着我们,</p><p>载着幸福,载着快乐,</p><p>哐当哐当着一路奔向远方……</p> <p>现如今,再见到铁轨与绿皮火车,总会联想到惜日的美好,联想到电影中男女主角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人桥段与场景……那是几代人的回忆。绿皮车已停运了,今天想来感受一下绿皮车的味道(整修已关闭),于是人生的绿皮车情节也就只能刻在记忆深处了。</p> <p>岁月的洗礼,时光的打磨,</p><p>熟悉的事情注定越来越远。</p><p>科技的昌明,文明的进步,</p><p>我们也无法回到最初的原点。</p><p>这就是无情的岁月,</p><p>静好如歌,沧桑如画,美丽如炫!</p><p>再也看不到奔驰的蒸汽机车,</p><p>它们安静地停驻在博物馆。</p><p>再也听不到“呜呜”的汽笛声,</p><p>它们曾回荡在广袤的山川。</p><p>多想再闻一闻煤烟的气味,</p><p>它们很脏,却充满质感。</p><p>多想再打开车窗探出头去,</p><p>感受风的缠绵和雨的缱绻。</p><p>在科技高速发达的脚步声里,</p><p>动车、高铁成为亮丽风景线 。</p><p>舒适、快捷、安全是它们的本钱,</p><p>豪华、气派、时尚是它们的标签。</p><p>而我更怀念老火车,</p><p>它留下了我童年的快乐,</p><p>它封存了我少年的困惑,</p><p>它锁住了我青年的美艳。</p><p>别了,我的青春和我青葱的笑靥,</p><p>别了,伴随和见证我成长的老火车,</p><p>但它却从未被我遗忘,</p><p>永远鲜活闪亮在我的心底,驱之不散。</p> <p>  </p><p> </p><p> 谢谢收看!</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