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昆山《锦溪古镇》一日游

孙树昆

<p>  锦溪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相接壤,北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和昆山市张浦镇相毗邻,属于江苏省的'南大门",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锦溪镇曾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等荣誉称号。</p> <p>  锦溪镇历史悠久,早在55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锦溪就有先民存在。</p><p> 吴越春秋时期,锦溪成为集镇,地属会稽郡。</p><p> 三国到唐代地属吴郡,五代属苏州。</p><p>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名锦溪,属苏州。</p><p> 宋绍兴元年(1131年),锦溪更名为陈墓,河西(上塘)属长洲县,河东(下塘)属昆山县。</p><p>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长洲县南部设立元和县(东南),与吴县(西南)、长洲县(东北)3县同治于府城内,同为苏州府的附郭县。</p><p>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民国临时政府撤销苏州府及长洲、元和、吴三县,设苏州。</p><p> 民国三年(1914年),撤销苏州,设立吴县。</p><p> 1952年9月,吴县境内陈墓划入昆山县,原昆山县、吴县两地陈墓合并上升为昆山县直属陈墓镇。</p><p> 1985年2月,实行镇管乡体制,淀西、陈墓两乡并入陈墓镇,仍属昆山县辖。</p><p>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昆山撤县设市(县级)。</p><p> 1992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陈墓镇复名为锦溪镇,属昆山市辖。</p><p><br></p> <p>  锦溪镇位于淀山湖与澄湖之间,境内成土母质为湖相沉积物,质地粘重,且较坚实,微酸性至中性,土层厚度一般在2~14米。土色一般为青灰、灰黑色和灰黄色的砂质粘土。</p><p> 锦溪镇区呈“僧帽”形,为太湖流域淀泖地区;境内湖河港汊纵横相连,陆地多呈半岛状,由大小不等的字圩组成,大的有近百公顷以上,小的不到0.2公顷。地面高程一般在3.7~3.9米之间,最高达5.3米,最低至3.3米。</p> <p>  古镇传统建筑以明、清、民国初为主,建筑特色古朴,具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以民居民宅、四合院为主,另外还有水墙门、吊脚楼、落水廊棚、桥楼廊坊等独特的河街集市建筑,古建筑群面积占镇区民宅86%以上。</p><p> 古镇内文物古迹较多,截至2011年,古镇内“祝甸古窑址群”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古内河道、莲池禅院、通神道院、文昌阁、陈妃水冢、古河驳岸、古石拱桥等14处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截至2012年,古镇内尚留存有26座古桥,大都为明清建筑物。在全镇36座桥中,最有名的有8座,即天水桥、太平桥、十眼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p> <p>  锦溪桥梁星罗棋布,当地名谣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其中较著名的有十眼长桥。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昌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桥有九柱十孔,全长52米。</p> <p>  陈妃水冢坐落在古镇南五保湖中。南宋隆兴二年(1163年),陈妃为保护赵昚中箭病殁后,在五保湖中修筑水冢,埋藏其间,水冢成为锦溪历史的标志。陈妃水冢四周长满芦草,不管水位多高,陈妃水冢总是露在湖面上。</p> <p>  古莲池隶属于莲池禅院,南宋孝宗帝钦赐御造的庙宇,当年从隆兴二年到嘉泰三年,足足建造了40年,殿堂廊庑,楼阁亭台,水榭画舫一应俱全。今莲池禅院内所有的建筑,都是1996年后有关部门重新建设的,禅院石埂,两片明镜般的湖面,人称古莲池、菱塘湾。</p> <p>2012年9月26日拍摄</p><p>草原上的白云 139351218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