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李宗铮老师七十华诞暨从教五十年

吕向宇

<h1><b>  2020年11月我们敬爱的李宗铮老师七十岁了,我们衷心祝福李老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永远幸福。</b></h1> <h1><b>  我们是南师附中74届初中5班的学生,我们的班主任是我们亲爱的李宗铮老师,2020年11月7日,我们班级同学聚集在南京国瑞大酒店隆重庆祝李宗铮老师七十华诞暨从教50周年。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b></h1> <h1><b>  李宗铮于1951年11月16日在南京出生。看着襁褓中的李老师照片,我们感到幸运,至少我们日后的老师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了,这是李老师和我们的缘分。</b></h1> <h1><b>  这是李宗铮老师上小学时的照片。时间大概是在1962年,那时候正值3年自然灾害时期,照片上的李老师明显营养不良,面黄肌瘦,他是一个听话和懂得感恩,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与他小学的陈老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直到老师去世。这种品质也传承到我们的身上,让我们也学会感恩,也学会做人。这一年李老师11周岁。</b></h1> <h1><b>  李宗铮1964年考入南京市第二中学,1968年“复课闹革命”后升入本校高中。1969年转到二中矿校(江苏省煤炭建设指挥部矿办二中)1970年底19岁的李宗铮作为矿校的优秀毕业生被选拔进入教师队伍,他被分配到南京鲁迅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南师附中任教,这是李老师1971年春天在南京山西路长城照相馆拍的,刚到学校时贴在工作证上的照片,大家看了照片不知有何感想?这一年李宗铮20周岁。</b></h1><p><br></p> <h1><b>  我们是1972年2月从小学毕业进入中学的,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是57年8月31日后和58年9月1日前出生的。</b><b style="color: inherit;">我们被分配在初一五班,当时我们14岁左右,我们的班主任就是李宗铮老师,他21岁,我们是他当老师带的第一届学生,也是李老师第一次当班主任,他真正的教师生涯就是从教我们的第一天开始了。从上面李老师1971年的照片来看,他做我们班主任的时候大概也就是这个模样。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呀,有没有一种大孩子带小孩子的感觉呀。但是我们与李老师的缘分就是从1972年开始了。这一年我们14岁左右,李老师21周岁。</b></h1><p><br></p> <h1><b>  翻看一张张我们40多年前的老照片,我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时光一去不返。这张照片后排左一就是当年的我。人的成长过程最初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尤其是我们初中阶段特别重要。李老师白天和我们在一起,遇到我们的任何问题,他都是在第一时间解决,晚上在9点之前是李老师的家访时间,我们60位同学的家,他基本上都去过。家访回来之后在宿舍还要自学到深夜,练习毛笔字,第二天一早起来就要出去进行长跑锻炼,经常是从学校跑到下关中山码头再返回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h1> <h1><b>  这是李老师带领我们在南京玄武湖搞活动。好像是在击鼓传花,等于大哥哥带着弟弟妹妹们在玩游戏,世界上有一种最辛苦而又最快乐的职业,那就是老师;人世间有一种最美好的情意,那就是师生情。回忆当年,李老师经常想着法子寓教于乐,这其实就是我们最美好的少年时代,李老师陪着我们慢慢度过的。</b></h1> <h1><b>  这是我们初中班级的7位女生,她们的臂膀上都带着“红卫兵”袖章,很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尽管那个年代物质条件艰苦,但是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图前排从左开始是王爱华、王琳、赵宝燕。后排左起:陈敏、李秀兰、栾淑真、缪美珍。</b></h1><p><br></p> <h1><b>  这个年代虽然与我们久远了,但是我们却铭刻在心里,永远也忘不了。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我们与李宗铮老师的感情,与日俱增。</b></h1> <h1><b>  我们的这些照片都是李宗铮老师帮助我们照的,当时照相还是很稀罕的事情,感谢李老师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照片都是李老师为我们保存至今,当李老师拿出这些照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都非常激动。李老师当时教我们语文,我们同学写的作文他帮助我们一直保存着,当时隔几十年之后,李老师将这些作文发到我们手中的时候,上面李老师认真的批改的笔迹,历历在目,让我们感慨万分。这张照片大概摄于1974年,我们的初中上了2年半,在这年夏天我们就要初中毕业了,这张照片与前面的照片相比,我们确实长大了,长高了。李老师也将去南师附中高中年级教语文和做班主任了。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文明,是你,亲爱的李老师,你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这一年我们16岁左右,李老师23周岁。</b></h1> <h1><b>  这是李老师和耿老师的结婚证,这也算是历史文物了吧,李老师与耿老师是南京二中的同届同学,又一起到南师附中当老师的,李老师是1970年12月17日来到南师附中的,耿老师还要早几天是1970年12月3日第一批新教师来到南师附中的,他们开始教学之后又是同一个年级组的同事,李老师是我们初二五班的班主任,耿老师是初二二班主任,李老师教语文,耿老师教数学,也就是在互相了解和不断接触中,两人有了纯真的感情,其实我觉得这个婚姻应该起源于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李老师情窦初开,风华正茂,对耿老师暗生情愫,那时候李老师一定寻找各种机会与耿老师切磋,接近耿老师,一定是李老师主动追求耿老师的吧,于1978年这段校园之恋终于修成正果,他们走到了一起。