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飘香

Cheng

<p>  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和红薯联系在一起,家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盛产红薯的地方,红薯不仅个大、味甜、而且品种多。小时候,农村的生产力非常落后,稻谷一律都是釆用普通常规道种植,产量很低,总是不够大伙吃,于是在大半年的时间里,红薯就成了仅次于米饭的主食。好在母亲心灵手巧,她会把红薯做成诸如薯饼、薯干、薯片、刮皮等各种各样的好吃点心,不仅让我们能填饱肚子,而且还百吃不厌。然而最值得我回味的还是放学后,我和儿时的几个小伙伴常常跑到村子后面的小山腰上,用牛粪生火,把偷偷从土里挖出来的红薯放在火里去煨,这样煨出来的红薯特别香,剥开黑黑的薯皮,粉红或粉黄的薯肉香甜可口,我们大口大口地吞吃,一个个被烫得呲牙咧嘴,咝咝哈气。吃完相互一看,每个人的满嘴都是红的、黄的、黑的一大块,肮脏极了,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声在山间田野上回荡,此时的山峦田野也突然间变得欢快起来了……</p><p> 欢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在村里读完小学后,我未满11周岁就考取了区里的初中,学校离我家有二十多里地远,那时还没通公共汽车,步行一次需要近三个小时才能到达,母亲本来不想让我去读,她说我年龄太小,况且同路的也只有两个高中生,但父亲的坚持还是让母亲最终改变了主意。从此,我便离开家乡,开启了自已的人生求学之旅。</p> <p>  那时,我们每周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星期天下午返校。每次都只挑一点点大米,带的更多的是母亲精心挑选并洗得干干净净的大红薯,两个小萝筐总是装得满满的。母亲会用点猪油炒一玻璃瓶子干茄子、干豆角或干土豆片什么的,另加一些咸莱给我带去吃。每次她都要挑着这些东西把我送到七、八里路外,等过了水口山水库到了枣子大湾,她才放心让我一个人走,有时她还会塞给我几毛钱,说给我到学校买点荤菜打打牙祭。我人小怕事,从不敢一个人在路上逗留,只好独自挑着这些大米、红薯、衣裤鞋帽的急冲冲地往学校赶,实在感到没力气、走不动了,就顺手从包里拿出两块干薯片塞到嘴里,一边嚼着,一边继续前进,每次走到学校,总是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脚疼。收拾好行李,立马洗个澡,吃点刚从家里带来的还有点热气的红薯,就当个晚餐,随即就要去参加晚自习。</p><p> 星期一到星期五早饭过后,学校食堂的外走廊上都会放着两层空蒸笼,专供同学们放生红薯拿去和中饭一起蒸的。上午最后一节课铃声一响,同学们都拿着饭盒风驰电掣般地往食堂跑,争先恐后地排队打米饭,然后取各自蒸好的红薯。在那个大多数同学连米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香甜可口的红薯总算能填饱一下肚子。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都自带红薯来学校蒸,蒸熟后的红薯因数量多了就不易翻找,即使很多同学都用鱼丝网袋装好并标上记号,红薯熟了混合在一起,也难于辩认,乱拿就成了常态。先到的同学就尽挑大的、好的拿,后到的只能拿些小的、差的,有时甚至拿不到而空手而归,因为一些同学自己不带,专拿别人的吃。这样就把学校原本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搞得混乱起来了,尽管学校总务室主任多次在大会上讲这件事,但错拿红薯的事仍时有发生,偷吃别人红薯的现象也一直没有制止。尽管如此,我们大部分同学仍然痴心不改,坚持每周从家里带红薯来学校蒸,总想着自己能吃得着,不能让肚子饿着。</p> <p>  学校每个学期都分配给我们每人400斤的挑煤任务,凡双周的星期四下午劳动课我们就要去挑煤。布龙煤矿距离我们学校有四公里多,每次我只能挑30到40斤,途中走一段还要歇一阵子。我总是一、二点钟就出发,六点钟左右才能到校,有几次因没赶上学校的晚餐时间,空着肚子过了一夜。挨了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在去挑煤之前,中午时我就早早地准备了两个蒸熟的大红薯放在自己的课桌里,想着等回校时当晚餐用。那一次,我足足挑了40斤煤,一路上歇个不停,到半路途中天又下起了小雨,我顾不上衣服湿透了,还是咬牙坚持把煤挑到了学校,看见其他的同学都早已到校,吃好晚餐准备晚自习了。等我卸好煤,匆匆忙忙洗个澡,到教室课桌里拿红薯时,发现两个红薯都不见了,我一时急了,连忙问班上的几个同学,他们都说不知道,我又饿又气,那天晚上我空着肚子没去参加晚自习就回宿舍睡觉了,半夜里肚子都在咕咕直响。