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昨天一早,微信传来噩耗,老校长保铮院士走了,我心头一震,顷刻陷入悲痛中。一天忙碌,心情沉重,情绪低落,不想言语。入夜,历历往事浮现脑海,梦里都是对老校长无尽的思念。</p><p>我在保校长身边工作了八年,他是我最敬重的人。我后来虽然离开了学校,只是偶尔回学校看看他,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和影响,堪称伟大,永不磨灭。</p><p>保校长是中国电子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是我国雷达界第一代开拓者,在毕生的学术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科研实践密切结合,成果丰硕,不愧科学家的称号;在学校行政岗位上,从做系主任到做八年校长,治校有方,成就卓著,作为教育家名符其实。</p><p>保校长是西电第一位专家治校的校长。他最看重的是学科建设,是教学科研结合,是师资队伍建设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他给学校做出了明确定位,要把西电打造成以工科为主体、以理科为厚度、以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为宽度、以电子科技为特色的重点大学。管理系、应用数学系、外语系、社会科学系就是在他担任校长以后陆续设立的。也是在他上任不久,学校建立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选拔了首批十二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实施政策倾斜,给予重点培养。要知道,在那个吃大锅饭的年代这么做,是有很大的阻力和压力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校长是一位敢于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办学、绝不墨守陈规的校长。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和教代会上多次讲,西电在军队序列多年,形成了非常优秀的传统和作风,这些都应该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但是一定要认识到相对封闭、自大、保守等等自身的不足,我们不与综合性大学攀比,但一定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的开放办学,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他主导下,学校聘请了名贯中西的顾毓琇等一批国际电子学、密码学等领域的著名人物做名誉教授,先后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高等电信学院、日本同志社大学等名校建立了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尽管如此,西电还有一些人对保校长有意见,认为他保守,不如别的学校扩张快。其实,保校长是一位不以数量增长作为衡量办学水平唯一标准的领导者,他的理念是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于学术,在于质量。他说过,你在某一个学科有国际领先的教授,你就是国际领先的学科,别人就会仰视你,就愿意与你交流。就拿学校改名来说,从学院改称大学,他认为只是称呼的变化,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学校办成了什么样的标准。当时学校很多人嫌叫西北荒凉,叫西安小,想叫中国又批不了,保校长说,我们在古城西安,就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我看叫西安没有什么不好。</p><p>作为行政一把手,保校长是个有大格局和高境界的人。他对学校党委、对党委各部门、对党委书记吴海洋本人和其他领导,都非常维护、尊重与支持。那时候学校有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保校长和吴书记商量,建立了党政联席会,对关系学校发展、教职工利益和选人用人等重要事项,他与书记一定会事先碰头、通气,我经常看见他俩在办公室商量工作,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意见不一或保留。正因为这样,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非常团结、和谐,从上到下,工作上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都得以充分发挥。</p><p>学校是出人才的地方,保校长特别爱才、惜才,他是个胸怀如大海般宽广的人。他在十年动乱中因为有海外关系被发配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是受了冲击的,但是我没有听到他说过一句委屈,倒是从其他老师那儿听到他的一些故事,比如在干校用电话指导某部队排除雷达故障,在工厂搬个凳子坐在门外指导技术人员搞雷达设备研制,看到维修工人挖地寻找电缆故障效率低很辛苦,就利用雷达原理,发明了我国第一部埋地电缆故障检测仪,后来学校科研处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他说都用了那么多年了,就算了,如此等等。也许正因为这样,他对人才特别看重。</p><p>焦李成从交大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保校长所在的雷达与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选择当时非常新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课题神经网络系统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发表了不少论文,出版了国内首部专著,这在以工程技术著称的西电,反而引发了一些不同看法,有些教授觉得他过于偏重理论,有的人认为他只会写文章写书,保校长一方面指导焦李成往理论与工程结合的方向努力,一方面对大家讲,西电缺少这样的人才,我们的老师不能都是一种类型。在焦李成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之后,做工作把他留在了学校。这么多年过去,焦李成一直走在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了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国家的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为西电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做出了开拓性工作和突出贡献。</p><p>张玉洪是他的研究生,住在我楼上,几家人合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因为孩子小,妻子在校外上班早出晚归,生活条件艰难,又不好意思给学校反映,我就替他找保校长申诉,我说你的研究生留校工作,生活条件那么差,你知道吗?他说我知道了,不是他一个人差,年轻老师都一样,学校只能想办法逐步解决,谢谢你为老师说话。那时候学校每年都要建几栋住宅楼,每一批新楼建成使用,房管部门就按工龄对全体教职工排队分房,年轻教师排在后面,只能住进前边人腾出来的老旧小房子,要很快得到改善几乎是不可能的。学校开会研究新建住宅房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主张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长远,要全部建三室一厅,保校长力排众议,说服大家,要求着眼长远与兼顾眼前相结合,为了引进和留住高学历年轻老师,至少建两栋二室一厅,作为特殊待遇,让他们尽早住进去。这个做法对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青黄不接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成为一些同志说保校长保守的一个依据。</p><p>闫克太是计算中心的一名工程师,基于对石油系统远程测控和电力系统自动化需求的了解,组织一批人成立了计算机远动技术中心,开发推广油罐遥感遥测遥控系统和电力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发展快,效益好,成为陕西高校技术推广与产业化的典型。保校长对计算机远动技术中心和闫克太一直是理解、包容和支持的。在个人收益方面,允许计算机远动技术中心高于学校同等职位,在资金使用、投资发展方面,也给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说,没有保校长的支持,就不会有计算机远动技术中心的长足发展。</p><p>就连我这样的小人物,保校长也会给予认可与关心。1990年深圳某单位要我去,保校长知道了,把我叫到家里,像对自家孩子一样说,在深圳工作,收入肯定比在西安要高,但一个人的一生,挣钱只是一部分,在哪里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看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得到发展,我觉得你还是适合在学校工作,你考虑一下。我一感动,当即立断,就打消了去深圳的念头。</p><p>在我的印象里,保校长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吟诵过龚自珍的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他说过,办好一所大学,要聚集多方面的人才,既要有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类型的人才,也要有政工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服务人才,各类人才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工作才能做好。</p><p>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离开学校已有多年。保校长主持西电行政工作的八年,处在国家从百废待兴、拨乱反正走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正是西电端正思想、转变作风、团结奋斗、创新进取的关键八年。八年,对于临近九十年办学历史的西电来说,并不算长,但很关键。保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讲过作家柳青的名句,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这句话对学校也是一样适用的。今天回过头看,1984~1992,就是西电发展历程中最紧要的几步之一。我注意了一下恢复高考以来各大学培养的两院院士数量排名,西电已然排在全国大学前列,不能不说,这一成果与保铮校长的办学思想和那八年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p><p>保铮院士是西电的好校长,也是我心目中的好师长。无论在西电还是不在西电工作,我都以在他身边工作过为荣,把他作为我的老师,但从来不敢以他的学生自诩。他对我的影响不会清淡,我对他的思念不会断绝。而他留给学校的精神财富,也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p><p>保铮校长,你永远活在我心里!</p><p>金乾生</p><p>2020年10月23日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