1978年的时候我们才刚刚20岁左右,李老师又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b></h1> <h1><b>  这是李宗铮老师和耿国珍老师的结婚照片,摄于1978年1月,两位有情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清苦的,他们结婚时没有分到房子,是耿老师怀孕七八个月时,有很多老师都为他们这对双职工说情,这样才得领导开恩,分了一间厨房作为他们的卧室,隔壁相同大小的厨房是他们和薛复老师家共用厨房。随着孩子的出生,工作的压力,经济上的窘迫,异常艰苦。但是这对情投意合的年轻人没有被击垮,反而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笔财富。这一年李老师27周岁。</b></h1> <h1><b>  这是1982年暑假期间,李老师和耿老师带着儿子在杭州旅游的照片,我们在照片上还是清楚的看到李老师和耿老师青春的风采。李宗铮老师浓眉大眼英俊潇洒,耿国珍老师知性优雅楚楚动人。我与附中的老教师交谈过,他们对李宗铮和耿国珍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认为他们都很优秀,也很般配。这一年李老师31周岁。</b></h1> <h1><b>  1988年4月李老师在九寨沟诺日朗瀑布。这一年李老师37周岁。</b></h1> <h1><b>  1992年李老师从南师附中正式调入南京物资学校,并担任班主任工作,物资学校看中的是李老师丰富的班主任经验和敬业精神,当时物资学校的学制是四年,李老师就做了他们这届学生的四年班主任,直到现在物资学校的这届学生还和李老师保存了很好的关系,我知道其实李老师是在用带我们的经验去带后面的学生,只会做的越来越好。据我所知,李老师倾尽全力带好物资学校的这届同学,他几乎请过所有同学分批次去他家里吃过饭,每次必有的菜是红烧肉,都是耿老师无怨无悔的做幕后英雄,当时还处于经济不发达时期,物资学校的学生又全部住校,李老师想给学生们有家的感觉,同时为他们改善一下伙食,这些不经意的往事,物资学校的这届学生一直也没有忘记,他们每年在教师节这天都会聚在一起为李老师庆祝,从毕业一直坚持到现在。难怪耿老师总是说李老师:“你对你的学生比对儿子要好”,这其实是对李老师最大的褒奖,我们也在此向耿老师致敬,耿老师辛苦了。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与当时的南京经济学院合并,该校后改名为南京财经大学。李老师后来在南京财经大学主教汉语类课程(包括必修、选修和留学生汉语),直到2012年李老师从南京财经大学退休。当我看到李老师这张照片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李老师在1996年拍摄的,几乎和李老师的70年代基本相同,20年不变,李老师简直是逆生长。这一年李老师41周岁。</b></h1> <h1><b>  我们中学毕业之后,有的人下乡插队,有的走进了工厂,有的参军,走向了四面八方。历经岁月的磨砺每一个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后来国家发展时期的阵痛,基本上都让我们同学尝到了,工厂倒闭,下岗,再就业,大家忙于生计,正是我们负重前行的时候,没有心情想到同学聚会,还有很多同学产生自卑心理,不好意思联系同学,但是我们初二五的同学都对我们初中的美好岁月深深的怀念,一天也没有忘记。这个时候是我们的初中班主任李宗铮老师出面,组织了我们毕业30年的大型聚会,从联系人员,到聚会的具体安排,李老师都亲自过问,并且事先定调:“同学面前人人平等”的聚会原则,那一次我们到了40位同学,聚会盛况空前,李老师功不可没。大家相见,禁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初中时候的美好感情瞬间就被点燃了。我们将这个集体命名为:“初二五”,这既好记又有代表意义。这一年我们大约47岁,李老师53周岁。</b></h1> <h1><b>  这是2004年李老师和我们初二五同学一起登上紫金山山顶,李老师在我们中间,已经分不出谁是学生,谁是老师了。47岁的学生和53岁的老师就像同龄人一样,甚至老师比学生还要显得年轻。</b></h1> <h1><b>  2010年李老师所带过的各届同学相聚在南京双门楼宾馆,庆祝李宗铮老师六十华诞暨从教四十周年。这是李家军的一次大聚会,会上李老师的各届学生从各个角度说了很多李老师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教育。你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啊,您言传身教,育人有方,甘为人梯,令人难忘!这一年我们53岁,李老师60岁。</b></h1> <h1><b>  这是2010年庆祝李宗铮老师六十华诞的时候,我们初二五到场的同学和李老师和耿老师的合影。</b></h1> <h1><b>  我们在2014年在南师附中又举行了初中毕业40周年的大型聚会,总策划人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李宗铮老师。这次到了38人。我们觉得时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珍贵了,我们希望以后每5年能够再次大型聚会一次,平时只要有机会小型聚会随时进行。我们初二五的女同学此时都退休了,李老师也退休了。这一年我们57岁,李老师63周岁。</b></h1> <h1><b>  2019年我们初中毕业毕业45年的聚会如期进行,这次聚会我们初二五的同学到了35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时间节点,我们全体同学和李老师同时属于“60”后了,此时我们已经全部退休了。通过这几张我们初中同学的聚会照片,我们是不是感觉到我们一直和李老师在一起,也在和李老师一起慢慢变老。从以上三张我们大型聚会的照片来看,尽管我们年纪在不断的变大,但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却越来越好。我们的李老师好像时间定格,成为变化最小的人。这一年我们大约62岁,李老师68周岁</b></h1> <h1><b>  2019年的聚会也是最丰富多彩的一次,我们在南师附中会议大厅举行,大家在宫雪班长的组织带领下,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大家载歌载舞,尽情欢乐,特别是我们班级的女同学好像重新焕发了青春,同时还涌现出了我们初二五的诗人,歌手,百花齐放。大家决定我们应该把这种我们初二五独特的聚会方式发扬光大到我们以后的每一次聚会中去。</b></h1> <h1><b>  在2019年这次大型聚会上,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2020年将是我们敬爱的李宗铮老师的70华诞,同时也是李老师从教50年纪念,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些什么,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同时向我们的少年时光致敬。