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傩面具”

毛军

<p>  今天是跟岗实践学习,我是进陶艺室观摩美术课。进课堂之前,单凭想象就已是兴趣盎然了!😁</p> <p>  首先,帅气的刘老师用PPT出示了人们戴着各种特色面具在活动的组图。其中有川剧----变脸面具、西藏跳神面具、湘西傩面具……以此自然而然导入课题:《傩面具》。</p> <p>  什么是“傩(nuo)”呢?"傩”是驱赶野兽时发出的声音。湘西傩面具根植于民间,是傩文化中傩祭、傩仪中使用的道具,是较为原始的面具造型,是原始的图腾再现,意为祛灾纳祥。驱鬼避邪,也祈福佑吉。多姿多彩的傩面具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博物的标志,文化的象征。是自远古时代以来人们的重要精神力量。</p><p> 傩面具经历了从原始神灵崇拜——娱神——娱人的类型变化,具有宗教艺术的品位和民间艺术的特征。</p> <p>  接着,刘老师展示或夸张或古怪或面目狰狞的许多傩面具图片。并提醒同学们,呆会在制作面具时,你要设计出富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形象。</p> <p>  接下来,刘老师亲自示范教学傩面具制作过程。孩子们认真看后总结出制作步骤,再动手实践操作。</p><p> 步骤:通过压泥板,报纸辅助让面具凸起,运用搓、捏、粘贴、刻等陶艺技法制作出一个瞪着圆圆大眼,眉毛竖起,张嘴獠牙的狰狞的"牛傩面具”。</p><p><br></p> <p>  刘老师在示范时,孩子们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早已蠢蠢欲动。一听说可以动手操作了,立即欢呼雀跃,迫不及待行动起来……</p> <p>孩子们经过捏、压、拍、擀,将一团泥巴变成了一个薄圆形泥饼,再挖、削去多余的部分,便初具雏形。接着再用报纸揉成团,将雏形泥面扣在报纸团上,形成凸面。再进行搓、刻、挖、画……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制作,他们心目中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面具作品新鲜出炉了。形状各异,惟妙惟肖。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一个个乐开了花!</p> <p>  手工制作,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可以锻炼孩子动手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得快乐,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