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情系扶贫路 只为拔穷根</b></p><p> <b> ——记莱芜区扶贫办驻炉厂子村第一书记刘宁</b></p><p><br></p><p><b> </b> 炉厂子村是莱芜区大王庄镇北部的一个偏远贫困山村,距离莱芜城区中心48公里。在未采访扶贫办驻村书记刘宁之前,我对炉厂子村并不熟悉,对该村的乡土民情居住环境也相知甚少。据《李氏谱》记载,明朝末年李姓由寨里镇枯河村迁此建村。相传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曾在此建炉冶铁,铸造兵器,故将此村更名为炉厂子村。</p><p><br></p><p> 2020年10月21日,我们跟随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刘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来到了炉厂子村。炉厂子村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206户486人,党员20人,村“两委”共计6人,现有脱贫享受政策贫困人口111户239人。目前村内耕地约400亩、山场4000余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生姜、花椒等。自驻村扶贫以来,刘宁书记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踩田间,步地头,了解贫困原因,把脉致贫病根,探寻脱贫办法。与村民朝夕相处,熟悉村民家庭状况和生产生活情况,扶贫以扶志为先,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决心和勇气。注重扶贫工作中的精神激励和思想引导。在做好自己帮扶5户贫困户基础上,积极与帮扶责任人单位区畜牧兽医局、雪野旅游区财政局进行对接,对全村享受政策贫困户档案资料住户进行梳理,对全村脱贫享受政策户住房进行排查,对朱司刚、郭纪芳等户进行危房改造,对房屋漏雨、人居环境差的朱从平、程美英等41户进行人居环境改善提升。通过修缮房屋、粉刷墙面、更换门窗倒垄等确保住房安全和人居环境。为朱应春、朱从杰、高桂芳等户通自来水;为全村18户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物品。积极与工商银行对接,对朱从俊等11户贫困户脱贫做帮扶工作。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从小事出发,定期走访,为贫困户解决住房饮水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等问题。为村民设立了爱心超市,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和赞扬。</p><p> 尤其是在年初疫情期间,刘书记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及时把上级文件、通知、政策传达到各家各户。组织人员对全村486人开展疫情排查,在老虎岭和村口设立疫情检查站,带领干部群众24小时昼夜值班,自费为村防疫站点购买军大衣、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头捐款并发动全村干部党员为疫情捐款,形成立体抗疫物资。保障了全体村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障了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生活;确保学生在家学习“无障碍”的良好环境。为抗疫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br></p><p>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扶贫第一书记刘宁不辞辛劳奔波在城市与山村,将上级党委政府的计策部署、工作要求、措施办法,利民政策宣传到位。制定精准脱贫措施规划,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做到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p><p><br></p><p> 说到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一个好书记带强一个村!如果不是村支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炉厂子村不会有今天的模样。曾经这个偏僻的村庄给人的印象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观念守旧、环境脏乱差。而今,炉厂子村不仅环境优美,道路畅通,还为村民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刘书记说:“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先治本。”结合炉厂子村的实际情况,刘书记与村支部书记张绪斌和两委党员干部一起带动村民把村级道路把泥巴路铺成水泥路。经过全民奋战,炉厂子村不仅实现了打通“最后一公里”,还实现了“道路入户”目标,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告诉我们:“以前家门口的路是泥巴路,杂草丛生,现在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我们买东西、卖东西方便多了。以前要卖点农产品要等到赶集天,靠人背到集市上去卖,没有卖出去的话还要再背回来。现在通村道路、机耕道路全面发展,不仅出行方便,农活也省时省力了。</p><p><br></p><p> 事实证明,路修好了,农村的人流、物流更加通畅,路让封闭的人走出去,让外面的人走进来。驻村第一书记刘宁让我们看到了这条路对于一户人家、一个村子发展的深远影响。刘书记认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在扶贫路上他积极与赢昊城市建设公司和青岛银行莱芜分行进行对接,到村考察,实施合适的扶贫项目。以花椒为龙头组建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抱团取暖 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p><p><br></p><p> 在刘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股力量,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股震撼心灵的力量。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懒惰的思想。扶贫工作中要转变少数贫困户的心态,为其树立起脱贫志气,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不断强化贫困人员对于脱贫致富走向美好生活的信心,实现帮扶对象从“他扶”到“自立”的真正转变。</p><p><br></p><p> 扶贫路漫漫,处处情暖怀!让我们为驻村书记加油喝彩!为贫困走向富强推波助澜!齐心协力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p><p><br></p><p> 作者:朱玲华(华子)</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