李老师在我们之后,还带了很多届同学,可谓桃李满天下。李老师过70岁,一定会有很多学生想到此事,是不是李老师不想惊动大家不同意举办庆祝会或者还会选择多届学生集体合办呢?我们不知道李老师的想法,但是我提出,我们初二五班是李老师的第一届学生,李老师的其他学生都是我们的学弟学妹,李老师又和我们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我们有先发申办优势,所以我们志在必得,必须拿下庆祝李宗铮老师70华诞暨从教50年的举办权。这一倡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b></h1> <h1><b>  这是2019年我们初二五班全体女生的合影,女同学看上去要更加阳光一点,她们开朗乐观,广场舞跳的顺溜,户外活动乐不彼此,谁不说这是她们最好的年华。</b></h1> <h1><b>  这是2019年我们初二五班男生与李老师的合影,李老师站在我们中间,甚至比我们同学还要显得年轻。我们在和李老师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b></h1> <h1><b>  这是我们初中时期的三位班长,从左至右:周素梅、宫雪、高胜华,这都是李老师钦定的。他们为我们班级做了很多事情。我记得在我们初中的时候,周素梅身体不好,李老师对周素梅倍加关心,李老师为了减轻周素梅负担,特地让宫雪多做一点班级工作。宫雪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我们的几次大型聚会都是她主要负责和组织,这次我们初二五为了庆祝李老师七十华诞,宫雪又是一马当先。强将手下无弱兵。宫雪召集大家集思广益,大家决定在2020年11月7日我们初二五在南京举办庆祝李宗铮老师70华诞暨从教50年活动,采取自由报名的方式进行,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得到我们初二五同学的积极响应,报名踊跃,大家都想乘这次机会表达我们对李宗铮老师的感恩之心。随即筹备工作正式启动。</b></h1> <h1><b>  这是我们班级刘菁同学保存的我们当时的初中毕业证书,当时应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但是现在可能保存下来的很少了,非常珍贵。证书上面的毕业年限是1974年7月,我们是1972年2月入初中的,这样的话我们在初中有2年半的时间,我们在小学期间是属于戴帽子小学,也就是多读半年,6年半才小学毕业。我们在初中的2年半时间里,李宗铮老师一直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和语文老师,我们那段时间是从我们的14岁左右开始的,李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心血。那时候的读书,还要与工农兵相结合,还要学工、学农、学军,所以李老师带我们到过部队,到过农村,并且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候李老师是单身,他几乎将全部精力用在我们身上,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很长,并且与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b></h1><p><br></p> <h1><b>  李老师的年轻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态,他兴趣广泛,爱好多样,这是2018年李老师在旅游途中,你们看李老师身上的装束就知道他是一位旅游爱好者和资深的旅游达人。</b></h1> <h1><b>  世界上有一种最辛苦而又最快乐的职业,那就是老师;人世间有一种最美好的情意,那就是师生情。我们在初中的二年半的时间是我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李宗铮老师那时候单身一个,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我们的身上,李老师更是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认真做人,这些都给我们树立的优秀的榜样。</b></h1> <h1><b>  李老师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我们也当李老师就是我们的兄长,我们初二班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我们的第二代李老师也十分关心,从升学到就业,事无巨细,倾心尽力。这是李老师和耿老师2012年参加宫雪班长女儿婚礼时的照片。</b></h1> <h1><b>  师生的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b></h1> <h1><b>  这是2014年8月我们一起和李宗铮老师、耿国珍老师游庐山,我们在庐山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其实外出旅行操劳最多的还是李老师,我们还是当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自觉或不自觉的让他多操心,我们跟着走就行了。这一年我们57岁,李老师63周岁。</b></h1> <h1><b>  2018年李老师去土耳其旅行,在土耳其李老师萌生了想上热气球的想法,他在和我微信联系时告诉了我,正好在此前不久我也从土耳其旅行回来,那时候正好发生了热气球的事故,造成多人死亡,于是我委婉的向李老师提出,最好不要上热气球了。李老师从我的字里行间也懂了我的意思,但是他考虑再三还是勇敢的上去了,等他到了空中,被一览众山小的幸福所环绕,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这也说明李老师从来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李老师有次去西藏到达珠峰大本营的时候,担心高原反应带来危险,还事先在他所用的电脑里留下的遗嘱,这也说明李老师粗中有细,有着常人不知的丰富细致的感情,人生自古谁不死,留得丹心照汗青,李老师这种大无畏的气概,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这可能就是他显得年轻的秘诀所在。这一年李老师67周岁。</b></h1> <h1><b>  这是2018年8月67岁的李宗铮老师在陕西榆林市波浪谷景区,他笑得灿烂,极富感染力,这是李老师自己很喜欢的一张照片。</b></h1> <h1><b>  我们与李宗铮老师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我们与李老师的人生旅行也一直在继续。这是最近的一次,2020年10月李老师还带着我们初二五部分同学出游。