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年,指1960年9月至1961年8月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就读一年,后因国家困难時期1961年8月至1962年8月停课一年,1962年9月复课后继续就读至1965年7月附中毕业,在附中時期共四年。1965年9月升入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直到1971年8月离校,在学校本科阶段生活学习了六年,加上附中四年,可以说在整个四川美术学院期间,一共经历了十年的時间。这十年,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時光,决定了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导向和发展,是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经历。</p> <p class="ql-block">上图:原四川美术学院大门(局部),下图:原学校大礼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上图:原学校党委办公楼,下图:原学校行政办公楼。</p> <p>原学校图书馆、陈列馆。</p> <p>原附中教学楼(侧靣)。</p> <p class="ql-block">1960年9月本人及一批同学从全省(含重庆)各地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就读。当年招生比较多,一共编为甲乙丙丁四个班。进校就靣临国家困难時期,大家都过着苦日子。一年后,全省中专因国家困难時期而停课一年,本人及部分同学在重庆就地分配工作,一些同学返回家乡。一年后大多数同学返校继续就读,编为65级甲乙两个班,一部分同学因一年级時文化课不及格等原因留级编为66级一个班。本人在65级乙班就学,班主任是本科版画专业刚毕业留校年青美丽又专业拔尖的江碧波老师。主要任课的专业教师有张学帆、马一平、江碧波、王元寿、杜詠樵、王大同、黄海儒(黄原)、杜显清、林昌骏、施肇祖、丁立镇、张富先、王之臣、张声显、黄一平、叶其宗等(不完全),主要文化课教师有苏克兰、王荣骏、曹忠贤、佘宗兰、蒋继兰、卢克毕(不完全)等。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素描速写、色彩、国画与书法、构图、透视、艺用人体解剖、图案及文艺理论等。除了课堂教学外,老师还经常组织我们到工厂、农村及野外参观学习和写生。</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夏季的6月,黄海儒(黄原)老师帶队我班到巴县一长江边的镇上写生,吃住在一个中学,在即将结束写生返校時,我们与该校联欢。联欢晩会相当热烈,我们参加了几个节目记不得了,反正我参加了一个三句半,演那个半句。该中学出的节目多,其中一个节目印象相当深刻。该节目是一个小话剧,表现革命烈士江姐。节目中扮演江姐的女生穿着厚厚的棉袄(当時巳是夏季),被捆绑着押解上埸,审讯中,扮江姐的女生正气凛然,在演敌特的同学鞭打下昏倒在地,这時演敌特的同学端起一盆冷水泼向扮演江姐的女生,当埸就引起埸下观众的极大轰动。该节目感动人的是扮演江姐的女生不简单,大热天又是穿棉袄破捆绑,又是被鞭打泼冷水,这样折腾能坚持下来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总之,从1962年9月至1965年8月的三年時间里,同学们在学校的关怀下、在这一批教书育人的名师们的教诲下,我们在人生修养、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渡过了一段安宁和谐而值得留念的生活学习時光。</p> <p>附中65级乙班全体同学参观渣滓洞、白公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后合影。</p> <p>1964年6月附中65级乙班全体同学在图书馆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附中65级乙班部分同学在花溪河畔留影。</p> <p>校学生会部分成员合影。前排左起:张启文、曾繁森、不详、龙绪理、曾克广,后排左起:叶毓中、楊乾钊、王绪训、曹世慧。</p> <p class="ql-block">1965年5至6月,附中65级乙班全体同学在杜显清老师帶队,青年教师袁吉中、古月参加,到长寿渡舟公社渡舟大队实习,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记得本人和王自杰分到山上的一户农民家吃住。</p><p class="ql-block">上图为结束实习返校前全体师生在公社办公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附中65级毕业時部分同学在校园内随意合影。</p> <p class="ql-block">附中毕业照(1965年7月)</p> <p class="ql-block">1965年9月附中65级约半数同学考入本科,与附中民族班毕业的部分同学和高中毕业考入的同学分别进入工艺美术系、绘画系、雕塑系就读。工艺美术系两个专业一年级時编为一个班集中学习,学生辅导员是年轻的水粉画家黄唯一老师。专业课程主要是设计基础课如水粉、黑白画、图案等,任课老师有程尚俊、肖连恒、万常沛、林葆青(不完全)等。</p><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全国爆发文化大革命运动,整个国家和社会进入一个动乱的岁月,机关瘫痪、工厂企业停工停产、大中小学校停课。我们学校一批干部老师被打成所谓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广大师生被撕裂,学校陷入混乱瘫痪状态。