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p><p><br></p><p> 老辈人常说“三冬三夏长成娃娃”,再过几天我们的暖宝就满三周岁了,漫长又短暂的三个春秋,有幸见证了宝宝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从呱呱坠地嗷嗷待哺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再到如今的小大人一般能说会道跑跑跳跳,我这老奶奶也算一路艰辛一路欢笑,收获多多幸福满满。</p><p> 截取几个片段,记录下暖宝成长的脚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宝宝,也送给陪玩的老顽童,让单调的生活绽放异彩,用爱心点亮宝宝健康成长的快乐之旅。</p><p> 爱玩儿是儿童的天性,生在这样一个物质丰盈精神充实的幸福时代,孩子玩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在尽情的玩耍中一步步成长,不能不说他们是时代的宠儿,更是家庭的温暖和希望。</p><p> 屋子不大,随处可见暖宝的玩具和图书,每一件都凝聚了宝妈宝爸的爱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呵护、亲戚朋友的关爱。</p><p> 对玩具的喜好不取决于钱的多少,六七百的萌琪琪束之高阁,一二百不等的电动狗狗电动汽车🚗什么的,也只是玩个新鲜,然后就不闻不问了。而就地取材的小物件或即将当垃圾扔掉的破烂,在宝宝眼里却是无价之宝。一个塑料袋,鼓起气来往高处仍,乐此不疲,一玩儿就是好长时间,而且啥时候拿起啥时感兴趣。快递的内包装鼓气泡沫,也能静静地玩个把小时。一块钱五个的气球🎈,能让暖宝爱不释手,玩得不亦说乎。一个人玩的不尽兴,拉上大人陪玩儿,或徒手扣球,亦或用羽毛球拍打,直玩的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不肯罢休。</p><p> 在暖宝爱玩的玩具里,有几种别样的东西值得一提。</p><p> “变灵变傻”,这样的玩具名称你一定没有听说过吧。其实,它就是一副普通的积木,在暖宝一岁半回老家小住的时候,姥姥姥爷给买的。每次玩完要收起来的时候,就先把盖子盖上,然后按照盖子上的形状一个个往进放,如果放对了,暖宝就“变灵了”变聪明啦,放错了就“变傻了”,有时我们大人故意放错,暖宝就高兴得大叫“变傻了”“变傻了”。再想玩儿的时候,暖宝就说要玩“变灵变傻积木”,再后来简而化之,就直接用“变灵变傻”借代了。这“变灵变傻”可是暖宝最爱的玩具之一了,玩的频率比较高。</p><p> “啊呜啊”,便利店顺带回来的一只装糖球的小狗狗,抓在手里按一下按钮,狗狗的脖子就能来回伸缩,同时嘴巴也一张一合,好好玩,又加暖宝对狗狗的偏爱,这个小玩意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宝宝的最爱。起初也叫“啊呜啊狗”,叫来叫去也就成了“啊呜啊”了。睡觉时要抱,洗脸时要让“啊呜啊”喝水,玩小厨房时,要让“啊呜啊”吃肉骨头。尽管这“啊呜啊”已经残损不全,掉了“尾巴”,但暖宝喜爱的程度却有增无减。</p><p> 小棉袄源源不断的益智图书涌来,暖宝除了看书的兴致大增之外,痴迷上了走迷宫。这一睡前必修课,让宝宝乐此不疲大显身手。小手指在迷宫里蛇行游走,看得大人眼花缭乱不知所向,可瞬间小手就准确无误地到达终点。一次次的成就感,让暖宝笑颜绽放,手舞足蹈。</p><p> 就地取材的玩法花样翻新,坐在床头,穿上一条滑溜溜的裤子,两腿一伸,暖宝一遍遍哧溜哧溜往下滑,不掏钱的便捷式滑梯,是不是超级好玩呢?坐在沙发上,把两腿搭在茶几上就是现成的小桥。再把腿弯成圆形,吊灯的影子照在地上圆形里,一个猴子捞月的情景剧瞬间诞生。床上的被子枕头一垒一搭,不是狗窝就是老鼠洞,变身为小动物的暖宝爬出爬进,萌态毕现……</p><p> 有专人陪,有玩具玩,有图书看的暖宝好幸福,相比我们贫瘠的童年,真是天上地下。看孩子累了点,但能享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快乐瞬间,仿佛返老还童,真的爽歪歪。</p> <p> (二)</p><p> 有个奶奶陪伴成长,对孩子而言是幸事。可这个奶奶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百分百称职的,恰恰又是更年期的老女人,情绪时好时坏,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带有偏见,更不可避免有过激的言行,时不时地给孩子贴个淘气难闹的标签。当火山不再爆发,情绪平稳之后,换位思考,才知道在洁白无瑕的孩童世界里,自己才是那个不懂事不听话蛮不讲理的人。</p><p> 孩子饿了要哭,瞌睡了要闹,不如意了要对抗,不喜欢了要放弃……大人不也如此吗,正当合理的要求。可是遇上大人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些偏偏成了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如果细细揣摩孩子每个时期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点,如果不是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是断然不会拿孩子撒气的。