出行前的所有攻略,还有在旅游途中的事宜安排都是李老师亲力亲为,我们也对李老师有所依赖,还是认为我们是跟着老师走的,只要听话就行,李老师永远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一起出行,所到之处遇到任何人都想不到我们是师生关系,他们或认为我们是同学或认为是同事,当他们听说我们和李老师已经有48年的师生情之后,大家纷纷赞叹,认为世间少有,我们也在为李老师和我们自己点赞。青山在,人未老,我们师生情正浓,岁月增,水流长,情怀依旧深。大家看到这里,一定会为我们初二五的同学和李宗铮老师长达48年的友谊所感动,李老师和我们亦师、亦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样大家就理解了我们初二五同学为什么要一定拿下庆祝李宗铮老师70华诞举办权,为什么那么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去做,我们是想通过这次活动,表达我们初二五全体同学对李宗铮老师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b></h1> <h1><b>  在旅行途中,李宗铮老师和我们初二五的王书鸣同学小酌一杯,李老师和我们非常的随意,亲如兄弟,这是可以经常见到的场景。李老师发现王书鸣同学血压偏高,用药不对,他比王书鸣同学还要着急,一再督促王书鸣去看病,甚至提出来要陪着王书鸣同学去医院看病,2020年10月27日王书鸣同学将看病结果告诉李老师之后,李老师迅速回复:“@王书鸣 去医院检查,换药,很好!但处置中的检查只有生化全套(我个人认为生化全套检查与高血压关联不大),而没有动态血压检测,也没有心电图(包括动态心电图)检查,似乎不够。我建议你做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和股动脉彩超等相关检查,这对了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检测是有帮助的。我不是学医的,这方面知识是非常欠缺的,但常识告诉我,你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没有任何事情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这哪里可以想象到是一位老师对48年前的老学生的关心。李老师对于我们初二五的其他同学也很关心,这样例子不胜枚举。李老师把这种人间大爱散落在我们初二五同学身上。王书鸣是我们初二五诗人,在这次庆祝李老师70华诞会上,我们给王书鸣一个任务,就是专门创作一个散文诗献给李老师,我想王书鸣一定会饱含深情,有着切身的体会,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圆满的完成任务。</b></h1><p><br></p> <h1><b>  2020年10月28日下午,我陪同李宗铮老师拜访了原南师附中副校长,省教育厅中教局局长袁金华老师,袁老师对李老师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对李老师当时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他当时对于刚刚当上语文老师的李老师要求严格,希望他既然当了老师就要练字,要有好的板书,我依稀记得,李老师刚刚当我们老师的时候,在黑板上写第一字的时候,下面同学还在窃笑,但是过了不久李老师的字就完全不同了,写得漂亮。李老师也回忆当时为了给我们上好课,经常请教袁老师,等于是现学现卖,他们的回忆,给了我一个李老师清晰的积极上进的形象,怪不得到了现在,李老师的学习能力甚至大大超过了我们,摄影,手机,电脑,软件玩得顺溜。这也是李老师现在只要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我们的老师,耐心教我们这个那个,李老师不停的在教,同学为了学习新东西甚至还要站在边上排队等候。</b></h1> <h1><b>  这是李宗铮老师在1972年2月28日的日记,2020年10月28日下午他在见袁金华老师的时候特意把这本日记带去了,字里行间无不显露出一位年轻人勇挑重担,虚心好学的态度。我也明白了李老师为什么要拜见袁老师的原因,李老师尽管是我们的老师,但是更是尊师重教的模范。我特意将这段有关袁老师的表述拍照发给袁金华老师细读,袁老师看了之后回复我:“谢谢向宇转告!宗铮的日记也让我感动,当年学校缺教师,更缺好教师,宗铮是我看重和赏识的青年教师,所以期望他能更快成长起来。他也不负重托,他的特点是真诚踏实,能吃苦,学习基础也不错,能担当大任。可惜我离开附中早了些”。袁老师话语中显露出对李老师的爱才惜才。</b></h1> <h1><b>  2020年10月29日,在宫雪班长的主持下,召开了“庆祝李宗铮老师70华诞”活动的最后一次筹备会议,会议一致决定:(1)庆祝李宗铮老师70华诞纪念活动定于2020年11月7日上午10点准时进行。(2)活动地点在南京国瑞大酒店宴会厅。(3)逐一通过所有活动议程。(4)分工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订餐,布置,设备调试,饮料酒水购买,庆祝标语制作,礼品准备,蛋糕定制等等,大家信心满满,一定奉献出一场高水平的庆祝活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展现我们南师附中74届初中5班全体同学的精神风貌和我们对班主任李宗铮老师的无比爱戴。</b></h1> <h1><b>  2020年10月30日,为我们庆祝李宗铮老师70华诞活动进行最后一次彩排,我们正在彩排的时候,李宗铮老师也悄悄来了,坐在沙发上看我们的彩排,当4位女生宫雪、缪美珍、施月芳、孙建云声情并茂小合唱《老师您好》正在彩排过程中,我发现平时一贯硬汉的李宗铮老师流泪了,用餐巾纸在不停的擦拭。事后李老师告诉我:“我今天真的被同学们的真情和热情所感动了,同学们在唱的时候,我眼前浮现了很多感人的画面,眼泪止不住流下来”,这也说明我们的策划和彩排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样庆祝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了,我们初二五庆祝李宗铮老师70华诞活动正式进入倒计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着2020年11月7日那天的到来了。</b></h1> <h1><b>  为了给大家对这次活动留下记忆,我们初二五还专门制作了礼品,在活动的当天分发给来参加活动的各位同学和老师。这次选定的礼品是手机充电宝,现在已经进入电子时代,同学们不简单都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都能够玩手机了,拍照,微信等都已经很娴熟了,这个礼品是大家都需要的东西也非常实用,寓意是希望我们的同学们永远将人生的电充的满满的。我们特地印上了我们的标记,作为纪念。</b></h1> <h1><b>  武海燕同学这次负责与酒店方面联系,为了活动顺利进行,她跑了很多酒店,要找到交通便利,场地符合我们的要求酒店,要完全达到我们活动中电子设备的要求,订餐,事无巨细都想到了。