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山音

<p>  霜降过,重阳到。秋深时候,我们40后、50后过来人,很容易就触忆起开国领袖那首《采桑子·重阳》:</p> <p><b>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b></p><p><b>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b></p> <p>  毛泽东这首《采桑子》写于1929年10月。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处于初期阶段,朱、毛井冈山会师后,党和军队领导层在红军建设和发展上存在不同意见。单纯军事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毛泽东关于必须加強党对红军领导的意见,被指斥为“家长制度倾向”,他关于红军游击战的思想被冠以“流寇主义”、被认为会像黄巢李自成一样难成大器。在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因遭受部下反对而落选前敌委员会书记,会后即离开部队赴闽西指导地方工作和养病。他的革命生涯又一次遇到了梦想与现实的位移。</p><p> 是年10月,重阳佳节来临,毛泽东在上杭县临江楼上,看到眼前黄花如散金般盛开,对景抒怀而写出此词。</p><p> 此词精粹之处分别在两阙最后一句:<b>战地黄花分外香</b>表达了旷达情怀和革命乐观精神,<b>寥廓江天万里霜</b>喻示革命的对象——黑暗的旧世界,人民的美好江山,正处于反动派统治之下,前路漫漫,共产党人革命意志坚定不移。</p><p> 这首词的写作手法,上下阙都是先议论后写景,寓哲理于直叙,寄豪情于秋光。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p> <p>  《采桑子·重阳》这首在革命年代写成的作品,其所表达的豪迈胸襟、乐观情怀、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及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对正奋进在新时期长征路上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将无疑起着激励作用。</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说明:本篇图文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古词文网,致谢资料提供者!</p><p>山音,2020.10.24 编写于深圳</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