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无涯,研不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第三实验小学2020~2021学年度“起点”数学研讨会第三期</b></p><p><br></p> <p> 金秋风景如画,十月天高云淡。校园里一棵棵树的枝头都被片片金灿灿的叶子点缀着,煞是好看!在这如诗如画的金秋美景中,我们“起点”数学组于10月21日上午,在刘金成副书记的带领下,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了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数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会由朱玉霞和赵宁两位老师作课。授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p> <p> “小数除法”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知识之一,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而第二种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给人一种“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的感觉,但是朱玉霞、赵宁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眼前一亮、受益颇多。原来,计算课还可以这样上!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p> <p> 本节课,朱老师先出示9道口算习题,然后要求学生独立练习并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算的?运用了什么性质?”以此唤起学生对上一节课“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回忆。且朱老师设计的口算用心巧妙,前八个是除数为整数口算习题,最后一个习题是“1.5÷0.5”。通过对比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然而然的导入本节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p><p> 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朱老师先出示课本例题中的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12.8÷1.6”。接着她让学生计算并讨论两个问题“怎样把这个算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计算时怎样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这两个关键问题唤起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热情。在讨论、汇报、验证的过程中,感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和算法的真谛,让学生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p><p>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朱老师抓住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关键来进行,将转化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来。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上也是恰到好处。整节课教学过程流畅,点拨到位,课堂评价针对性强,完美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p> <p> 上课伊始,赵宁老师首先出示一组练习题,引导学生回忆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数值变化的知识。整个导入部分从旧知出发,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迁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必要的铺垫。</p><p> 在新知探究过程中,赵老师先出示例题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列出算式“12.8÷1.6”,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算法。在此过程中,赵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解答。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两种算法:“通过单位换算转化成整数除法进行计算”“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十倍化成整数进行计算”。赵老师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两种解题方法都是将被除数和除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并适时教学转化的数学方法。明确转化的方法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竖式计算,并板演解题过程。随后让学生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整节课,赵老师极富激情的上课状态,丰富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让我们所有老师印象深刻!</p> <p> 合作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p> <p> </p> <p class="ql-indent-1">“教而不研则浅”!在交流中成长,在碰撞中提升!课后评课交流活动在刘金成副书记、谢静主任和李福荣组长的带领下如火如荼的举行。全体数学教师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积极讨论,组内老师各抒己见。然后年级组代表发言,提出本级对这节教学设计的建议和看法。</p><p><br></p> <p> 为了加深对“起点”数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我校优秀教师、“起点数学”课题研究人之一的荆春艳老师,为全体数学教师详细解读“起点数学”的六个流程。荆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深入浅出的一一详解,为我们以后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起点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指导!</p><p> </p> <p class="ql-indent-1">刘金成副书记从新课标的理念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做出了详细的点评,对于课堂中问题的处理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了指导和建议。他指出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可适时给出关键词,引导孩子进行关键词串联,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要注重课堂调控。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课堂环节进行调整,努力使每个知识点都落实到位。刘书记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提供了备课新思路,让我们受益匪浅。教研、学习、提升,我们不断向上攀登。</p><p class="ql-indent-1">最后刘书记给我们全体数学教师提出三点要求:</p><p> 一、加强自身学习。“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时代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作为教师,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及时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进而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p><p> 二、学习课程,了解课程。认真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握数学教学核心。其次还要熟练掌握文本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只有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十足的信心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p><p> 三、善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注重网络学习及向其他老师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p> <p class="ql-indent-1">“教无涯,研不止”,教和研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同教研,共进步。让教研的翅膀奋力飞翔,让三实小的教师在教研中共同成长,让三实小的教学在教研中充满生机活力。</p><p><br></p><p>编辑: 雁 </p><p>图片: 雁 默</p><p>审核: 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