为了方便同学们在11月7日前来坐落在南京大方巷的南京国瑞大酒店,她还特意拍了酒店门口大方巷公交站牌发到我们的聚会群中,希望大家乘车一切顺利。为了11月7日上午的拍集体照,武海燕同学去酒店事先确定位置,并且协调酒店准备椅子。刘菁同学负责在网上购买礼品并印字,李绪华同学负责账务及开支,孙建云同学负责当天购买最鲜美的鲜花。我们就是有这么多热心的同学才能够保证这次的活动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b></h1> <h1><b>  为了本次的庆祝活动,我们还专门制作了标语,一目了然。我们还专门请到了李老师的同事和好朋友吴老师也来参加,并帮助我们照集体照片,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吴老师提议我们集合报到之后就立即照我们的集体照片,然后印上各自的名字,便于辨认,这个创意得到大家的拥护。照集体照需要大家准时到,并且齐心协力,这对我们是一个考试,这是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师生48年情谊的照片,我相信我们初二五是一个英雄的集体,一定可以做到。</b></h1> <h1><b>  2020年11月7日是我们庆祝李宗铮老师七十华诞的日子,同学们早早的就来到了庆祝活动地点南京国瑞大酒店,我们规定的集合时间是上午9点半,我们的同学真是好样的,一个都没有迟到,说明我们同学对于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我们同学的良好精神状态。</b></h1> <h1><b>  同学相见分外亲热,大家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b></h1> <h1><b>  女同学只要见到面,摆POSS照相那是一定的。</b></h1> <h1><b>  酒店大堂也摆放出了我们活动的电子显示牌,李老师和武海燕在标牌下留影。</b></h1><p><br></p> <h1><b>  参加聚会的我们班级男生已经迫不及待的与老师一起在酒店门口合影留念了,尽管后面还有专业的摄影。我们打出了专门制作的横幅标语,一目了然。</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  王琳同学负责借舞蹈服装,她来到报到地点见到同学很高兴,但那天临拍集体照前几分钟,王琳急火火的找到武海燕,告诉她演出服丢在自行车上了,要赶快去拿一下,武海燕毫不犹豫骑上电瓶车载着王琳就跑 ,刚出门绪华就追赶过来喊:“海燕你们上哪去啊 马上就要拍照了”,海燕来不及回答,骑上电瓶车飞奔出去,一路以最快速度接近40码连闯红灯 ,王琳坐在电动车后面急死了,要是衣服被人拿走可咋办, 到了虹桥王琳眼尖老远 就看见衣服还在车篓里,一块石头落地了 ,回来的时候我拍摄下了这个场景。</b></h1><p><br></p> <h1><b>  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b></h1> <h1><b>  今天的大聚会,我们希望能够拍一张很好的合影照片,所以专门请来李老师的朋友和在南京财经大学的同事吴康宁老师来帮助拍摄,吴老师正在指挥排位。</b></h1> <h1><b>  吴老师在拍摄。过往的路人都驻足观看。他们知道了我们在为老师庆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b></h1> <h1><b>  在吴老师精益求精的拍摄下,我们终于拍到了一张满意的合影照片,照片上的人物个个神采奕奕,精神饱满。</b></h1> <h1><b>  我们也邀请吴康宁老师和我们一起再拍一张合影照片,留作纪念。我们感谢吴老师为我们的辛苦付出。</b></h1> <h1><b>  拍照结束之后,大家纷纷进入会场。</b></h1> <h1><b>  大家纷纷合影留念,当然可以找出各种理由组合在一起拍照,我们都是好同学,有的时候正在照相,后面不知不觉又站上了人。</b></h1> <h1><b>  大家的照片照了一张又一张,乐不彼此。我们也需要留下我们这个年龄的很多印记了。</b></h1> <h1><b>  这是我们在南京察哈尔路小学的同班同学,左起:畅玉敏、罗岭、李绪华、徐书慧、吕向宇,我们认识的更早,应该在7岁就认识了,我们到了初中又成为同班同学,这真是莫大的缘分。</b></h1> <h1><b>  我刚刚了解到,由于我妈妈在水佐岗小学工作的缘故,我在小学2年级的时候曾经去水佐岗小学读了半年书,这样我和王琳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曾经在水佐岗小学做过半年同班同学,我们初中又是同学,这种缘分是很难得的。</b></h1> <h1><div><b>  会议的第一个议程就是王书鸣同学深情朗诵他专门本次庆祝活动创作的散文诗,这是我们班级筹委会对王书鸣的命题作文,希望他能够代表大家的心声,他也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在之前他本想让同学看看,帮助修改一下,我觉得应该保持神秘性,在活动现场第一次公布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b></div><b>散文诗。<br>贺恩师--李宗铮老师七十华诞。<br>四十八年过去,半个世纪云烟。<br>名字终身不改,万事业已变迁。<br>酸甜苦辣涩咸,早已样样尝遍。<br>恩师七十庆典,我们欢聚堂前。<br>往事尘封久远,朦朦胧胧再现。<br>拨开历史的年轮,进入七二年的冬天。<br>天气依然寒冷,心底炭火一片。<br>我们小学毕业了!高兴得瑟的没完。<br>把棉帽抛向天空,一蹦三跳前行。<br>就这样,我们相遇了,我们相识了--在文革中的鲁迅中学。<br>那白底红字的校徽,佩在胸前,神气点点。<br>啊,我们的母校--南师附中,出生不凡。<br>她是何等的光辉,何等的伟岸。<br>我们来自不同的小学,经历有所不同。<br>但我们都有一张稚嫩而求深知的脸。<br>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吗?<br>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br>从四面八方飞进了初一5班的教室。<br>有说有笑,惬意连连。<br>这时,上课铃声响起。<br>我们各就各位,端坐在课桌前。<br>静候着老师--你的到来。<br>片刻,你面带微笑,健步走进教室。<br>“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b><br><b>你的回声是那样的清亮有力。<br>坐下后,我把你仔细端量。<br>只见得:你鼻直口方,浓眉大眼,<br>清瘦高挑,血气方刚。<br>眉宇间透露出睿智、刚毅,正直又不失温良。<br> 哇塞!你是一个标志的俊朗青年。<br>我惊喜,我庆幸,遇到了一位没有代沟的好兄长。<br>坚信以后的交往,定会像流水一样的顺畅。<br>从你的自我介绍中得知,<br>今天是你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师之日。