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p><p> 这是《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重大论述,内容是讲间谍的种类和各类间谍的分类方法。译成现代文,就很容易理解了。</p><p> 所以,使用间谋共有五种方法,分别是: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共五种。五种使用间谍的方法全部灵活运用,不清楚其中的门道,这就是神一样的套路,是一个国家君主的有力神器和法宝。所谓“因间”,就是根据对方是老乡和朋友的关系,而去使用他。所谓“内间”,就是根据对方是敌方阵营中的人,而去使用他。所谓“反间”,就是根据对方是敌方的间谋,反过来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将欺骗对方的信息通过造谣等手段传出去,让我方间谍知晓这些情况,而将虚假信息传递给敌方间谋,(敌方使用此信息后,会处死我方间谍)。所谓“生间”,就是准备去“死间”,但最后能够返回并且报告情况的间谍。</p> <p> 孙子早在2500年前,就对间谍获得情报工作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研究,而且根据间谍的工作方法,分成了五种类型。这五种分类法,作为古代军事的结晶成果,一直沿用至今。</p><p> 我们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间谍的身影,最多的是派员打入敌方阵营获得情报的间谍人员,以“因间”据多,还有一种是从敌方阵营中进行收买的间谍人员,这是典型的“内间”法,前者我们俗称“打进去”,后者俗称“拉出来”。</p><p> 关于“反间”,《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反间”其实就有两种,其一是我方抓获敌方间谍之后,将敌方间谍通过金钱、感情、职位等途径,反过来又作为我方间谋获取敌方情报,为我所用;其二就是针对“蒋干”的这种方式,明知“蒋干”是敌方间谍,故意不去识破,并且将计就计,将一些虚假信息通过“蒋干”传递给敌方的领导和领导机关,从而为我所用。</p><p> 关于“死间”和“生间”,则是对从事间谍工作的人员完成任务后的最后结局来分的。间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关乎个人生死命运的工作,自古至今,从事间谍工作被识破而处死的人不计其数。其数</p> <p> 现代战争,情报信息依然是重要的支撑,而且,情报信息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内容了,除此之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也是军事情报的补充了。</p><p> 结合当前我国反渗透和反间谍工作,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前期,大陆国安部门在短期内集中打掉了上百个台湾间谍机关,足以证明在当前反渗透反间谍工作的严峻性。首先,要坚持依靠群众,做好人民防线工作,做好做强获取相关信息的基层网络;其次,要重点做好人的工作,加强教育和管理,防止特定岗位人员被各类敌特间谍机关的收买和使用;再次,做好反渗透和反间谍的技术防范,防止相关信息的泄露;最后,坚持适时破案并依法打击,以震慑隐藏在内部的间谍。</p>