可能当晚有同学告诉了老师,第二天,班主任老师就在班上询问了这件事,我的同桌才吞吞吐吐地说他们几个值日生当时打扫教室移动课桌时,因桌子摆动太大斜翻了,看到两个熟红薯从课桌掉到了地上,烂成了一团泥,他就赶紧拿扫把扫掉倒到垃圾桶里去了。听他这一说,我气愤得要哭出来,他们那里知道,那是我为自己准备的一顿晚餐,昨晚,我什么也没得吃,又空着了肚子熬了一整夜。老师严厉批评我的同桌和其他几个值日生,让他们跟我赔礼道歉,我也没再多说什么,这事也就算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我的同桌就来到我的宿舍,拿着一个用牛皮纸包的东西给我,闻起来很香,他说里面是一些大油饼和麻花什么的,送给我吃,我说什么也不肯要,他硬塞在我床底下的箱子里,还就昨天的事再一次向我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犯这样的错了,我拗不过他,只好收下。</p><p> 我的同桌姓李,个头比找高很多,眼睛有点近视,听说读小学时因成绩赶不上班而留了一年的级,他平时贪玩,爱打蓝球,学习成绩没我好。他爸妈都在区粮站上班,他家也住在粮站,他是走读生,吃住都在家里。听老师说,他全家都是居民户,也就是吃国家粮的,在那么年代,凡是能吃上国家粮的都是很吃香的,会令我们这些农家的孩子羡慕不已。老师照顾他近视,自初一入校起,就安排他跟我这个全班最矮的男生坐第一排。虽是同桌,他平时很少跟我搭话,一股趾高气扬的样子,课间课后也不跟我玩,我想他是有点瞧不起我这个农家的子弟吧。然而,自从那次红薯被倒掉的事之后,他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在我面前客气多了,还喜欢主动和我打招呼,找我玩耍了,碰到学习上一些不懂的问题也虚心来问我,有时还夸我脑子灵、是个好班长什么的,期末班上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他总是第一个为我举手投票,平时更不忘带些饼干、糖果的零食过来给我吃。下午放学后,他还常常邀我跟他一起到操场打蓝球,经过他的耐心传授,我的球技不断长进,后来竟然成为了班上的蓝球尖子。</p> <p> 初三毕业那年,学校抓得紧,他们走读生中午也不许回家,而要在学校吃中餐,晚上还要参加班上的晚自习。那两个学期,他每天早上都会从家里炒一盒莱带来,瘦肉、干鱼籽、鸡蛋、豆腐什么的总是轮换着,每次都要分一份给我,从未间断。我说自已带着有,他总是说我自带的咸菜、干菜没营养,吃久了易变质,没有新鲜莱好,他稍多带一点就够我吃了。看到他的真心真意,在那个吃腻了干莱、咸菜的穷苦日子里,我没能再去拒绝他,每天就一起吃着他带来的新鲜可口的莱肴,饭后两个人再吃点我从学校食堂蒸来的红薯,感觉那个紧张、枯燥的初三生活,也被我们过得快乐无比、有滋有味。</p> <p>  与此同时,他还约我去他家玩过很多次,有时我也会从家里带点干薯仔、薯粉、手工制作的红薯粉皮等农家土产送给他家,他一家人都说喜欢吃。他爸妈对我非常客气,每次见到我都问寒问暖的,询问我的学习、生活情况等,并一再告诫我们一定要团结友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并且每回都要特意炒几个菜,留我吃完饭后才答应让我走,临走时还要送些吃的给我。想起大叔大婶当时对我的关心、关爱,我至今仍然感动不已。</p><p> 那年初中升学考试,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市二中录取,我的同桌也顺利地考取了母校的高中部。在高中的三年里,我们虽然相隔于城乡之间,但常常都有书信往来,我们谈学习、谈理想、谈生活、谈身边的点点滴滴,几乎无话不谈,一直延续着初中时期结下的深厚友谊。以至我们后来各自去外地求学,到参加工作、踏入社会,我们之间的同桌情谊始终如初,亲如兄弟。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时有相聚,每每谈起那些曾经的往事,两个人的脸上顿时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 <p>  又是一年秋来至,正逢红薯飘香时。看到乡亲们在田间地里喜挖红薯的场景,那一个个体形硕大或修长,表皮光滑的红薯,像胖娃娃似的,很是让人喜欢。看着它们一筐筐,一堆堆的丰收景象,我就会想起读初中时那个与红薯特有的情结和那份特殊的感情,从而更加想念那些难忘的人,想念那些难忘的事,有时竟会忍不住热泪盈眶……</p><p> 而今,国家富裕了,我们小康了,平日里,餐桌上更多的是大鱼大肉、美食洋食。尽管如此,我仍然喜欢吃红薯,并且坚信自己会一直喜欢吃下去,我想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绿色食品,对人体有保健功效,而更多的则是一份记忆,一种情怀,一丝甜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