<br>初一5班是你的处女地,我们就是这块地里的嫩苗。<br>你尽心尽力地栽培着我们,使嫩苗一天天在茁壮成长。<br>我们在你身边享受着“国宝”级的待遇,处处关爱有加。<br>记得,我们的汉语拼音早已还给了老师。<br>是你,下定决心,把它回炉重炼。<br>利用班主任的优势,集中语文老师的专长,从最简单的教起。<br>经过几个课时的猛攻,终于拿下堡垒,使我们受益匪浅。<br>接下来,又教我们怎样查字典,使我们终身受用。<br></b><div><br></div></h1> <h1><b>在学农学工学军的日子里,你与我们打成一片。<br>同吃住,同劳动,一刻也不曾分开。<br>劳累了一天,我们早已进入梦乡,<br>你却不顾疲惫来查房。<br>为我们盖好被子,整理好衣裳。<br>插秧时,天气寒冷,<br>你就熬锅姜汤,为我们驱寒保暖。<br>学生犯错时,你批评教育。<br>晓之以理,动之以情。<br>使其愉快接受,不留心结。<br>学生违反校规,上课吃零食。<br>你就进行了家访。了解缘由后,你变通的解决了问题。<br>对调皮的学生,你因势利导,扬其长,避其短。<br>安排座位时,把对别人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br>学生受伤时,你第一时间把她送进医院。并陪护她,使她得到了很好的治疗。<br>就是现在,你还依然关心着同学们的健康状况。<br>哪个同学生病住院,你出钱出物。前往探望。<br>你说了,健康是压倒一切的大事。<br>你是我们一生中最受爱戴的老师。<br>现在你已渐老,但仍然时刻注意完善自己,丝豪没有懈怠。<br>退休后,你多次带领我们游历名山大川,<br>探访古镇古寨。<br>你在各个方面都轻车熟路,手机玩的倍儿棒。<br>你,精神抖擞、思维敏捷、谈笑风生,安排周到,松弛有度、攻略上筹。<br>你,体轻如燕爬崖顶,<br>奇心未泯蹚谷幽,<br>健步如飞前探路,<br>责任心重后护尾。<br>好一个“大龄青年”的形象啊,乐此不疲。</b><div><b>真可谓:<br>昔日老师今更是,<br>旅游达人正逢时。<br>与时俱进不落伍,</b><br><b>开明睿智啧啧奇。<br>如今四十八年过去,<br>如今七十华诞来临。<br>初二五的同学,早已翘首以待,<br>这次庆典的到来。<br>这是史无前例的欢聚,<br>这是众望所归的壮举。<br>我们为你欢呼。<br>我们为你歌唱。<br>万紫千红大地春,千恩万谢师生情。<br>来呀,初二五的同学,<br>让我们用最美的舞姿,最亮的歌喉,<br>为我们的恩师献歌献舞吧!<br>衷心地祝愿,<br>我们的恩师、我们的益友、我们的好兄长--李宗铮老师:健康!快乐! 鸿福!长寿!<br> 王书鸣</b><br></div></h1> <h1><b>  第二个议程就是我和孙建云同学男女生合唱歌曲《不忘初心》,这是特别为本次聚会选择的歌曲,我们都是在14岁左右到了初中,我们那时候多么单纯和快乐,这些美好的时光,都已经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了,这段难忘的时光我们怎么能够忘记呢,我们真是应该不忘初心。</b></h1><p><br></p> <h1><b>  会场显得安静,仿佛我们还是像初中时代那样正在开着一场班会,班主任李老师坐在下面认真审议同学们的发言。</b></h1> <h1><b>  丁福幸同学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向老师表示生日的祝贺,她一边唱一边改词,尽量与我们今天主题贴切。记得那是初一时,我们班在上课的勤俭教室附近劳动。丁福幸手心弄破,血流不止,先送她到学校门口的校医室,当时是由校医董美瑞老师(她是附中一位受师生尊敬的有经验的校医)做的清创和包扎,然后她明确坚定地对李老师说,要送她去医院缝合!李老师急忙从总务处找来一辆脚踏三轮车,载着丁福幸朝约一公里外的虹桥医院冲去,一路上李老师使劲地踩三轮车,以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将丁福幸送到虹桥医院找医生。在医生给丁福幸缝合伤口时,李老师不知是因为紧张后的松弛,还是因为低血糖,两眼一黑,感觉要栽倒。李老师眼睛看不见,耳朵却能听到医生说:赶快让这个老师坐下!也许是经验丰富的医生看见面色惨白的李老师吧。这件事丁福幸一定记得很清楚吧。</b></h1> <h1><b>  庆生纪念会由宫雪班长主持,她为此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她表示能够为老师庆祝生日和能够为同学们服务,她感到非常高兴。</b><div><b>节 目 单<br> <br>1. 散文诗----贺老师70华诞;作者:王书鸣、<br>诵读: 王书鸣<br>2. 不忘初心----演唱者:孙建云、吕向宇<br>3. 今天是你的生日----演唱者:丁福幸<br>4. 舞蹈:我的九寨----表演者:郑景明、赵宝燕、<br>丁福幸、栾淑真<br>5. 甜蜜蜜----演唱者:刘菁<br>6. 此时此刻----演唱者:周军<br>7. 李老师讲话<br>8. 女声小合唱:老师我想你----演唱者:孙建云、<br>施月芳、丁福幸、宫雪<br>9. 你还有多少老朋友-演唱者:吴洁<br>10. 天边----表演者:高胜华、宫雪<br>11. 女声小合唱:珊瑚颂----演唱者:施月芳、<br>亓桂民、刘菁、 栾淑真<br>12. 男声小合唱:人民军队忠于党----演唱者:<br> 蔡志发、王瑞峰、李亚力、宋晓旗、薛克勇、<br>  周军、吕向宇。</b><br></div></h1> <h1><b>  我作为整场节奏的把握,配合宫雪同学,不时客串一下,制造全场欢乐的气氛,并及时解说背后的故事。</b></h1> <h1><b>  我看到李老师在不停的为同学们照相,于是我们来个身份调转,我要求李老师安静的坐着,不要离开座位,不要做小动作,认真看同学们为他奉献的精彩节目,李老师当场表示认真接受,于是端正姿势,两手还放在膝盖上,标准的坐姿。</b></h1> <h1><b>  女生表演的舞蹈《我的九寨》,这是我们去年班级大聚会涌现出来的舞蹈团体,她们跳的认真,舞姿优美,代表了我们班级现在女生的精神风貌。</b></h1><p><br></p> <h1><b>  舞蹈跳完,郑景明、丁福幸、栾淑真、赵宝燕气喘吁吁,看来跳好一个舞是要花很大力气的,李老师上台与她们合影留念,感谢她们的精彩表演。</b></h1> <h1><b>  这是女生舞蹈的视频。</b></h1> <h1><b>  刘菁同学表演的歌曲《甜蜜蜜》,声情并茂,唱出了我们现在幸福生活,同时也祝李老师今后的日子越过越甜蜜。</b></h1> <h1><b>  吴洁同学演唱《你还有多少老朋友》</b></h1> <h1><b>  节目组特别安排周军同学演唱《此时此刻》,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今天现场的氛围十分融洽,周军在演唱过程中,武海燕邀请李老师上台跳舞,大家坐在下面认真观看,随着舒缓的曲调,李老师和武海燕翩翩起舞,此时此刻,我们大家一定想的很多很远,我们也一定会想起我们初中上学时的情景。