适时的疏导,服帖的教育,温暖的拥抱,都会让孩子乖乖听话的。粗暴是最无能的教育,而更年期的女人恰恰不时地陷入这个泥淖之中。</p><p> 扯太远了,本来是想说孩子成长的,不知不觉也写了自己一同“长大”的故事。</p><p> 两岁半左右的暖宝,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事先做好疏导安抚,理发不哭闹了;有了小感冒,好好劝劝那么苦苦的药水龇牙咧嘴也能喝下去了;给找个玩水的玩具,也乖乖地坐到澡盆里洗澡澡了,尽管还坐着个小板凳;睡前讲故事虽然不时地要求“再讲一个”,但只要告诉孩子奶奶嗓子疼的不行了说不出话来了,或者门口的大黑猫要来抓走奶奶了,孩子也就无奈而极不情愿地睡下了;出去玩,不想走路,闹着让大人抱,“再让抱,我们就走了,留下你一个人……”也能乖乖的小跑几步;看动画片说好了再看几集,到时甚至主动要求关机……再不是奶奶认为的胡搅蛮缠的臭宝宝了,有时懂事得叫大人吃惊。</p> <p> (三)</p><p> 三岁还真是宝宝成长的一个分水岭,有些是渐进式的变化,一天天看在眼里。而有时猝不及防爆料的金句或做出的小举动,让人惊叹不已。</p><p> 镜头一:妈妈踩上板凳到高处拿东西。“妈妈,你小心点哦,不要掉下来!”奶奶趴在桌子底下擦灰尘,宝宝也一样提醒。</p><p> 镜头二:妈妈下班回来,坐在沙发上。宝宝不声不响的去剥了几颗石榴放在妈妈嘴里,妈妈激动的还没有回过神来,两只小手又端着烟灰缸放到妈妈嘴边,让妈妈吐核。</p><p> 镜头三:跟着奶奶拿着笤帚在地上乱划拉,“妈妈,我老帮奶奶干活,奶奶就不累了。”</p><p> 镜头四:玩的时候跑得快,没有刹住撞到了妈妈脸上,看妈妈难受,赶紧过来用小手摸着妈妈,“没事的妈妈,我给你吹吹。”</p><p> 三岁的宝宝自主意识在加强,什么事都想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就算了,大人的事情也老想参与。在确定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奶奶只好耐着性子让宝宝“帮奶奶干活”,每次干完,宝宝都很得意,不无自豪地自言自语“又帮奶奶干了一件活!”当然,此刻奶奶一定记得给宝宝点个赞哦。</p> <p> (四)</p><p> 小不点往往语出惊人,因这个阶段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很强,说话时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故事书上学过的词语或大人们的口头语,而且用的恰到好处。比如,积木搭的不稳叫“摇摇欲坠”,蝴蝶飞来“翩翩起舞”,大黑猫逃跑时摔了个“仰面朝天”……。尤其善于运用一些程度副词和关联词语,煞有介事一本正经,让小话话颇具逻辑性。什么因为、所以呀,但是、而且呀,不过、反正呀……说的头头是道,有时真不敢相信出自不到三岁的小孩口里。把奶奶披在身上的小毛毯抢走,还颇有说辞“反正你也不嫌冷”,每每让我们无言以对,还喜在心上。</p><p> 因为有了这些个说话技巧,也就有了小小的应变能力甚至狡辩能力,反应速度相当快,瞬间就能自圆其说,逗笑大人。</p><p> 喜欢听故事,也能分辨出故事里虚拟和真实的东西,有时明明知道是虚构的,竟然还能顺着大人讲故事的思路,跟着一起编故事。比如,奶奶哄睡觉时常说,赶紧睡,再说话大黑猫就来把奶奶抓走了。说得多了,在宝宝那里,有关大黑猫故事的版本也就越来越多,动不动自己就扮演成打大黑猫的小英雄了。奶奶,我的笤帚可厉害了,一下子就打到大黑猫了,吓得它拨腿就跑!玩的气球半夜里爆了,宝宝对出差回来的爸爸有声有色地讲述:大黑猫以为气球是奶奶,就去抓,结果就爆了,我睡着了没听见,奶奶听见了。给下班回来的妈妈如此描述:妈妈,我的笤帚可厉害了,能够打跑大黑猫了。大黑猫想来拿我的玩具,看见我过来了,赶紧就跑。我拿笤帚一下就把它打跑了。兴奋的挥舞着笤帚,讲得眉飞色舞,“啪”打在地上,笤帚瞬间殒命,脑袋搬家!“没事的妈妈,我还有一个笤帚!”哈哈哈哈!</p><p> 当爸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有小家伙如此这般的可爱汇报,疲惫全消,烦恼顿失。哪怕外面的世界多么繁杂,有宝宝的家里,充满温馨,充满欢乐。</p> <p> (五)</p><p> 尽捡好的说了,还应了那句老话“孩子是自己的好,庄稼是别人的好”,其实我们家胆小害羞的宝宝,也有许多不足道的小秘密,今天也一并曝光了哦,以励今后的教育和成长。“我就不自己吃,就要奶奶喂!”,有时饿了,渴了,不自己说出来,就开始闹腾,胡搅蛮缠不讲理。等把肚肚喂饱了,一切云开雾散。出去不和生人打招呼,笑一笑扭头就跑了,不说“谢谢”“再见”“阿姨好”之类的礼貌语,夏天在老家住了两个多月,老舅车接车送,老妗管吃管喝,就是不叫一声老舅老妗。不唱儿歌不背古诗不跳舞,“我就要跳乱七八糟的舞”然后手舞足蹈乱比划,无奈,苦笑。</p><p> 成长需要陪伴,需要呵护,需要鼓励,就像小树苗茁壮成长,不仅需要施肥浇水,更需要剪枝修叶。在今后漫长的成长路上,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在给孩子付出爱的同时,要做好榜样,希望我们家的孩子,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令人羡慕令人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