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课堂上思辨覆盖始终,课堂下读书实现自觉,生活中书香见闻相合,家庭里亲子共读融融。——这是我们多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追求的目标。作为多文本实验校,我校依托学校教研六环活动,扎扎实实的开展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研讨篇</b></p> <p> 2020年10月19日,我校语文教研组长马丽红老师带头讲授微型课《舐犊情深》。全体语文教师以及王校长参加了这次听评课活动。马老师的教学设计从一个小练笔的不足引入,让学生“知困然后学”。她依托《我的油布伞》、《笨小孩》、《一碗馄饨》三篇选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再写小练笔,力争达到质的提升。</p> <p> 微型课后,老师们围绕这节课展开了激烈的研讨。王敏老师说:我们急需一种多文本教学模式,起步阶段,我们可以套模式,成熟阶段,我们可以创模式。张玲玲老师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段“1+1”、“1+2”、“1+3”、“1+n”;也可以站在单元的基础上,引入多篇文本。徐彩云老师说:多文本教学做到读写结合,才真正发挥其价值。</p> <p> 最后,王校长做了精彩点评。她指出:教师在进行多文本教学时要有几个意识:1.要有课标意识。多文本教学实践要在课标引领下开展。2.要有单元意识。多文本教学实践要建立在单元整合的基础上。3.要有整体意识。要把多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去设计。4.要有学生意识。多文本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实践篇</b></p> <p> 10月21日,马丽红老师结合王校长和老师们提出的建议,调整了教学设计,上了一节多文本教学实践课。王校长又一次参加了听评课活动。</p> <p> 老师们各抒己见,为马老师献计献策,打磨课例。王校长更是高屋建瓴,向老师们推荐了“忆-读-写-思-悟”的多文本教学模式。她建议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把学生带入情景。在文本中,通过多读、多思、多悟,学习方法,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p> <p> 多文本阅读,我们在路上。东小所有师生都将致力于多文本阅读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能力,提升语文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