</b></h1> <h1><b>  李老师跳完舞之后,我们将李老师留在台上,由孙建云代表我们班级的全体同学向我们敬爱的李老师鲜花,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b></h1> <h1><b>李老师随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b></h1><h1><b> 衷心地感谢今天所有到场的同学,你们也年过花甲,克服了各种困难来参加今天的聚会!感谢因各种原因今天没能到场而心里向往的同学,我知道你们或因身体或因家庭等原因而不能前来。感谢我的老同事老朋友也是附中校友的吴康宁教授,为今天以及10年前生日聚会的付出!在这里我向你们致以深深的谢意!(鞠躬)我和初二5班的关系就如同吕向宇同学曾说过的那样:初二5是我的初恋!1972年2月正式担任初一5班班主任时,我是刚过20周岁不久的青年教师,而你们是一群14岁左右的少年学生。如今一晃,已经过去将近49年了!白驹过隙,岁月不居呀!我在1972年2月24日星期四的日记中写道:“明天我就要正式担任班主任工作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现在起,我就必须努力地去做。”</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在担任初中5班两年半班主任的时间内,我访问过所有同学的家庭,包括初二之后转来的同学。个别同学的家访问次数超过20次。我近期查看过当年的日记,上面记着我曾经两次带你们去句容南师五七农场学农,我甚至记得,在五七农场插秧时,我们5班同学和胡风珍老师带的9班同学发生过冲突。我就像一个不护短的家长,严管自己班的学生。1973年11月9日星期五(这是时隔一年半,我们班第2次来南师五七农场学农)的日记中曾写道:“在工作方面,目前的有利因素还是不少的:我对工作已较熟悉,对学农多少也有点经验了,再说还是老地方、老学生,学生年龄也大些了,要求进步的同学也多了,总之有利因素还是不少的。当然,同学目前的情况我也深知的,可想见的困难也一定不少,需要冷静对待,但我现在想,一定要着重看积极面、多表扬,主要是引导他们。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学生,多和他们谈心,多做一些思想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搞好这次学农,而且对回去后的思想工作,其他工作都有很大帮助。”1973年11月18日星期日,即将结束第2次来句容南师五七农场学农时的日记最后有这么4句:“十日学农似箭飞,广阔天地瞅一回。一旬非比往数月,思想丰富果实累。”我的日记中还记录了1974年5月,我们在上坊防化团(淳化6335部队6连)学军,时间是半个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你们这一次是即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学军,我的日记记得相对详细。因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多说了,以后如有机会,我可以把日记读给大家听。在两年半、五个学期的初中5班班主任工作期间,每学期都有或学农或学工或学军的任务,每次都是两周左右。干活时,我多数是和王贵林同学搭档。他在前,我在后,我们抬的是班级最重的筐!在那个和同学们常常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同志情,兄弟姊妹情。这种真挚的情感一直深藏在我的心中,这是我第一任班主任工作的精神财富!</b></h1><p class="ql-block"><br></p> <h1> <b> 2004年9月教师节期间,你们曾在中山陵水榭为我庆贺过教师节。之后我曾经通过E-mail,给你们发送过一封公开信,其中表达过:过去是你们的老师,现在是你们的兄长,你们就是我的弟弟妹妹。庆贺70岁生日,本不在我的个人计划中,但热心同学的积极推动,让我非常感动,也无法拒绝。今天看到这么多同学来到现场为我祝寿,我感慨万千: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却成小弟弟。附中5班同庆贺,吾心激荡似潮汐。我取“爱生”为网名,它的第一含义是热爱学生,之后才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美好事物……在这里我要大声地告诉你们:我爱你们——5班的弟弟妹妹们!衷心地谢谢你们!借这个机会祝你们健康快乐,阖家幸福!我和你们的友谊必将持续终生!谢谢! </b></h1><h1><b> 李宗铮</b></h1><h1><b>  2020年11月7日于南京国瑞大酒店</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大家都在认真聆听李老师的讲话,仿佛还是我们上初中时,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的讲话。</b></h1><p><br></p> <h1><b>  李老师讲完话之后,深深的向我们全体同学鞠躬,让我们感到意外,同时也让我们对李老师这种谦虚谨慎和真诚的人生态度肃然起敬。</b></h1> <h1><b>  在座的吴康宁老师和李老师同岁,我们派出代表武海燕向吴老师献花,也祝他70岁生日快乐。吴老师还曾经和我们班级的同学一起旅游过,对我们班级的情况十分了解。我希望吴老师今天以观察员的身份来观摩我们班级的这次活动,因为吴老师也参加过李老师60华诞暨从教40周年庆祝活动,我们也想让吴老师事后评价一下,我们这次活动到底办的怎么样?我们有这个底气。</b></h1> <h1><b>  李老师也向我们介绍可许多吴老师的先进事迹以及和我们班级的交往。在今天的活动现场还有一个小插曲,权建刚同学因病不能来到现场,但是他却委托快递员为李老师送来了祝福鲜花,给了李老师一个惊喜和感动,我们的同学都是这样有情有义的。</b></h1><p><br></p> <h1><b>  这时宫雪,施月芳,孙建云,丁福幸上台演唱了《老师您好》,表达了我们的心声,这首歌她们经过多次排练,更加出彩。</b></h1><p><br></p> <h1><b>  演唱完《老师您好》,李老师激动的上台和她们照相留念,感谢我们全体同学对他的厚爱。</b></h1> <h1><b>  我们这次庆祝活动还有一个重磅炮弹,就是高胜华班长演唱《天边》,但是宫雪却在伴舞,这是首秀,连高胜华也不知道,两位班长这样真情演绎,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b></h1> <h1><b>  这是高胜华演唱,宫雪跳舞的视频。</b></h1> <h1><b>  初二五班的两位班长好样的,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群众看干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b></h1> <h1><b>高胜华同学在聚会上发言:</b></h1><h1><b>  刚才,我和宫雪同学合作,以最优美的舞姿,和最深情的歌声,为大家表演了歌舞天边。