</p><p class="ql-block">1966年9月底,根据党中央的安排,重庆市大专院校的学生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我们学校的全体学生在几位老师的带队下从菜园坝火車站乘车前往北京。当時记得在菜园坝火车站上車后,一拨北京来的红卫兵到车上清查所谓出生黑五类的同学,不准他们上车到北京去接受毛主席检阅,结果受到我们全体帶队老师和同学们的抵制。到北京后,由部队接待全部住石景山102部队。全部睡地铺,由部队准备的睡具,伙食主要为面食,一桶辣椒酱拿出来就被大家一扫而空。9月30日晚就提前到达天安门东侧的一小街集结,10月1日上午我们参加游行作为后卫仪仗队举着红旗走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p> <p class="ql-block">以上2图为网上下载1966年国庆游行摄影画面,第2图为后卫仪仗队埸景,因图小不清晰看不出有哪个同学入镜。</p> <p class="ql-block">1968年9至10月由王元寿老师帶队到解放军驻铜梁某部画毛主席像及部队光荣史。</p><p class="ql-block">左二起:蔡循生、曾繁森、王元寿老师、余承先、邓福林(西师美术系教师)。</p> <p>与部队军官及家属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留影。</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時间的混乱后,軍代表和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学校逐步安定下来,革委会和核心领导小组建立,学校进入所谓斗批改阶段。</p> <p class="ql-block">本科時期留影(1968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7至8月,工艺美术系部分师生下到长寿虎溪公社虎溪大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時与社员合影。</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批巳到毕业分配時间的1969级本科学生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继续留校参加斗批改和劳动煅炼。</p> <p class="ql-block">1970年5月至12月,学校大部分师生员工下到合川铜溪镇解放軍0022部队农埸劳动煅炼,学生仅为本科69级,其它年级同学巳先后分配离校。全部人员编为一个連,设一个连部和一排、二排,师生混编,连长、排长均由解放军担任。我们工艺美术系师生编为二排,住离埸部约百多两百米远的一个山坡上空置的糧库,上下有一段石板砌成梯坎的小道。我们班班长是一位王姓的中年教师,印象中他几乎都在开会搞所谓斗批改。我当時被安排为副班长,实际就是个劳动班长。在农埸期间,除了开大会学习外,就和大家一起干农活。老师大多年老体弱,干农活的主力也就是我们青年学生了。我们下农埸時,已过了插秧季节,在军垦农场阶段参加了收割小麦、薅秧扯稗草、收稻打谷子等劳动。割麦子、水稻要长時间弯腰,割麦子時针头麦芒刺人、薅秧扯稗草水田里蚂蝗多且叮腿吸血不留情,总之很累很辛苦,好在是自己学校开伙,伙食还过得去。在軍垦农埸期间是全部按部队要求进行管理的,早上号响起床做操,饭前要集合整队唱军营歌曲,吃饭在操坝各班人员或蹲或站围成一圈,菜盆放中间,饭自已打,盛湯是一个大木桶自已添。晚上按時熄灯睡觉,有时半夜还搞紧急集合,予先不知哪个晚上哪个時间,而且还要打铺盖卷。记得最先一次,我们班几个老先生搞不赢,跌跌闯闯抱起铺盖就往山下跑。后来告之哪个時间要搞紧急集合,老先生们就干脆打好舖盖卷不睡觉。还有一件记忆深刻的事,一次中午饭就歺時,恰逢军区一位首长来视察,走到我们班一位程姓老教师面前正要询问時,王姓班长大声说道他是历史反革命,当埸弄得首长很尴尬,说了一句历史反革命也可以改造嘛转身离去。事后,才知这位首长是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1955年被授于中将军衔)。(以下二幅图片为代用)。</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至1971年1月,由学校安排,舒明德(工宣队队长)、叶毓山、范朴、黄一平、曾繁森一行五人赴杭州、上海、广州参观考察当地高等美术院校及美术单位等教育教学改革、美术创作等。该图为上海外滩留影,左起:曾繁森、黄一平、叶毓山、范朴、舒明德。</p> <p class="ql-block">由学院和系上安排,本人和郑荣国同学参加了1971年1至6月工艺美术系教改小分队赴昆明举办美术培训班的工作。该培训班驻昆明师范学院内,学员来自昆明的轻工单位、昆明铁路局及中小学美术教师等单位美术人员。该图片为结业時师生合影。前排左起:万常沛、郑荣国、XXX、楊麟翼、曾繁森、潘太宗(工宣队师付)、彭邦一、马高骧、肖连恒、杜显清。</p> <p class="ql-block">1971年8月,69级本科部分同学在延迟两年后分配离校時与学校部分工宣队、軍代表及教职工代表在图书馆前合影(有部分同学因先行赴工作单位就职、参军等原因未参加合影)。至此一别,五十年了,</p><p class="ql-block">在此图片中巳有邓泽纯、黄守江、李方惠、唐应贤等数位同学先后去世,在此对他们的去世表示深切的悼念。</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文系旧作,略有修改编撰重发。十年校园,十年人生,一篇短短图文是难以尽述的,仅作参阅,如有不当处,谨请学友们指正。</p><p class="ql-block">一一2021年8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