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想融汇站一化学课堂 金秋共研构建津南科研师群

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学 校长办公室

<p>  2020年9月23日,津南区全体高中化学教师,在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学,开展了本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全区教研活动。</p> <p>  本次教研活动包括3个主要环节。首先由小站一中高级化学教师常斌进行全区研究公开课。</p><p><br></p> <p>  常老师以新人教版教材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为授课内容。以任务驱动下的项目式学习为主要设计思路,以学科思维的形成和学科能力的提升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本节内容进行设计。</p><p><br></p> <p>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金属活动性),构建认知冲突,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探究活动。</p><p><br></p> <p>  学生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实验和思维探究,实验观察能力、规范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宏微观相结合的解释能力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得到提升。</p><p><br></p> <p>  化学实验教学特点贯穿本节课始终,实验探究过程中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规范性的描述、实验现象的宏观微观不同维度的解释,体现了新课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活动中的贯彻落实。</p><p><br></p> <p>  在授课过程中津南区全体化学教师在听课的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为研究课后评课环节进行认真的准备。</p><p><br></p> <p>  双港中学徐德青老师对研究课进行评课,对本节课学生活动给予好评。</p><p><br></p> <p>  咸水沽第一中学刘惠英老师对于研究课进行评课,对课程设计思路予以肯定,对水合离子的微观解释予以好评,对于思维导图的课堂内容呈现方式予以肯定。</p><p><br></p> <p>  葛沽一中张鹏老师对研究课进行评课,对于实验呈现视角的细节设计给予好评,同时对于知识线的衔接提出调整建议。</p><p><br></p> <p>  咸水沽第二中学张贵平老师对研究课进行评课,对于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表达赞同。</p><p><br></p> <p>  天华中学孟霞老师对研究课进行评课,对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和课堂氛围提出好评。</p><p><br></p> <p>  教师评课环节中,全体教师认真听取其他教师发言。在津南区教研室赵慧荣老师和李春盛老师的带领下,津南区化学教师研学风气浓厚,初步形成科研型化学教师集群,无论是同校教师的同头备课还是校际间的交流,以及每学期的全区集体教研活动,本着研为教,教为学的原则,日常教研活动落在实处。</p><p> 教研员赵慧荣老师和李春盛老师将日常下校听课,作为常态化辅导青年教师,助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以科研带教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科研课题分配到全区教师,落实到人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p><p><br></p> <p>  李春盛老师从本节课设计理念的创新、教与学的方法和谐相处、教学技术的处理与应用、课堂思维呈现方式、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予以好评。</p><p> 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针对课堂即时评价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提出建议,以便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落实。</p><p><br></p> <p>  借此教研之际,与全区化学教师沟通2点内容。</p><p>第一,日常教学两支笔(粉笔与红笔)的模式。将学生课上和课下辅导更好的落实,以便更好的服务学生,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p><p>第二,课堂问题提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课堂提问作为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严谨、规范、有启发性的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p> <p>  金秋丰年,津南化学人在科研兴教的道路上砥砺前行……</p>

教师

评课

课堂

教研

老师

学生

化学

津南区

探究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