尽管唱的跳的都不怎么专业,但我们是用心在表达对我们敬爱的,亦师亦友,更向老大哥一般的李老师的敬意!</b></h1><h1><b>  我们今天的同学聚会,之所以举办的这么热烈,这么成功,有这么多的同学积极报名参加,是因为和宫雪,李绪华,吕向宇,刘菁,武海燕,孙建云等筹备组同学的努力工作,辛勤付出,精心策划和组织分不开的。但我更觉得那是因为我们李老师的人格魅力的感召!回想起46年前,我们初中毕业时才十六七岁,而刚进中学时,也只有十三四岁 ,都是些刚出茅庐,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是李老师用他那兄长般的爱,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难忘的初中阶段。不知大家还记得否,每当同学有病时,老师会带领班干部去家里探视,有哪位老师能做到到每位学生家里家访?学农时,老师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王贵林比赛挑重担等等。就是现在,李老师还保存着我们班的花名册,能喊出我们班每个人的名字。所以说是李老师的为人,赢得了同学们敬重。同学们一听给李老师祝寿,才会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最后我还想说,感谢上天给我们班派来了这么好的班主任,这是我们修来的福分。老师言传身教,使我们受益终身 。老师在,我们初二5班就在!珍惜吧同学们!最后请喊出我们大家的共同呼声:李老师生日快乐!永远健康长寿!</b></h1><h1><b> 高胜华2020年11月7日</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女生小合唱《珊瑚颂》,这首歌曲调委婉,悠扬好听。非常适合女生合唱。在排练的时候,我在现场,宫雪作为这个节目的导演,不断的要求女同学唱的时候“嗲点,再嗲点”,尽显女性的温柔,施月芳,栾淑真,刘菁,亓桂民经过排练,完全达到了导演的要求,现在在会场演唱达到预期效果。</b></h1><p><br></p> <h1><b>  我在排练现场看过她们的排练之后,明显感觉到这样一来我们班级阴盛阳衰了。于是我要求加上一首《人民军队心向党》的军旅歌曲。我觉得这首歌有阳刚之美,如果加上我们男生曾经参加过人民解放军的同学去唱,效果会更好。但是这首歌一次都没有排练过,也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唱,于是我和周军同学也加入进来,人多力量大,蔡志发,王瑞峰,李亚力音乐一响,顿时就找到了军人的气质,我们声音洪亮,气势很大,为我们男生扳回不少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李老师和王贵林同学合影,王贵林在上初中的时候是我们班级个体最大体力最好的男生,我们都认为他是我们的大哥。在我们初中去农场学农的时候,李老师曾经和王贵林比赛挑担子,看谁挑的多,看谁挑的重。</b></h1> <h1><b>  宴会开始之后,大家纷纷走到李老师身边向李老师敬酒。李老师对大家的盛情表示感谢。</b></h1> <h1><b>  蔡志发向李老师回忆初中时候的往事。</b></h1> <h1><b>  大家频频举杯,共同祝贺李宗铮老师70华诞暨从教50周年。</b></h1> <h1><b>  刁素琴同学自从初中毕业之后是第一次来参加活动,也就是说她与大家有46年没有见面了。她早上到达酒店大厅的时候,我们居然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并且同时报出了对方的名字。</b></h1> <h1><b>  在宴席即将结束的时候,高胜华和畅玉敏同学推着生日蛋糕向李老师缓缓走来。</b></h1> <h1><b>  大家邀请李老师上台切蛋糕,并且高唱《生日快乐》歌。李老师笑容满面,向大家挥手致意。</b></h1> <h1><b>  我们也邀请吴老师上台切蛋糕,我们也祝他生日快乐。</b></h1> <h1><b>  聚会期间屏幕上播放老照片,大家饶有兴趣的一旁观看,一会发现谁了,一会又看到自己了,惊叫连连,这都是我们美好的少年时代呀,感谢李老师为我们记录下来了并且保存至今。</b></h1> <h1><b>  原班人马站在老照片前,按照当年的排序和姿势又照了一张照片,岁月如梭,48年过去了,我们容颜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的笑容依然灿烂,我们永远年轻。</b></h1> <h1><b>  我们打着横幅标语,又照了一张集体合照,这种照片以后会显得越来越珍贵。</b></h1> <h1><b>  2020年11月7日,我们庆祝李宗铮老师七十华诞暨从教50周年活动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们南师附中74届初中5班的全体同学向李宗铮老师表达了我们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我们负责组织和筹备工作的同学也如释重负,我们终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够为李老师庆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能够为同学们服务是我们的幸福。</b></h1><h1><b> 写到这里,我的美篇也就要结束了,我也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我将这次活动记载下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活动结束之后,我就开始做这个美篇,在做的过程中,多少往事浮上心头,写着写着情不自禁的激动不已,欲罢不能,直到深夜还意犹未尽,一直有写下去的动力,直到第二天东方发白,我的美篇总算完成了,这是我代表我们初二五全体同学送给李宗铮老师的生日礼物,礼轻情意重。这更是我们初二五同学献给李宗铮老师的一片真心。</b></h1><h1><b> 我因为赶时间,强调时效性,所以一定会有不足和差错,请大家见谅。在我为美篇进行最后编辑的时候,需要加上音乐,我听了多首曲子都感觉到与美篇主题不是很贴切,当我听到翁倩玉演唱的《爱的奉献》的时候,豁然开朗,其实我们为李老师庆生,大家对李老师的热爱以及李老师对我们的爱,爱不就是这样相互传递,交相辉映的吗,其实我们都是在奉献我们的爱。于是我选定这首《爱的奉献》作为美篇的伴音,希望大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慢慢细读《恭祝李宗铮老师七十华诞》的美篇,如果我的美篇能够打动你,如果你认为这个美篇能够真实代表我们初二五的水平,我就心满意足了。谢谢大家。</b><div><b> 吕向宇</b></div><div><b> 2020年11月8日凌晨完成</b></div></h1>

李老师

我们

老师

李宗铮

同学

初二

照片

年月日

初中

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