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式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建构者”,成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主动性的学习个体。</p><p><br></p><p> 又一个单元结束了,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更快的复习整合《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知识,激发孩子的联想与创造,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这节整理和复习课就让孩子们手绘思维导图来复习、学习数学知识。让“思维导图”走进课堂,开阔思维,提高数学素养,使数学学习更有趣,更多彩!</p> <p>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堂中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把知识点进行分散的复习,就像捡芝麻一样一颗颗地捡,因此很容易漏捡。思维导图将思维形象化,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单元知识板块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帮助学生把学习中的“芝麻”串起来,两者结合不仅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梳理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p> 手绘思维导图 <p> 爱因斯坦曾说:“一切知识在于记忆。”</p><p><br></p><p> 如何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更利于学生记忆呢?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工具和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新旧知识进行联接,有助于知识的深度理解,加深记忆。同时,颜色与图形的结合应用,能从多方面刺激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更有兴趣。</p> <p> 在整理和复习中,巧借思维导图激发孩子们上复习课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思想,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p> <p> 教室里很安静,孩子们静静地思考着,整合着,在回忆,在反思,笔尖也在不停地滑动着。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大脑正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吧!</p> <p> 学习新知识,复习整合旧知识,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们同时利用左右脑,看,孩子们绘制得多认真啊!</p> 思维导图 <p>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头脑中比较杂乱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综合、整理,让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孩子们在思维导图中总结概念间相互关系,实现概念间的融合,为学习后面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借助思维导图整理复习,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对整个单元进行复习,查漏补缺。</p> <p>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就像孩子的大脑,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看,是不是很像!</p> <p> 思维导图,发散性、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可以唤醒"沉睡"的知识,理清学生的思路,把"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激活学生的记忆,思维导图让数学复习更轻松。</p> <p> 分支越多,思维越灵活。在孩子们的笔下,数学不再单调、枯燥,它可以如花朵绽放,也可以妙趣横生。</p> <p>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把零碎的知识整理成相互联系的知识框架图。这样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记忆力,同时更好的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总结的方法。</p> <p> 在小学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理笔记,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对整个单元进行复习,查漏补缺,大大节约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p><p><br></p><p> 思维导图含量高,轻松学习有技巧。</p><p> 整体感知思路明,由厚变薄易思考。</p><p> 提纲挈领有优势,基础知识掌握牢。</p><p> 一图搞定数与形,增强趣味没烦恼。</p><p> 重点把握是关键,数形结合方法妙。</p><p> 方便记忆又快捷,左脑右脑全思考。</p><p> 基本技能学到手,解题精准效率高。</p><p> 方法独特有内涵,学习素养得提高。 </p> <p>编辑:李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