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之地》半朵梅花

我的左手在右边

<p class="ql-block">《潜龙之地.半朵梅花》</p><p class="ql-block">在婺水尽头与新安富春流域汇合处,有一处叫做梅花城的古城防,有宋一朝,三条真龙天子在此经营帝王事业.......</p><p class="ql-block">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南京各一朵,还有半朵在梅城......</p><p class="ql-block">《梅城》</p><p class="ql-block">因古城临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得名梅城。</p><p class="ql-block">梅花古城历史上曾经留下150多座各类功名古牌坊,多根宝塔(今存南峰塔、北峰塔两座宝塔),民国时期还保留了100多座各类功名牌坊,文革时期毁于一旦,梅花古城历朝为军事重镇、南宋帝都临安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有东方特洛伊之美称。</p><p class="ql-block">三国吴 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析富春地置建德县,梅城即为县治。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睦州州治由雉山(今淳安)迁梅城。此后直至1959年,梅城历为州、府、路、专署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梅花城因地控三江咽喉(兰江、新安江、富春江)交汇之地,战略位置显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这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历史古迹古战场和千古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都曾描述过这里的人文山水。著名文人杜牧、范仲淹、陆游、刘长卿都曾在此任职为官,诗人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等都曾游历过这里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山山水水之间曾经涌现出了一男一女两个反王......(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陈硕真)文佳皇帝</p><p class="ql-block">大圣公方腊(永乐王)</p><p class="ql-block">都有过称王称霸封年号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有宋一朝三位皇帝《宋太宗、宋高宗、宋度宗》都曾在此经营帝王事业....</p><p class="ql-block">所以江湖中有《天下梅花两朵半》南京北京各一朵,还有半朵在梅城一说........</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是浙江省第二大都市区副省级,现在没落为一个小镇了,但是,正因为没落了却保留了,三尺黄土之下故事不要太多。</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水浒一百单八将的伤心💔之地,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兄弟、一丈青扈三娘、矮脚虎王英夫妻,立地太岁阮小二、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铁笛仙马麟和锦毛虎燕顺等20几位英雄好汉魂归乌龙岭,还有武松独臂擒方腊、种种种种不胜枚举.........南征方腊一役,梁山一百单八将阵亡59人,病死11人,计亡70人,乌龙岭一战直杀的梁山好汉英雄气短......</p><p class="ql-block">《乌龙岭》</p><p class="ql-block">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东北方,是古时候严州通往杭州乃至以北地区的重要官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乌龙岭在乌龙山主峰以西,为一马鞍行的山岭,是旧时严州通往省城杭州乃至南京、北京的官道。乌龙岭山势险峻,山谷清幽,溪流潺潺,石磴道十分宽敞。岭头有小庵名粉泉庵,庵旁当道建有凉亭,有做善事者于此施茶,“行人便之”。登上岭头,但见群山起处,耳边风声飒飒,似乎还能听到当年的征战杀伐之声。山路弯弯,不知印下了多少征人的足迹和汗水。</p> <h3>《梅城镇志》,在第331页的“大事年表”中,就有以下的记载: “960年 宋 建隆元年 宋太祖封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为睦州防御使。” “1121年 宋 宣和三年 改睦州为严州。以皇子康王赵构(后来的宋高宗)领遂安军节度使(军治在梅城)。守臣周格改筑城垣。” “1257年 宋 宝祐五年 以皇子忠王赵孜(1260年立为太子,改名赵禥,后来的宋度宗)领遂安军节度使。” 根据《梅城镇志》的记载,宋代的宋太宗、宋高宗、宋度宗三位皇帝都曾经在梅城担任过地方官员。遗憾的是,这三位皇帝,口碑都不怎么好。宋太宗有弑兄篡位之嫌。宋高宗是杀害民族英雄岳飞的罪魁祸首。宋度宗是个弱智儿,即位后荒淫无道,是位昏庸又好色的皇帝。 梅城,从唐代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睦州州治由雉山(淳安)移来以后,便成了睦州府所在地。到了宋代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睦州为严州,梅城仍为州治。直至清末未改。而睦州(严州)的地方军事机构,自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称“睦州防御使”,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为“建德军”,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为“遂安军”,其驻地都在梅城原冶金学校旧址处。 “防御使”和“节度使”都是州府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之职。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封他的弟弟赵光义为“睦州防御使”。赵光义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并协助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宋太祖在位十六年。太祖五十岁驾崩后,三十八岁的赵光义就登基为帝,成了宋朝的第二代皇帝——宋太宗。 宋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后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公元976~997年),五十九岁去世。<br></h3> <h3>宋代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宋钦宗的弟弟,曾被封为“康王”的赵构,曾经也在梅城做过地方官,官职是“遂安军节度使”。六年后,因其兄长(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遭靖康之变,被金人俘虏北去,赵构就登基成为宋朝第十位、宋朝南迁的第一任皇帝——宋高宗。 赵构在位初期,为保江山社稷,曾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人。但到了中期,他又俱于女真强势,为集权中央、强化皇权,采用了求和政策,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不久,他又与秦桧制造岳飞父子谋反冤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遂同金朝签定了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1127年—1162年)。退位后的赵构1187年11月9日病死于临安行宫的德寿殿,享年八十一岁。<br></h3> <h3>宋朝的第十五个皇帝赵禥,继位的七年之前(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也曾经在梅城任过遂安军节度使。当时他叫赵孜,为皇子(忠王)。三年后,又被立为太子,改名赵禥。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十月二十六日,其养父宋理宗去世,二十五岁的赵禥便接受遗诏,继承皇位,为宋度宗。 宋度宗在位十年(1264年11月—1274年8月)。三十五岁驾崩于临安(杭州)。 宋度宗赵禥本是个弱智儿。即位后孱弱无能,昏庸无道,治理国家能力低下,纵容朝政腐败。他整日里迷于酒色,荒淫无度,是中国历史上好色的十大皇帝之一。宋家皇朝的灭亡,宋度宗脱不了干系。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